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地峡运河”是在克拉地峡上开凿运河以连通安达曼海和泰国湾的一个设想中的工程。全长102千米,宽400米,双向航道,航道水深25米,横贯
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区域,是马来半岛北部地区最窄处。
克拉运河开通后,船舶将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可选择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相比之下航程缩短约1100千米,可节省2.5天时间,大幅减少运输时间和降低海运成本,对于中国、新加坡等国的商业贸易等都将造成重大的影响。
克拉运河的建设计划已经被多次提出,但成本、环境和地缘政治等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历史沿革
最早提出开凿克拉运河设想的是在
泰国阿瑜陀耶王朝那莱王(Narai,1656~1688年在位)时期。那时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
法国人先后来到泰国,那莱王聘用希腊人华尔康(Phaulkon)协助处理外交和财政事务。那莱王打算在宋卡一带开凿克拉运河,受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条件所限而未能实施。
1793年,拉玛一世提出开凿克拉运河,公元1858年英国向
蒙固建议在克拉地峡最窄处开凿运河,拉玛四世表示同意,最后因资金缺乏而暂停。5年后,英国人对克拉地峡最窄处进行地质勘测,发现没有能够凿开坚硬岩石的机械而作罢。
1866—1868年,开凿克拉运河的问题在世界上炒作得十分火热。法国完成
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以后,也来跟泰国谈判开凿克拉运河。拉玛四世担心因此丧失国家权益和土地,予以拒绝。1872年,英国又派人来考察拉农和春蓬之间的地质情况,结果发现在这一段开凿运河可行。然而,
朱拉隆功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没有同意。1917年,
瓦栖拉兀又对开凿克拉运河表现出兴趣,认为这将为泰国带来经济繁荣和巨大利益,同样又因为政治方面的顾虑没有实施。1935年,
比里·帕侬荣担任
泰国内政部长时,曾草拟了克拉运河的开凿计划,前提是不依靠外国,泰国自己筹资,并对运河拥有完全主权。然而当时泰国的现实条件使他的计划无法实施。
1960年,黄金半岛发展公司的操宽惹先生向政府建议,重启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当时的政府总理原则上表示同意。1964年3月31日,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下令终止了这项计划,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避免运河横穿马来半岛而造成国家领土的分裂。1970年内政部长操先生委托TAMS公司对开凿克拉运河的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在沙敦和宋卡之间开凿运河最为适宜。1973年又有人向政府提出开凿克拉运河的建议,因政府更迭未能受理。1982年
泰国民族党议员向政府建议,由初颇·信拉巴察负责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开凿克拉运河进行调研。政府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泰国第四军区司令罕·李拉诺
中将提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重新考虑开凿克拉运河的问题。正巧碰上议会被解散,故没有被纳入议题。
1983年,在泰国交通部部长的支持下,EIR和FEF两个单位联合举办开凿克拉运河的学术研讨会。1984年
美国FEF机构驻泰国办事处在美国驻泰大使馆的支持下,向
泰国交通部提出,将组织企业家、学者、有关的政府机构共同举办研讨会,寻求开发克拉运河的共识,并将意见报告美国的投资人,最终该计划却没有实施。1986年
炳·廷素拉暖总理的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进行得比较顺利,美国和
日本都表示要来投资。但遭到以布洛·宾它散博士为组长的泰国专家组的反对,他们坚持这项工程必须由泰国人自己来完成,不同意让外国来投资,坚持使用“克拉运河计划”的旧名,不同意将名称改为“黄金半岛发展计划”。炳·廷素拉暖总理没有对专家组的意见表态,议会重新成立以北榄府议员瓦塔那·阿萨瓦海为组长的委员会来开展相关工作。
1987年,一个由学者、政府官员和高层军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对苏伊士运河和
巴拿马运河进行全面考察,内容包括开凿运河的工程技术、对运河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以便作为
泰国开凿克拉运河的借鉴。炳·廷素拉暖总理对这项工作十分支持,可惜这时泰国发生经济危机,
泰铢贬值,国内财力不够。世界经济低迷,也给外国投资者带来困难。1988年差猜·春哈旺担任泰国总理,明确地支持开凿克拉运河,欢迎
外国公司以租赁的形式来投资,向泰国政府获取经济收益。日本、美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公司都来申请投资。日本的DIALCHISOGYO公司最先递交了申请书。
1990年2月6日,日本财团的权势人物纷纷表态支持开凿克拉运河。差猜·春哈旺总理强调说,当下最重要的是打开中南半岛的大门,因此要把发展东南沿海的计划放在首位,要全力支持这个计划。至于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将放在第二位。1991年2月23日,泰国发生军事
政变,差猜·春哈旺下台。1992年9月,
川·立派当选为总理。11月10日由私人团体组成的克拉运河调研基金会成立,要求政府参与并支持。1997年,川·立派再度组阁,为了解决泰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再次将开凿克拉运河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2001年
信武里府议员卡暖·察罗巴探向
上议院重提《开凿克拉运河议案》。5月17日上议院通过成立克拉运河专门委员会的决议。时任泰国总理的
他信·西那瓦任命副总理兼内政部长
差瓦立·永猜裕负责这个专门委员会的工作。2006年9月军方发动政变,克拉运河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因此终止。2005年6月24日,上议院一致通过开凿克拉运河的决议。
地理背景
克拉地峡地处泰国
