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典族乡是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唯一的一个傈僳族
民族乡,历史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边塞战略要地。是
盈江县出入境的重要通道。
概况
苏典傈僳族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距县城53千米。东与支那、盏西两乡接壤,南与弄、卡场两乡连接,西北与缅甸山水相连。东西最大横距2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61千米,面积514.12平方千米,人口0.66万人(2006年)。辖苏典、勐嘎、劈石、
茅根寨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苏典。
地形从东北往西南略成三角形状。多高山峡谷、少平地;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640米,
平均海拔为乡政府所在地1700米。境内有7号至14号界桩,国境线长43.3千米。公路经勐弄乡、
莲花山乡而达县城。境内勐嘎山有神护关遗址,为明朝
中原地区西南边塞八大古关之一。
沿革
1953年成立苏典文化站(乡级政权),1959年改建苏典区,后称公社,1988年建为苏典傈僳族乡。1997年,面积514.1平方千米,人口0.7万,
傈僳族为主体,占总人口的65%,辖苏典、勐戛、劈石、茅草寨4个行政村。
[邮编]679307 [2008年代码]533123205:~201
苏典村 ~202
勐嘎村 ~203
劈石村 ~204茅草寨村
地理气候
全境地形从
东北地区往西南略成三角形状。山体状况为多高山峡谷、少平地;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640米,海拔差2160米,
平均海拔为乡政府所在地1700米。高低海拔的悬殊性,形成了苏典“一山分两季,隔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最高气温30℃,最低温度零下4℃,全年无霜期250天,年日照1500—1800小时,年积温3500—4000℃,年均降雨量3553.5毫米,年平均大风期为45天,属明显的寡日、低温、多雨、半年雨水半年霜的气候。
境内旅游景点丰富,有鲜艳夺目的
杜鹃花属,有会翻山岭的九掰石,拥有雄壮入云的大尖山、像脑山、摩天岭和木龙河四叠水大瀑布,草原式的黄草坝等,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想境地。
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大小河流7条,年平均流量1.05亿立方米。
自然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白眉猴、
长臂猿科、
鳞甲目、
亚洲黑熊、
红原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在该乡境内都能亲眼目睹,各种贵重具有药物价值的国家级保护植物都能看得到。草场资源也很丰富,而且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养殖业的开发。
乡内土地宽广,有热区和冷区两大类型地块,4个村均与缅甸相毗邻,有通往缅甸口岸通道若干条,中缅贸易往来频繁,极具发展潜力。
旅游景点
乡内有丰富的天然景观和悠久的民族文化正待开发,许多中外游客身临苏典都为之拍手称绝。苏典口岸是我省西北部通往缅甸、
印度较近的一个通道,由苏典途经中缅8号界桩、龙塘、辉新、蚌瓦、西嘎坝、昔董坝可直接到达
密支那,途中风光秀丽,游人流连忘返。
美丽的天然景观有: 黄草坝旅游景点、勐嘎河景点、神护关景点等。
苏典乡民间风情万种,民族文化悠久,
傈僳族同胞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特别是
火把节、阔时节和“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全乡上下卢笙、
三弦琴、山歌响遍各地,男女老少闻声而舞,姊妹萧、
竹簧余音袅袅。
农村经济
全乡辖苏典、勐嘎、劈石、
茅根四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据2007年底统计,有农户1380户,总人口6902人,其中:傈僳族4717人,占总人口数的68%;
景颇族220人,占总人口数的3%;
汉族1965人,占总人口数的28%。有耕地面积10647亩,其中:水田5593亩,固定旱地5054亩。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6万元,比2006年的526.50万元增99.50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681元,比2006年的636元增45元。粮食逐年增产。2007年,实现全乡粮食总产量115万公斤,较2006年的110.80万公斤增长4.2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167公斤,较2006年的173公斤减少6公斤。
气候
苏典乡地处
盈江县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东与支那、盏西两乡接壤,南与
勐弄乡、卡场两乡连接,西北与缅甸山水相连。东西最大横距2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1公里,境内有7号至14号界桩,国境线长43.3公里。全乡土地面积428平方公里。
文化
由于地区的贫困性和条件的有限性,几年来,文化站除仅有的1名工作人员、1间简陋的办公室和1000多册图书外,无任何设备设施,群众文化生活极其枯燥,仅靠一些民间的、传统的歌舞活动和体育运动来代替,无法接触到高尚的、文明的和健康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新建了苏典民族文化广场并成功承办了
盈江县2006年阔时节庆祝活动,虽然在民族歌舞活动及各种节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文化站至今仍没有标准的房屋设备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目前,全乡共有17所学校,其中中心小学1所、完小2所、教学点13个(其中:一师一校11个)、中学1所。小学共有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6名,中学共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7人,共有中小学教师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73%。据统计,在全乡劳动力人口中,小学学历以上的有4200人,初中学历的1800人,
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400人。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致使科技难于推广普及,群众观念十分落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于转变;受自然条件和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乡科委的职能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基础设施
