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蝽科
昆虫纲半翅目
红科(学名:Pyrrhocoridae),又名星蝽科、红𧔠科,是半翅目红蝽总科下的一个科,为一类陆生的椿象,全球包括超过800个物种。本科物种有不少都是红色,因而得名。与长蝽科物种相似,但本科物种并没有独眼。部分物种以棉花为栖息处,其进食行为会在棉花上留下能轻易清除的深黄色的污迹。在中欧,本科只有1个属和两个种,已扩散至欧洲其他地区。
形态特征
红蝽科或星椿象科(学名:Pyrrhocoridae)是陆生昆虫的一个科。它们没有单眼。
全世界共有300种红蝽。但在中欧则只有1个属和两个种。成熟的红蝽有9-13毫米长。在常见的红蝽种类里,其翅膀有着亮红色和黑色的花纹。另外,其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原因是温度影响着角质层上色素的构成。同样,在红蝽的发育过程中(期间美国白灯蛾会五次蜕皮),翅膀的颜色也可以改变。
半翅目(Heteroptera)红蝽科(Pyrrhocoridae)300多种昆虫的统称。体卵圆形,长8∼18棉红蝽公釐(0.3∼0.7)。群居性,有些种分为有翅和无翅两型。棉红蝽属(Dysdercus)是棉花的害虫,吸液汁,其排泄物把棉铃染红。目前防治这种害虫的方法是喷洒粉剂或液剂。但并非所有红蝽都是害虫,如印度的光红蝽属(Dindymus)的幼虫吃白蚁,成虫吃苍蝇。中到大型。椭圆形,多为鲜红色而有黑斑。触角4节,喙4节,无独眼。红蝽(学名Pyrrhocoridae)是陆生昆虫的一个科。它们没有单眼。
红蝽科的昆虫具有三角形的小盾片,触角由四个节组成,其中第二节比第三节长。喙状口器有四个节,其尖端至少达到中间一对腿的基部。一些物种的翅膀减小,以至于腹部从上方可见。更详细的区分特征通常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包括中胸节上的大大减少的气味腺开口。腹节3至6有三根感觉毛或毛刺,第七节有两根。
成熟的红蝽科有9-13毫米长。在常见的红蝽种类里,其翅膀有著亮红色和黑色的花纹。
半翅目红蝽科另外,其颜色会随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原因是温度影响著角质层上色素的构成。同样,在红蝽的发育过程中(期间美国白灯蛾会五次蜕皮),翅膀的颜色也可以改变。
生活习性
红蝽科是植食性的。主要吃掉落了的锦葵属植物,如椴属的种子。但有时候红蝽也会袭击其他昆虫或者吃昆虫的尸体。
红蝽科并不会对植物构成伤害。但是,它们成群的出现也会招致人们的厌恶。
自从三月份天气转温暖后,成熟的红蝽科会离开它们地面上过冬的营地,并且为四月和五月的交配期做准备。
红蝽是植食性的。主要吃掉落了的锦葵属植物,如树的种子。但有时候红蝽也会袭击其他昆虫或者吃昆虫的体。
大多数物种以蔷薇目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为食,但也有一些以腐烂的碎屑和动物尸体为食。一些物种是捕食性的;例如,Raxa nishidai是另一种红蝽科Melamphaus faber的捕食者,而Antilochus coquebertii以包括Dysdercus cingulatus在内的其他昆虫为食。一些物种是重要的农作物害虫,如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区广泛分布的Dysdercus suturellus,以及热带亚洲棉花上的Dysdercus cingulatus,它们通过染色和切割纤维来损害棉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