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区域,是马来半岛北部地区最窄处。北抵中南半岛,南连马来半岛,西面为
印度洋缅甸海,东接
太平洋泰国湾。克拉地峡最狭窄处约50多公里,最阔处约有190公里,至高点高于
海平面75米,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落差只有1米,具有开凿运河的优越条件。
克拉地峡向南直指
马六甲海峡。运河开通后,船舶将不必穿过马六甲海峡,可选择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
泰国湾,相比之下航程缩短约1100千米,可节省2.5天时间,大型
油轮(10万吨左右)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18万
英镑(近30万美元)左右的费用。东南亚各国70%的能源运输需要通过仅36公里的马六甲海峡,而全球原油和成品油25%的运输量以及超过30%的全球海上贸易量也需经过该海峡。
建设方案
运河计划
运河计划是指在克拉
地峡开凿一条
亚洲的“
巴拿马运河”设想,具体就是在其南部地区沿克拉地峡开凿一条长102公里、宽400米、深25米的人工运河,预计耗资200亿美元,建设周期长达15年。建成之后货轮能从泰国西海岸的安达曼海经由运河直达太平洋海域的泰国湾。这条运河的开凿计划甚至可以追溯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为工程得不到其他国家支持而被长期搁浅。
管线计划
泰国能源部长蓬明·勒索里德借东盟会议抛出一个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筹资6亿美元建长达260公里工期2年的克拉地峡石油管线的计划。这项计划在泰国被称作是战略性能源
大陆桥的计划,包括2个深海原油总站,储藏仓库,以及起止安达曼海到泰国湾贯穿泰国南部地峡总长达240公里的输油管道。
开凿难题
1.耗费资金大、兴建时间长、风险与机遇并存
据估计,克拉地峡运河的开凿和兴建保守需投入至少280亿美元,兴建周期约为5-8年。面对如此巨额的投入和建设周期,单凭泰方一国之力难以为继,国际合作成为首要之选。国际资本的逐利性与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存在利益冲突,在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时,国际资本往往持观望态度,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资金筹集的难度。故,克拉地峡运河资金的提供方应当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且在此项目上存在战略与经济利益的相关国家提供的基金平台。亚洲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国和
日本,虽然在该项目上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但因近年来在领土、政治等领域的矛盾,使两国难以在该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另外,克拉地峡运河投入营运以后,其日常管理、港口维护、仓储物流费用等需要大量投入,后期的管理同样也是一个问题。如何分配相关利益国家的实际收入,从而形成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共同体,这些问题需要提前形成解决方案。
泰国本国国情形势纷繁复杂,军方势力多次干预政治,“红衫军”和“黄衫军”多次角力政坛,皇室在泰国具有相当的控制力。正是因为这种动荡的局势和不安的政治局面,泰国的国际信誉度并不高,导致国际投资在在面对克拉地峡运河项目时瞻前顾后,难以形成合力。此外,对于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在泰国国内的争议由来已久,一部分反对者认为该项目的投入建设会影响本国的
生态环境保护,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移民、拆迁等难题。皇室派成员更是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会破坏泰国的“龙脉”,因此一直持有反对意见。最后,泰国国内宗教派别林立,导致地区之间并非一盘棋,而是各自为政,加之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一重要问题的存在,导致在讨论初期,就有人认为该项目会分裂泰国,加剧地区间冲突,助推
泰国国内分裂势力的扩张。
由于深陷
中东等地区的战争泥潭,美国在近几年实施了“重返亚太”的全球战略,旨在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潜在竞争对手,政治上不断利用
南海、
钓鱼岛等领土问题挑衅中国主权,经济上不断发起贸易战挑战中国切身利益。面对这一情况,克拉地峡运河在给中国等相关国家带来远期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国等势力的插手与干预。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长,在东亚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区域中与美国的利益冲突与日俱增,在这一国际背景下,克拉地峡运河的开凿和运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
4.区域各国不断博弈,相互掣肘
克拉地峡运河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地缘环境的复杂性和敏感度,这一新生事物必然会引起旧事物的利益相关方的抵制与反感。
马六甲海峡作为本区域乃至全球的航运枢纽,包括
新加坡在内的诸多国家深受其益,不仅凭借该航道获得了丰厚的通行费、税费、物流等服务费,更是一举成为了全球的物流、金融、航运中心。面对克拉地峡运河的蓄势待发,新加坡等国更是“醋意十足”,甚至联合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极力阻挠中日等国的论证和参与。2016年,我国与
巴基斯坦共建的
瓜达尔港投入运营,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背后引起了
印度等国的高度警惕,并多次渲染中国的“珍珠链”战略,以妄图达到围堵中国的战略意图。地区国家博弈的存在加剧了克拉地峡运河开凿和运营的复杂程度。
5.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传统生活方式
开挖运河首当其冲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加上建设港口等设施需要大量用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周围还有很多岛屿如斯米兰群岛、苏梅岛、龟岛等,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对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他们一直崇尚“适足经济”,希望过着传统的生活,不过高地追求GDP。
