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故事是“摘自一个老人的札记”,也就是说,收入契诃夫小说集的是一篇札记。
中篇小说
《没意思的故事》的主人公、老教授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原来对生活满怀欢乐,但是自从患上“一种医不好的”病之后,一切都变了。半夜里,他会忽然醒来跳下床,
不知什么缘故,我觉着现在马上就要死了。为什么我会觉着这样呢?我的肉体并没有一点表明立刻要死的感觉,可是我的灵魂给一种恐怖压住,好像我忽然看见一大片不吉利的火光似的。(如龙译)
本来,无论什么游戏、玩乐、消遣,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觉得都不及讲课能给他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如今,课堂上的这种快乐,还有原来和家人一起用餐时的欢畅,与上门来的朋友交谈时的愉悦,都不再有了。他时刻想的就是自己“被命运判处了死刑”,只有“满腔的痛恨、轻蔑、怨气、愤慨、害怕”,对一切都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厌恶。无论到哪里,他心里始终都感到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动物性的恐怖”:讲课时,他想到的是自己“目前所应当关心的似乎主要是坟墓里的黑暗问题”,这个讲堂“不出半年就要由另一个人来占据”了;每次吃饭,他都觉得“比在冬天还要无聊”;傍晚回家的路上,他心里也总是想着“死亡不久就要把我带走了”;去郊外穿过田野、经过墓园时,想的也是“我不久就要躺在那墓园里”;深夜里醒来,看窗外虽然“天空只有一个安静的、很亮的明月,墓园一片云。四下里全是寂静,没有一片树叶动一动。我觉得样样东西都在瞧我,想听我怎样死掉……”而躺回床上、闭上眼睛之后,甚至感到“仿佛死亡果然从背后偷偷掩来了”。总之,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时刻都是这种抑郁的心态。
在哥哥尼古拉死于
肺结核之后五年,1884年的咳血证实了契诃夫也患了肺结核这种他们家族性的传染病;1888年10月,作家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每年的冬天、秋天和春天,以及每一个潮湿的夏日,我都在咳嗽。可是只有在我看到血的时候,我才感到惊恐,嘴里吐出来的血里有一种凶气,就像
晚霞一样……”这使他内心,或者潜意识中“被一种恐怖压住”,如他自己后来在1819年6月26日的一封信中说的:“没有一分钟能够摆脱灾难将临的感觉。”就像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一样,尽管表面上常常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就是
苏联的
契诃夫传记作者符·叶尔米洛夫说的:“由于契诃夫见到了他哥哥临死前的情况,可能也由于他时常想到自己的病体”,因此“从1887年或1888年起”,契诃夫心中就“有一种还没有清楚意识到的、然而经常不断的耽心……一想到自己有病,他就感到沉闷”。并使他从这个时候起在创作风格上开始发生这么大变化,使他在这个时候写的他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没意思的故事》中真切地刻画出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在等待死亡时的内心世界”。其实,只要在读《没意思的故事》的时候,对照传记材料,人们就不难看出,小说中的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不但与契诃夫一样是一个获过奖的名家;与
契诃夫一样,“胸脯凹进去,背部狭窄”,一副
肺结核的病体;与契诃夫一样,与受欺凌的莉卡·米济诺娃一样与卡嘉保持友情,还与契诃夫一样,终日生活在“控制不住的动物性的恐怖”之中。了解契诃夫的
俄罗斯批评家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米哈依洛夫斯基(1842~1904)在小说刚发表时就已经指出过这点,说“是因为作者把自己所受的苦难写了进去”,才使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的故事与契诃夫的“生活本身如此之相似”。的确,契诃夫只是以隐含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投射到这位教授身上。这也使他在写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也将自己的抑郁情绪传达到作品中,使作品获得与情绪相一致的风格。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
俄罗斯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
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
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
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
樱桃园》(1903-1904)等等。
书评
在小说集里,为什么把这篇本应叫小说的故事又叫着“札记”呢?札记本来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边想边写的东西,在写作上也基本不拘泥什么形式和格律。那么契诃夫的这篇“札记”在写作形式上,它又能表现出一种什么手法,才会收入到作者自己的小说集里去的呢?我想,一定是有它的特色才会这样子的。
请看,这篇“札记”的写作手法是这样进行的:开头是作者一段引子,然后是正文。尼古拉呢,就是写这篇“札记”的老人。他首先来一个自我介绍,从他的名声、荣誉、地位、工作和他生活的方式说起;然后从他生活方式谈到他最近一个时期夜里如何睡不着觉;天亮时,他的妻子如何来看他,跟他谈了什么;从他妻子的谈话里,讲起他们两个在外的子女;从一晚上到一早上时间过去了他才开始到学院去讲课;在去学院的路上,他见到的是三十年未起多少变化的事物;到了学院门口,他见到一个忠厚无知,但又喜欢畅言阔谈的门卫尼古拉;在讲堂上,他的助手彼奥得尔又是怎么回事呢?以后他在讲课之后感觉会跟以往怎样如何不同;从学院回来了,坐在家里却又接踵不断的人来人往,而到此时,作者契诃夫才把故事的主角——卡嘉引导了出来。
