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夏店镇,位于大悟县南部,西北距县城30公里,北邻
新城镇、
彭店乡,东连
大悟刘集镇,西靠芳、孝昌小悟,南接
黄陂区、宋应线、张界公路交叉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商贸活跃、资源丰富。人口31830人,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夏店、石咀、松林、高河、夏店、桥头、吴湾、江河、关溪、左河、黄桥、山背、务岗、田铺、
岵山、朝阳、高坡、杜畈、蔡畈、二畈。夏店镇,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
镇区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84亩,其中水田13425亩,旱地7059亩,山场面积74442亩。
夏店镇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梁立标、刘家栋、
曹静安等建立中共夏店回龙潭支部,领导农民运动,镇压官僚、地主李旭亭,威震黄陂北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陂孝北县苏维埃重要辖区。夏店镇人文资源、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虎将周志坚、
谢祥军等开国将军,在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境内
大悟山,海拔813米,群峰叠障,溪涧纵横,林木葱郁,古迹传闻甚多,溪水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鲵属(小型
中国大鲵),融
生态旅游、休闲旅游、
红色旅游于一体,颇具开发价值,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石材招商企业悟源石标厂产销两旺,已形成年产40万平方米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全国22个省市等地,茶叶、药材支柱地位逐渐凸现。
大悟县夏店镇把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作为招商引资和壮大镇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将回归创业与开发本地资源、与激活
生产要素、与建设新农村、与发展民生事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广引回归人才,培育回归企业,开展富有成效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不断创新机制,营造了“心回归、人回家、钱回流、厂回乡”的良好态势。现签约6个“回归工程”项目,项目投资达2千多万元。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士回乡创业,夏店镇把环境的塑造放在首位,全力营造让人开心、放心、舒心的宽松环境。一是放开
市场准入领域。对回归项目,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高耗高污染行业外,其它行业均可进入。二是待遇优先。回归企业在企业登记上手续从简从快、金融贷款、部门服务、政府支持等方面政策优惠,将回归企业纳入乡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三是实施让利政策。对新办的回归企业,均在用水、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并且在税费方面实行先征后奖,免收不必要的行政性收费。 (二)加强产业引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回归资金投向政府强化的领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夏店镇“回归工程”项目的重点,一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结构调整。
夏店镇积极引导回归资金投向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等相关领域。今年上半年,夏店镇就有10多位回乡人士在相关领域创办了各类企业3个,投入资金达1千多万元。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支柱产业。该镇以资源为卖点,积极引导回归资金投向“专、精、特、新”的地方特色产业,打造代表地方形象品牌,以达到一个产业带动一个镇,形成“专业镇”的目标。如夏店镇的石材蕴藏量丰富,现就有外出成功人士徐洪涛、段世清等回乡创业,共投资2000多万元。 (三)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为了使“回归工程”实现常态化,确保工作的效果,夏店镇着力构建“回归工程”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把“回归工程”工作纳入该镇每年经济工作的议事日程,利用各种机遇,联系、组织、服务外出人士,引导其回乡创业。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实行党政班子成员结对服务企业,办理了结对服务卡,并郑重承诺凡是在夏店镇内的回归企业在办证、施工、生产过程中遇到一切问题,结对服务领导在接到电话后将全方位的服务到位。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三是建立回归档案,随时掌握外出能人的地域分布、投资意向等情况,及时制定引导回归的措施。建立“项目库”,进行重点“攻关”,主动招商。截止2009年6月,该镇已招商回归企业39家,其中:
农业企业26家,工业企业13家,实现税收30多万元。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保证发展、一切服从展”的主题,扎实苦干、开拓进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显著成绩。调优结构,促进农业大发展。一是立足资源抓调整。打破传统农业格局,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全镇蔬菜产业总收入30余万元;二是瞄准市场抓调整。紧瞄新城镇的花生市场,大力推广地膜花生2300亩。三是突出科技抓调整。加大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推广
香稻种植,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一批养鸡、养鱼、养猪、养羊、养蝎、养鸽大户脱颖而出。四是依靠大户抓调整。一大批大户投入农业开发,农业庄园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实力不断增强,展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五是突出特色抓调整。把药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培育,目前已形成了3500亩的药材基地。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争创新的发展优势,使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镇246家乡镇企业中安排城乡待业人员2460人,人均收入4000元,季节性用工1500人,人平收入1000元,仅此一项全镇农业人口人平增收36元。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二是扩大
招商引资,培植经济新的增长点。先后吸引了黄陂石材老板蒋楚桥与徐钢铁合作开发石材;
罗源县肖为勤、
郑建新投资300万元,上马加工锯机10台套。三是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增收。目前,该镇有50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占农村劳动力的18%,年劳务收入达4000多万元。四是推进农村
城市化,实现城乡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