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桥
位于泰国曼谷北碧府的桥
桂河桥,又叫桂河大桥,位于泰国首都曼谷西北100多公里的北碧府,是连接泰国与缅甸的重要桥梁。桂河桥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一过河便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
1942年6月,二战时期,为缓解海上补给线不足,联通东南亚陆路补给线,日军强征6万多名盟军战俘和30多万东南亚劳工在泰缅边境绵延的山峦里修筑一条长约415公里的铁路,此项目的建造导致约10.6万人殒命于此,这条铁路也因此被称作“死亡铁路”,桂河桥便是“死亡铁路”的一段,桂河桥附近有一处盟军墓园,很多澳大利亚英国等国战俘或其后代前来这里吊唁。
桂河桥简介
桂河桥,屹立在泰缅边境的桂河上。桥上,游人熙攘,你来我往。桥下,河水潺潺,静静流淌。桥头,那颗巨大的炸弹模型,却陡然把时光拉回到半个多世纪之前。
桂河桥历史
1942年冬天,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日本侵略军决定在泰国境内赶修建一条铁路,作为通往缅甸和马来西亚的陆上运输线。为此,包括英、美、澳、荷等国军人在内的6万多名战俘,还有大批劳工,被强迫集中在泰国北碧府的层峦叠嶂之中,在工程艰险、气候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做苦工。超负荷的劳动和饥饿、疾病的折磨,使十多万人为这条长仅4.5公里的铁路付出了生命,其中盟军战俘1万多人。这是一条人们称之为用尸体作枕木铺成的“死亡铁路”。细算起来,每条枕木下面,何止一具尸体!
桂河桥是一座铁路桥,是连接泰国和缅甸的一条长约415公里的铁路的一部分。这条铁路称为“死亡铁路”。这座桥被作为题材来写小说和拍成电影,故而名声大噪,很多游客前来缅怀往日的战争场景。
1942年,日军征服东南亚后,为了进攻缅甸和印度,就下令修筑这条从泰国通向缅甸的铁路。日军驱使61000名盟军战俘和270000名当地民工,在三年时间内修通了铁路。由于工程艰巨、气候恶劣和日军的虐待,在筑路中有16000名战俘和200000名民工死于劳累、疾病和营养不良。平均每一公里铁路死亡39,条人命,所以被称为“死亡铁路”。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桂河铁桥被美国军队飞机炸毁。战后,泰国政府重建此桥。现在的桂河大桥共有11节钢梁,全长300米,仍在使用之中。
泰国政府为了悼念筑路的牺牲者,在北碧府建两个墓地,一个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在市南前的战俘营地。附近还有一座小型二战博物馆,也可参观,了解当年筑路者的非人生活。桂河桥附近一个基座的顶部,雕刻着“死亡铁路”的线路图和参加筑路及为此葬身的人数。离此不远的大片墓地,埋的都是身死异乡的筑路者的尸骸。这一切,都在为当年的惨况默默作证。桂河桥横跨在库奈和库雅两个山谷之间。“死亡铁路”从桥上穿过,通往缅甸。桂河桥建成之后,由于是日军军事运输线的要害所在,曾几次被盟军飞机炸断。现在矗立的拱形桥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重建的,可能不久前刷过油漆,并不显得陈旧。桥面不宽,铁路是窄轨。桥上游人多时,往往摩肩接踵,甚至要互相侧身避让。不时还有一列小火车鸣响汽笛,缓缓通过。但那只不过是历史纪念物,供旅游者乘坐观光,而且不再驶往缅甸了。
桂河桥景观
今日桂河桥上下,蜂拥着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诸色人等。他们大都来自天南地北,匆匆到此一游;不时有当年筑路死难者的亲友,到这里徘徊凭吊。桥头一带的摊档,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和其他商品也是土洋杂陈,五花八门:既有泰国的工艺品(以大象为代表)和食品(榴莲糖之类最多);也有缅甸的玉石和烟。与欧洲、东南亚等地古钱币摆在一起的,还有孙中山、“袁大头”等图像的中国银元——至于真假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桂河边,码头上,一艘艘旅游船在候客。这种游船方方正正,像一间木屋,三面无窗,由汽艇拖带而行。舱内很宽敞,备有桌椅,供应餐饮,还可以唱卡拉OK和跳舞。
参考资料
http://landscape.welcometoyn.com/international/taiguo/20060807/
目录
概述
桂河桥简介
桂河桥历史
桂河桥景观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