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陈河中短篇小说集。收集了关于陈河近期颇具影响力的中短篇以及最新的近作。这些小说一经发表,被各大文学杂志转载。其中若干篇章获过文学奖项。如《我是一只小小鸟》获小说月报14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其中《去斯可比之路》是作者认为自己最好的小说。讲述了一群华人在海外漂泊的传奇故事。段小海,李枚枚等人或因求生或因寻梦相遇于阿尔巴利亚,在动荡的阿尔巴利亚历经风波,为了躲避混乱的局势,段小海去了
北马其顿的首都斯可比,历经了一段刻骨铭心而又神秘虚幻的艳遇,邂逅了一段奇异的人生之美。
我总觉得九十年代我在
阿尔巴尼亚度过的五年是我一生最有价值的时间。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巴尔干小国家,我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见识了许多令我难忘的人物。时光如梭,不知不觉我离开阿尔巴尼亚已有十二年了。当年的那些朋友们大都没有了联系,我只知道那些人中好些还在世界各地奔波着。
有一个人我会经常想起来的,可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他是一个江西建筑包工队的小头目(在小说里我给他取名段小海,籍贯也变成了湖北人)。他的运气非常地不好,去了好几个国家做基建项目都遇到意想不到的坏结局。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前往斯可比-----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盟
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这是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古老城市,离
阿尔巴尼亚首都
地拉那大概两百多公里,沿途有碧绿的湖水和洁白的雪山。段小海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糟糕运气之后,突然桃花运当头,在前往斯可比的路上遇上了一个美丽的
马其顿王国姑娘。那天他对我们叙说事情经过时,眼噙泪花。我想起了
欧内斯特·海明威笔下的那个老渔夫,在他一连几个星期打不到一条鱼之后,终于逮到了一条
大马林鱼,尽管他最后带回的只是一副被鲨鱼啃光了肉的鱼骨架。段小海的艳遇里,也有这样的一种意味深长在里面。
那个叫
李玫玫的女人美丽的脸庞此刻又鲜活地浮现在我眼前(当然真实的她不叫李玫玫)。我第一次在地拉那的街头见到她时,她是那样优雅,说着一口流利的
意大利话,周身透着
米兰的风韵。在那战乱的岁月里,她和我们几个人的友谊使得苦难也变得温馨起来。然而在短短几年内她是一直走着下坡路,到了最后,竟然是在一件偷钱的事件中出局的。我记得最后一次听她的电话时她已离开
阿尔巴尼亚,也许是在
希腊,也许是在更远的地方。她用悲情的声音述说自己不是偷钱的人,可我觉得这个申辩已无必要。她确确实实堕落了,为了跟随一个我认为是无赖的阿尔巴尼亚小伙子。但是这个堕落的过程却是她自己的选择,完全没有什么力量在强迫她,所以我不得不考虑她的选择也许是有价值的。在西方国家有不少坐在马路上仰望星空的流浪汉,他们不少人受过高等教育却自甘沉沦。李玫玫也许是他们中的一个类型,一定是有一种什么强有力的东西在召唤着他们。这是我和大部分所谓的正常人所无法参透的。
我觉得也许他们是有真正追求的人。这种追求和
保罗·高更到
塔希提岛岛上画画、切。
切·格瓦拉到
玻利维亚山地打游击有着类似的意义。从这样的角度看,去斯可比的路是一条充满象征意义的路。
陈河,生于浙江温州,年少时当过兵,在部队打过专业篮球。后在企业当经理,曾担任
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出国,在
阿尔巴尼亚居住5年,经营药品生意。1999年移民
加拿大,现居
多伦多。停笔十年之后,近年重拾写作,现为自由写作人。近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沙捞越战事》《红白黑》《米罗山营地》《布偶》,中短篇小说《
夜巡》《
黑白电影里的城市》《
我是一只小小鸟》《去斯可比之路》;中短篇小说集《女孩和三文鱼》等。《夜巡》获“首届中国咖啡馆短篇小说奖”,《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获首届“
郁达夫小说奖”,《
沙捞越战事》2011年获得“华人华侨文学奖主体最佳作品奖”。
名人推荐:都说条条人们大路通罗马。这里的罗马指的是一个成功的结果。可是令人生疑的是:是不是只有通向罗马的道路才有意义呢?是不是只有取得所谓的成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的?我难以忘怀的朋友段小海和
李玫玫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他们的失意和堕落透露着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人生的悲剧美感。——《
中篇小说选刊》载《去斯可比之路》创作谈
陈河陈河的《西雁河》写了一个跟欲望有关的故事,吴印国死了,死在了代表古老村庄王国的父亲的枪口下,他对经济金钱的欲望就如同对身边的女人一样,燃烧着,也犹豫着,直到死也没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小说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与古老的民俗一起,构成了小说强大的视角效应,看得出,它是一篇颇有新意而独特的故事文本。 —— 新华副刊载《西雁河》的评论 钟红英
伍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