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逸势(たちばな の はやなり,782年-842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书法家,804年他和
空海一起渡唐,向中国书法家学习。其书法与空海、
嵯峨天皇合称“三笔”。
804年(延历23年),与最澄、空海一同担任遣唐使至中国留学。在中国期间,除了学习汉语,也学习了
古琴与书法。806年(大同元年),回国。
842年(承和9年),嵯峨天皇死后二日,发生
承和之变,皇太子恒贞亲王被指控有谋反企图,由
仁明天皇下诏废皇太子。橘逸势被视为恒贞亲王的人马,被流放到伊豆。在流放途中,橘逸势在远江板筑(今
滨松市)病死。
间一般认为橘逸势是无辜被牵连进
政变,并因此而死,死后成为怨灵。863年(贞観5年)5月20日,宫庭在神泉苑举行御灵会,以安抚他的灵魂。现今在
平安京,八所御灵的祭祀中,也包括了橘逸势。
左大臣
橘诸兄的曾孙。在延历二十二年(804)曾与
空海、
最澄一起渡海入唐留学。在平安三笔之中,他的官位最低,能身于其中,与空海、
嵯峨天皇相比肩,可见他的书道造诣不同凡响。他在唐留学期间,潜心研究
李邕和
柳宗元的学问,其深厚的汉学修养和风流倜傥的性格,与
唐朝文人雅士毫无二致。非凡的才能令唐人惊叹,被亲切地称为“橘秀才”。
日本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八月,橘逸势又与空海一道搭乘遣唐使判官高阶远成的船返回日本。归国后,他不像空海和最澄那样活跃和得到天皇的重用,等待他的是由其性格所带来的悲剧。《续日本后记》对他性格的评价是:“放诞,不拘细节。”承和七年(840)他被任命为但
马权守之职。三年后,因“
承和之变”而卷入了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的漩涡,遂以谋反罪流放到伊豆半岛。八月十三日,在遣送的途中,病入膏肓的他带着莫须有的罪名和怀才不遇的遗憾,病死在
远江国的板筑
客栈里。据说他的女儿在他流配伊始,便日夜兼程地跟随其后。父亲死后,她削发为尼,在墓地前建庵守尸。或许女儿妙沙尼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嘉祥县三年(850)得以归葬故里,为五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