葱肉饼
台湾常见小吃之一
葱肉饼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传统风味小吃。是以面粉,肥肉丁、葱花和五香粉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烤炉酥饼。属于福州地区特色面点光饼的衍生品。是一种用炭火炉烤制的偏软形酥饼,形似圆面包。
福州葱肉饼是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肉丁、葱花、芝麻、五香粉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腌制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即可做成。
早年随着福州籍移民东渡台湾省,葱肉饼流传到海峡对岸,在台湾地区被称为胡椒饼。因为在福州话读法中,胡椒与福州发音相似,故有此名称。成为台湾常见小吃之一。
简介
福建小吃中的“饼”,要数福州一带的光饼名气最大,那是沾了400多年前明朝抗倭大将军戚继光曾用它作军粮的光。但论最好吃的饼,大概就要数闽北建瓯房村的葱肉饼了。葱肉饼,顾名思义,便是做饼时加了肥肉丁、葱花和五香粉添味的缘故。而在房村众多的小店中,旺饼店所做的葱肉饼,当仁不让要独占头。
制作方法
葱肉饼,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制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还有一种叫虾干饼,制法与葱肉饼相似,形状大小与光饼相同,加虾干碎、肉丁、椒盐等为馅,贴炉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历史。
小吃出处
家居福州,每逢有人要从南平市来,我就会事先交代:路过房村,别忘了捎上几块葱肉饼。但吃着这样的隔夜饼总不过瘾,最后终于忍不住,趁到闽北时亲历一回房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到了房村,把20多家卖葱肉饼的小店作了比较,才知道房村的葱肉饼虽说家家都好,但还是要数旺俤店做的第一。这有“眼见为实”可证:
首先,旺俤店的左邻右舍,也开着两家葱肉饼店,这两家的葱肉饼摆在门口还有满满一箩,而旺俤店的一箩葱肉饼早已卖光。虽然店里3名工人还在赶制,可饼刚一出炉,便马上被停在路边大客车、小轿车上的旅客捷足先登,你一袋我一袋一抢而光。后来者急于赶路,等不及新饼出炉,只好转向隔壁两家小店买饼。旺俤店主说,他们曾先后搬过两次家,每搬一次,都有两家饼店随之而来,一左一右把店开在隔壁,要沾旺俤店的光。好在农村人生性质朴,旺俤店的葱肉饼又总是供不应求,也乐得把生意让给乡邻去做,彼此倒也相安无事,和谐共生。
食品特点
其次,说说我的感觉。这葱肉饼每个有银元般大小,刚从那穹顶的木炭烘炉里烤出来,一个个便成了烫手的“金元”,香、酥,脆、软兼而有之。我一口气吃了一打,虽然吃相不雅,但却十分过瘾,再喝两杯热茶,摸着肚皮,饱得不能再饱,忙打电话通知建瓯市的朋友别准备午饭,哪怕是山珍海味,我都不想吃了。
最后,还得说说旺俤店的葱肉饼何以能做得这么好。从前光饼也好,葱肉饼也好,都是用木炭火在穹形炉中烘烤,才能烘出饼香,用电炉烤箱烘出的味道便差远了。房村的葱肉饼至今仍沿用古法。店主还告诉我,他在1990年拜房村一流的做饼师傅邬长胜学艺,那时候做饼讲究发酵、厚薄、咸淡适度,成型要圆,烘烤恰好,稍有差池,师傅手上做饼的小木槌就会打下来。严师出高徒,他做葱肉饼的功夫自然一流。如今,他也带起徒弟,徒弟如果粗制滥造,他一生气也会拿起做饼的小木槌打,并且学着当年师傅的口气骂道:饼做得不好,谁个吃,那个买?末了还会再加一句:万万不敢在我们手上把祖师创下的牌子砸了!
食品传承
建瓯市房村的葱肉饼和建阳水吉扁肉一样,在北宋时期,建安张伯玉(今建瓯人)任福州太守,相邻几县乡民也随之到福州定居谋生,当地的美食、习俗也在福州传播开来。
当今福州属“依宽伯”的葱肉饼最好,“依宽伯”的葱肉饼,从外形看像馒头,内容属于“肥肉包子”,制作工艺又属于“烤面包”类,外皮吃起来很酥,算“饼干”类。皮薄肉多,长期吃的人很讲究技巧,先扳开一个小口,把里面的油吸出来,然后再咬,不至于浪费油水。先把皮吃光,最后一口吃肉,这样就能长时间“唇齿留香”。
依宽伯葱肉饼在老福州人心中的地位也是响当当。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挑着担子走遍整个福州市,吆喝葱肉饼,成了老福州历史上的一景,上世纪80年代,“依宽伯”在横街有了店铺,后来几经拆迁到了洋中路。晚年身体不好时,于2007年11月6日逝世。如今他的女儿林芳接过了爸爸的衣钵。在洋中路上一家破旧的卖葱肉饼小摊,太不起眼,却每日热闹,食客络绎不绝。
葱肉饼在福州大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讲究的老福州人每逢春节,总会在桌上摆上葱肉饼,就和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一样,图个全家团圆,也是悠久的历史奠定的特定乡俗。
早年随着福州市籍移民东渡,葱肉饼流传到海峡对岸,在台湾地区被称为胡椒饼。因为在福州话闽南语读法中,胡椒与福州话发音相似,故有此名称。现在已经成为台湾省知名小吃之一。
目录
概述
简介
制作方法
小吃出处
食品特点
食品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