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尼树
茜草科巴戟天属的植物
诺尼树,又称檄树,是茜草科巴戟天属的一种植物。其果实被称为诺丽果,根状茎可用作巴戟。诺尼树原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由波利尼西亚水手传播到太平洋各岛屿。现在已在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和自然化。诺丽果在不同地区有100多个名称,其中包括大多数常见的英文名称,如great morinda、Indian 桑葚干、noni、beach mulberry和cheese fruit。新鲜的果实有强烈的呕吐味,因此在大多数地区被视为饥荒食品,但在某些文化中仍是主食,并被用于传统医学。在消费市场上,它被推出为各种格式的补充剂,如胶囊、皮肤产品和果汁。诺尼树可达5米高,茎直,枝近四棱柱形。它的叶片交互对生,两端渐尖或急尖,光泽,无毛,叶脉两面凸起,下面脉腋密被短束毛。头状花序每隔一节一个,与叶对生,花多数,无梗。萼管彼此间多少粘合,萼檐近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裂片卵状披针形,着生花冠喉部,花丝长约3毫米,花药内向,花柱约与冠管等长,子房有时有不育,每室胚珠1颗,胚珠略扁,聚花核果浆果状,卵形,种子小,扁,长圆形,全年花果期。
概述
诺尼树又称檄树是茜草科巴戟天属的一种植物,灌木至小乔木,高1-5米,分布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台湾、海南省云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永兴岛澳大利亚,法属波利尼西亚,夏威夷等东南亚、赤道南太平洋或被太平洋区域的陆地和岛屿。果实称作诺丽果,根状茎被用作巴戟
特征
诺尼树属常绿乔木,可生长至15—20尺高,叶呈椭圆形,花白色,果熟后呈黄色,大小约如马铃薯马铃薯。诺尼果由开花至成熟期需时90天。同一株诺尼果树结有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实。一年365天,天天可以采到成熟的果实。诺尼果属常绿热带果树,由开花至成熟期需90天。同一株诺尼果树结有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实。诺尼果成熟时会有刺鼻的臭味,也因此叫作乳酪果子。它形状属于卵形,并且在大小上到达4-7公分。果子在最初是绿色而且含有许多种子,然后转换成黄色,在成熟时期会变成白色。
生长地区
诺尼树通常沿海岸生长于海滩的灌丛中,以及多石的海岸、路旁、溪流旁及湿地中。国外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诸岛,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柬埔寨。国内则在海南岛西沙群岛台湾岛有分布。
生长习惯
灌木种可高达2米,乔木种可高达5米,澳洲的诺尼树甚至可以生长到8米高。诺尼树果实种子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海潮传播种子,在太平洋周边岛屿的海边可看到自然生长的群落。
诺尼树的适应力很强,可以生长在许多不同的环境里,在阴蔽的森林里,或是日照强的开阔岩地、沙质海岸都可以生长良好。诺尼树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耐盐性高,可以忍受含盐度高的土壤,耐旱力强,也可以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或次生土地区,在土壤肥沃的火山周边地区,或是贫瘠的海岸熔岩地与光秃的石灰岩地等,都可以生长。大溪地的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檄树的生长。
黄猄蚁特别喜欢在诺尼果树上筑巢,织叶蚁会利用诺尼树的叶子做巢,而这些蚂蚁也会保护诺尼树,会驱除一些对诺尼树有害的昆虫。诺尼树果实的味道也会吸引果蝠属前来食用,而会帮助散播诺尼树的种子。
民间使用
成熟的果实具有强烈的臭味,因此又被称为“乳酪果”或是“呕吐果”,果实虽然味道难闻又有苦味,不过在作物欠收食物缺乏的荒年,仍然可以做为救荒的食物。新鲜或煮过的果实在某些太平洋岛屿也被当地人拿来当做主食食用。东南亚与澳洲原住民会以鲜果沾盐生食或是将果实加入咖喱内一起煮食。种子也可以食用,在食用前要先用火烤过。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植物的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极易受到光照的影响,均与抗旱特征密切相关。与海南岛热带山地林中的大多数乔灌木植物相比,海滨木巴戟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较薄的叶片厚度,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光资源竞争能力。海滨木巴戟较小的导管直径以及较大的气孔密度可能是其对海岛较干旱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同时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分等环境因子可能是其在海岛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海滨木巴戟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较低,说明在光线充足的东岛海滨等生境中,其较少的叶绿素含量可以有效减少因过剩光能进入光合系统而产生的细胞亚结构氧化伤害;另外,海滨木巴戟的叶绿素 a/b为 2.34,低于理论值(3∶1)。由于植物的抗旱性与叶绿素a/b值呈显著负相关,海滨木巴戟较低的叶绿素 a/b值则说明其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药用价值
诺尼果树根具有解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赤痴的症状,叶具有治疗创伤、溃疡等症状,果实可治疗牙龈发炎、胃溃疡、全身酸痛、乏力浮肿、失眠、忧郁症、背骨折裂、坐骨神经痛、血管静脉瘤、脑肿瘤、白血病、肌肉萎缩、乳腺癌肝癌、输卵管先天性发炎、糖尿病心肌梗死中耳炎等症状。
目录
概述
概述
特征
生长地区
生长习惯
民间使用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