其实,这篇“札记”真正要讲的故事是卡嘉的身世;要写的故事中心,就是通过卡嘉来批判社会——阶级压迫的问题。既然是这个问题,可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叙述那么多的物状呢?是作者故作?笨拙?啰嗦、显得多余?不是。作者引出卡嘉之前写了那么多的人,其实就是想通过“札记”老人来表述
契诃夫他自己的心情。这些情节,其实与后来叙说卡嘉的身世是有联系有意义的。至于联系什么?怎么联系?我不打算详说,只简单谈谈自己对这篇札记小说的写作技巧与特点。
一开始读这篇“札记”时,若不用心读者真会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听,若用心时,渐渐的要么把它当作了小说而不觉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或论说文。而后来,要么把它已当作了美丽的散文而不是认为带着故事情节的小说。因此,这篇“札记”的成功秘诀就是将散文和小说巧妙地优秀结合,使之成为作者写作风格尝试的又一范例。如果说这篇“札记”之“札”,但又不是东拼西凑的东西;那么说它不“札”,却又不是只有议论而没有叙事的故事内容。因此读着它给读者感觉既有叙有议,又有情有节,从而使这篇“札记”给
契诃夫在创作上带来了独具风格,也让我们后来的读者见识了大家写作的又一新的笔法。
契诃夫是
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文学创作家之一。他的地位如同我国
清朝没落时期的文学大师
曹雪芹那般在俄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著作我读得少,了解也少。记得我在初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时,是从小说阅读中赞慕他的文学天才和艺术表现手法的,更是惊叹他的深刻思想分析能力和透彻的社会批判能力。他把一群生活在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各种人物角色,从上层到下层,从贵族到奴仆,从官吏到贫民;把他们的强与弱,大与小,暴力与反暴力,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各种人物与社会现象表述得酣畅淋漓。在他的作品里(就我的阅读范围内),领受到作者的写作笔法——嘲笑和讽刺,
鲁迅与其相同。
契诃夫的写作题材并不庞大,往往是拣社会上最细微最渺小最不引人注意,而表现出来的却是重大、深刻、以及带普遍意义的小人物和小事情,从而给予尖刻、微妙、幽默、也是最辛辣的批判与讽刺。契诃夫在他的作品里,所以能使他的讽刺作品和其他优秀作品在读者印象中获得成功,除了他的思想性,还在于他的语言艺术有着动人的魅力,既写得生动、活泼、简单明了,又用词准确、通俗、幽默。这就使得他的作品能够为许多读者(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读者)也能自然接受,理解和喜爱。
契诃夫为什么在他的创作里能取得如此这般成就呢?为什么他的作品写在十九世纪,而对二十世纪的读者来说既能接受,又能感到有趣和有意思呢?我认为是作者的
世界观和创作思想以及他的生活实践给了他巨大的帮助,使他通过对生活和社会的敏锐、尖刻、犀利的洞察,表现和反映出社会基础本质性的东西。所以在他的作品里,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那闪耀艺术天才的写作火花,而且还可以触及到他那明显的作品的社会性和思想性的深刻思考。
关于契诃夫,我还能说什么呢?因为我对他的作品阅读和研究毕竟非常缺乏,而从上面几段行涂涂划划的行文粗陋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我的感想表述能力何等低下。所以我对自己这几年花去很多的时间、精力读书,而得到的仍然是这样的学习水平,心里是感到非常羞愧的……
同名图书
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10-5-1
版 次:1
页 数:322
印刷时间:2010-5-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5966994
编辑推荐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曾任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
小说选刊》主编。
本书收录了他近年来所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共三十九篇,主要包括《别扭》、《幸福》、《
逝情》、《丑事》、《
天问》、《游春》、《懊悔》、《病友》、《
见鬼》、《骆驼》等,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
李国文自选插图本短篇小说卷,主要收录了《喷嚏》、《幸福》、《紧邻》、《微澜》、《
天问》、《春游》、《没戏》、《烦恼》、《懊悔》、《当令》等数十篇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男,1930年生于
上海市,祖籍
盐城市。1947年就读于南京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9年到北京,先进华北
中国人民大学三部学习。后到
中央戏剧学院研究部工作。1952年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在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1986年后,到
中国作家协会,曾任理事,主席团委员,《
小说选刊》主编。
李国文先生以小说创作蜚声海内外,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
茅盾文学奖、首届
鲁迅文学奖、华人传媒文学奖。至今,已创作了五百万宇的文学作品,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朝鲜文在海外出版;在台、港、澳地区,也出版多种繁体字本。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尤重于历史散文的写作。独树一帜,成就斐然。融文学的才情、历史的厚重、杂文的犀利于一炉,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
法国作家
米歇尔·德·蒙田之风”。
目录
喷嚏
别扭
梦想
幸福
孤独
怅惘
紧邻
逝情
好人
微澜
变异
丑事
小事
四季
膏药
参考资料
当当.product.dangdang.com.201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