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毓棻
倪毓棻
倪(1869—1917),民国中将安武军司令。字香圃,阜南县人。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太学生,由户部主事改官知府,荐二品衔道员。入民国,充武卫右军营务处,又任参谋长,简任皖北镇守使,授陆军中将,获四等嘉禾勋章,二等文虎勋章
身世
安徽省阜南县柴集镇倪新寨人,祖籍山东省充州枣林闸,明洪武年间迁来阜阳市,世代耕读传家。曾祖父会增、祖父云峰,至叔父辈始有人出仕朝廷大伯元凯、二伯元、四叔德玲皆为清代官吏。父倪淑,字洪远,诗文俱佳,清末举人,为袁世凯养父袁保庆所赏识,聘为袁氏家庭教师,教过袁世凯;曾随左宗棠出征甘肃省,任四川省县令和知府,晚年隐退家乡,教子扬名。兄弟三人,大哥毓藻;二哥倪嗣冲(原名毓枫,号丹忱),清末秀才,曾任山东省陵县县令,北洋政府营务统领,黑龙江省民政使、河南省、安徽布政使、安徽省督军、长江巡阅使、安徽省长、安武上将军等职。
生平
倪毓棻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自幼天资聪明,才识过人,幼年从父学文,颇通文墨。当二哥嗣冲去山东省投奔袁世凯时,他也弃文从武,参加了镇压义和团的运动。
后来,袁世凯在小站镇督练新兵,倪毓棻将军奉二哥之命前往参加北洋武备军,入北洋陆军炮队随营学堂(又称小站随军学堂)学习,专攻军事。
毕业后,袁世凯留他督操学堂营务,他坚辞不就,返往阜阳市。因他深知二哥倪嗣冲亟欲扩大自己的队伍,急需一批懂军事的军官。
1911年的武昌起义,阜阳也为淮上革命军张汇韬部光复。倪毓棻将军和倪嗣冲岳父宁继泰化装出城来到周口市,找到时任安徽布政使、定武军左派长的二哥倪嗣冲。倪嗣冲遂令他为募兵督办,在豫东、皖北迅速招募新兵。他积极奔走,收编了老巡防营石忠玉部两营官兵和一些散兵,计千余人。并以此为骨干,又招募兵勇数千人。这支别动队后改编为安武军的一部,为北洋政府皖军的主力部队。
1912年1月下旬,安庆革命党人段志超、管鹏率队七营与淮上军余部、及柏文蔚的第一军卢慈甫部会师,近万余众把二哥倪嗣冲北洋军围困在阜阳市城内。倪毓棻将军闻讯,率部百里驰援,踏雪夜渡樱桃口,从革命军和卢军背后突然袭击,城内北洋军也乘机反攻,遂挫败围城的革命军,稳定了皖北。 “赣南之役”后,又率部随兄会师凤台县,夺寿县,下正阳、取合肥市六安市,进驻安庆市芜湖市,协助袍兄完成了皖省的统一。
1914年,与安武军大将合力围剿了进入安徽的豫匪白狼的数万部队。
1916年奉政府令,任安武军行营司令统领安武军出师湖北、云南省征讨“护国军”。
1917年“府院之争”后,随安武将军反对黎元洪,率部北上进兵到天津市。事成后,回师安徽。8月于军中突发重症,8月8日在蚌埠市病故。葬于颍州西湖之西北岸,立碑铭曰:“世治尚文,乱克以武,惟君之生,肇自名父,安武岳岳,是翼是匡,坏机崩牙,斧彼枭狼,淮流舒舒,轧道荡荡,兄弟握符,旌节相望,天夺之年,斯焉永藏,声以名诗,与石不亡。”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身世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