6.民众意愿较低,支持率不高
据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泰国只有近三成的民众支持修建克拉运河,其他民众都不赞同开挖克拉运河。除上述因素外,民众主要担心政府官员贪污。
泰国的一条机场高速公路修建达 10 年之久仍没有完工,而且近 80% 的资金去向不明。建设运河需要庞大的资金,民众担心政府官员贪污更多。
战略价值
海洋运输综合成本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不仅包括了油料成本,也包括港口周转效率、仓储物流的高效运转等所节省的成本。
克拉地峡运河的开凿,在摆脱马六甲困局的同时,也可在提高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物流周转效率,缩短海上运输绕道马六甲海峡或他海峡所需1200-2000公里的运距,节省进出口燃料成本、提高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港口基础设施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从近期局势看,全球“
一超多强”的态度不会发生变化。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仍在不断干涉地区和全球事务。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便控制了包括
马六甲海峡在内的国际海上要道多达十几处,以期能够在战时扼制潜在对手的海运能力和军事力量的输送。美国奥巴马政府自2008年上台以来,积极推行“重返亚太”战略,企图进一步提升在环
太平洋与
亚洲地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时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3.
泰国及泰国湾诸国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及经济助推器
克拉地峡作为泰国天然的地理优势,其投入运营后蕴藏着极大的经济潜力,第一,克拉地峡运河的开凿兴建项目庞大,所需的劳动力和资本密集程度高,在促进当地就业和资本投资等方面存在巨大潜力;第二,克拉地峡运河总造价预算在280亿美元以上,配套设施包括了港口、公路、铁路、服务站等,可以拉动泰国相关产业链条的整合与发展,大大激发泰国的经济潜力;第三,克拉地峡运河投入运营后,预计将分担部分通过
马六甲海峡的货运
轮船,另外,泰国亟待提升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可以凭借克拉地峡运河的运营得到提升,作为区域乃至全球重要的潜在
航运枢纽,克拉地峡运河在促进
泰国对外贸易结构与层次,助推产业改造与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影响
克拉地峡运河一旦开通,太平洋与
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的航程可节省2至5天的时间,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可以说,位于北纬10度线以北的
欧洲、非洲、亚洲国家和地区途经东南亚海域的海运事业都会从开凿克拉运河中受益。开凿克拉地峡运河不仅会带动航运,也将带动贸易、旅游的发展,甚至会影响该地区的海军战略部署,进而影响区域政治。
中国
克拉运河通航后,在经济上可以减少航海里程、节约运输成本。中国有近60%的原油需要进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从
中东地区进口,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才能运到中国。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中国原油消耗已达 5 亿吨,如此大量的消耗,如果能节约运输里程和时间,将会省下不菲的费用。这还只是原油方面,其它原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也将会降低贸易成本,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在军事上,可以免除“马六甲困局”,减少
美国对中国的压制。“马六甲困局”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马六甲海峡运输能力已处于饱和状态,二是和平时期的危险因素如海盗与意外事故可能会导致马六甲海峡断航,三是非和平时期中国的对手会封锁这一海上交通瓶颈。中国进口商品很大一部分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且随着最近几年美国重返亚太,这无疑对中国会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开辟新航线,可以适当解除这种压制。克拉运河的开通能有效的加强中国与东盟、南亚、西亚,甚至是
北非、欧洲的联系,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泰国
在泰国南端修建克拉运河,对泰国自身而言有利有弊。在经济层面上,泰国会因此成为新的重要战略位置点,周围的经济会迅速崛起,会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在政治上,泰国会因拥有克拉运河而明显提升其国际地位,在世界上说话会更有分量,也可以参与很多国际事务。
新加坡
克拉运河的开通对新加坡等国的负面影响最大,一是经济上的影响,目前新加坡在港口建设上投资巨大,功能比较健全,如果开通克拉运河,势必会对马六甲海峡的通航产生影响。虽然目前没有相关评估机构给出对马六甲海峡的影响程度,但是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将会显著影响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二是政治上的影响,马六甲海峡的国际战略地位将会降低,美国也会对它冷眼相看,进而会降低新加坡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将大不如从前。三是军事上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在为新加坡撑腰,而且售卖军火给新加坡。此外,美国还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军基地,用以在非和平时期迅速控制马六甲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