乡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水、电、路、通讯、教育、文化、卫生、基本农田地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我乡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中将会认真上报申请各种项目,要政策,要资金协调各种关系,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要富先修路”,在上级国家政策以及资金大力关心支持下,发动群众积极性,投工投劳努力改变苏典乡劈茅两村雨季不能通车的严重影响环节,并把公路通向各村各户,把信息站(台)建起来,让信息进入每家每户。告别劈石村“通信空白村”年代,让边疆农村经济“活”起来。及时消灭急病,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温暖及时传达、送到人民群众家中。
特色产业
我乡的竹子、核桃、
麻栗坡草果、茶叶种植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我乡的特色产业正在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边境民族贫困乡苏典乡有可种竹产业的土地上50多万亩,全乡四个村委会都可以栽种。在全乡各材委会都有零星种植的农户,长势比较好,只是不成规模,种植面积比较少。
苏典乡种植竹产业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的种植只种不管模式,零星种植没有上规模、上档次,农户种植竹子的目的只是作围栏及粗放型的生产生活用具,种植不讲究技术,管理不科学,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民生活水平低,比较贫困;二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三是农民综合素质低下,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农民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五是种植面积少,产量不成规模;六是竹类种植技术、科学管理方法没有掌握;七是竹类种植品种单一;八是竹产品加工技术空白。由此可见,存在的总是较多,从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竹类品种种植单一、面积小,未能形成规范。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没有抓住用优势来弥补劣势的突破口,没有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未能充实发挥地区优势。
麻栗坡草果种植在苏典茅草村历史悠久,生长快,老化周期长,产量高,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易管理,投资少、见效快。
通过项目实施,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增加就业机会,能够充分利用该辖区丰富的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群众人均增加纯收入255元以上,还能够带动
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资源环境
全乡46784公顷的土地总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7447.2公顷,其中国有林有林地面积为9516.7公顷,集体林有林地面积17930.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381560立方米,其中国有林活立木蓄积为1780180立方米,集体林活立蓄积为1601380立方米。在国境线一带,7号界至11号以常绿阔叶林与缅甸相接壤,12号至14号以大巴江为界,河两岸是湿热河谷。
乡内有丰富的天然景观和优久的民族文化善待开发,许多中外游客身临苏典都为之拍手称绝。
1、黄草坝旅游景点:黄草坝属高山上的草原平坝,距县城43公里,公路全属弹石路面,坝内草原广阔,牛羊肥壮、绿草荫荫、古树参天(有上千年的刺麻砾古树、奇形怪状、直冲云霄),有盈江
香格里拉市的美称,是中外游客冬春、夏秋旅游的理想圣地。
2、勐嘎河景点:勐嘎河全长39公里,发源于勐嘎村委会空树社,直接流入缅甸伊洛瓦底江,由小叠水、苦练皮、邦别河、苏典河、拉马河、勐撇河六条支流汇成。河域花(
杜鹃花属)开两岸、红白相间,树腾相依,岛水相成、美不胜收。
河内鱼虾戏水,
冷水花、火通鱼、老虎鱼、
𩾌𩷕白鱼等十二种常年供给,尤其冷水花鱼味香肉嫩、营养丰富、远近闻名;河水时而分道扬、隔岛相望,时而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浪花四溅,犹如翻江倒海之势;时而平静如镜、清澈见底、
天水市合一,犹如人在画中游;时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构筑了美丽壮观的大瀑布(有50米高的木龙河四叠水大瀑布)。
3、神护关景点:为抵御外患、威定边疆,明代年间,云南巡抚
陈用宾奏请明王朝在边关设立八大关卡,苏典神护关,位于八关之首。神护关历经上千个春秋洗礼,如今更赋予了新的涵义,关内巍然屹立的观圣寺威武无比,有奇花异草、竞相争艳,观圣寺坐落在乌云缭绕之中,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
4、苏典口岸游、享受异国风光。苏典口岸是我省西北部通往缅甸、通往
印度较近的一个通道,由苏典途经中缅8号界桩、龙塘、辉新、蚌瓦、西戛坝、昔董坝可直接到达
密支那,途中风光秀丽,游人留恋忘返。
5、民间风情万种,竞收眼底。
傈僳族同胞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缝节假日、特别是
火把节、阔时节和“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全乡上下卢笙、
三弦琴、山歌响遍各地,男女老少闻声而舞,仔妹霄、
竹簧余音袅袅。
人口民族
计划生育工作在经后的开展中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现代婚育新观念,以少生、优生、快富、文明奔小康为主线,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二是继续巩固计划生育“三为主”成果,切实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四是认真落实朱基同志关于“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的重要指示,切实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
全乡设有卫生院1所,有卫生技术人员6人(其中:
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
护师1人、其他2人),设有
村卫生室2个,有乡村医生4人。
社会保障
我乡的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有: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自全县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以来,先后组织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21批、54人,有效缓解了我乡劳动力过剩与就业困难的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开展农村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及农村散居五保户供养调查摸底工作,在今年共发放五保户供养金及特困救助金6500元、救济粮13.5吨和救济款3.5万元。对残疾人进行分类调查,结合农村特困救助,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保证最低的生活保障。
农业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它的目的之一是使农民真正得利。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实行农业产业化还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