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中篇小说
《身份》是捷克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
这部小说主要是依靠叙述两个关键主人公——尚塔尔和马克——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借助对梦境叙述的熟练运用而在一个短小的空间内营造出一个大而深的深度空间。
小说《身份》延续了作者对存在的思考,其爱情、身份、可能性主题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多义性与复杂性。通过文本,昆德拉还原了现实的复杂与多重可能,引发了读者的哲思。
作品简介
故事起因于诺曼底登陆海滨。女主人公尚塔尔·茹阿诺发现男人们不再回头看她了——对女人来讲,可能最残酷、最具毁灭性的事,莫过于此了。她痛苦而忧郁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情人让·马克。而让·马克在海滨寻找尚塔尔时,明明追撵上的是尚塔尔的背影,转过脸来看他的,却是一个陌生的老女人的脸,由此莫名其妙地怀疑,尚塔尔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幻觉。两个情人间心里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创作背景
《身份》是米兰·昆德拉法国时期创作的一部作品,昆德拉他从捷克移居到法国,作为一个外来人的身份生活在法国。在远离了捷克的政治背景后,他淡化了小说中的政治意味,转向了对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探询。 《身份》是米兰·昆德拉的第九部小说,用法语写成,于1997年初版发行,由Linda Asher翻译的英译本于1999年在纽约出版。
角色介绍
女主角尚塔尔婚后不过数年,独子夭折,自此消落低沉,恹然处世。丈夫亲朋力劝怀胎再育,以免为记忆所苦,尚塔尔·茹阿诺却一一拒绝,更难谅解丈夫劝说的动机。离婚势成必然。几年后尚塔尔遇见男主角让·马克,有如灭顶者攀到浮木,两人于是同居。
在没有遇到让·马克之前,尚塔尔原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由于儿子夭折,便被大姑子等人天天监视着、催促着再要一个孩子。在那个家庭里,没有人尊重她的意愿,没有人倾听她的声音,她只是被视为一个生孩子的工具,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然而遇到让·马克之后,她寻回了自己失去的存在感。作为让·马克的情人,她不用再为躲避大姑子的检孕而绞尽脑汁,在与让·马克的相处中,她的世界安宁祥和,她的存在不再受到外部世界恶意的侵扰。但尚塔尔的同居只是换汤不换药。过去依然是痛,她不时在幻觉或梦中惊见天折的幼子。
让·马克
男主角让·马克和尚塔尔完全不一样。他会不顾一切地放弃很多东西,只要他感到这个东西他开始厌恶或者怀疑时。年少时的友情,未来的医生职业,他都可以轻松毅然地抛弃。尽管他知道这样做自己也就被一次次放逐到社会的边缘,但他并不怜惜,反而很享受这种状态。让·马克的人生完全是率性而为的,他换了很多种工作,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敏感和厌弃。只是他并没有将这一点做到彻底:他仍然需要爱情。虽然他对爱情的理解就是两个人志同道合地嘲笑身边的世界,以此滋养面对面的相见时刻。尚塔尔·茹阿诺“是他跟世界的唯一感情纽带”,他全身心地爱着她,时刻担心着失去她。但让·马克对两人的爱情没有任何隐忧,或者说对未知将来的提前怀念。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中的尚塔尔和让·马克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在寻找自己在社会上以及他人心中的定位。而他们在现实里面的种种遭遇使得他们采取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他们二人只想获得一种身份,即以彼此是爱人的身份存在于世,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米兰·昆德拉在这里探讨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人自我的认识,他通过对方的眼睛来看待每个人自身,把人在现实中产生的对于他人、自我的陌生之感加以强化。其实,读者也可以将尚塔尔·茹阿诺对自己的身份所产生的困惑感视为昆德拉本人对人的身份的思考。
《身份》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对情侣的生活,昆德拉表达了对这样一种存在方式的思考,即一个人的存在是为了另一个人的存在,以爱情来确证自我存在的意义。他将爱情的脆弱性展示给读者看,读者很难确认作者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读者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将想象、思考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给予了读者,从而给予了文本很大的开放性。贯穿于爱情之中还有其他的主题,例如该小说所探讨的身份认同、可能性问题。身份认同应该是米兰·昆德拉法国时期创作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他以法国生活的特殊经历为源,将个人经历普遍化为对“自我性”、对他人的认识。身份认同所涉及到的是现实中的遗忘与记忆问题,昆德拉的移民经历恰恰是引发这一问题的契机。可能性问题不仅涉及到人生的诸多可能性,也涉及到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的探索。他通过一系列主题词表现人生的多种可能性,这是他对形而上的人生的整体观照。他也通过自己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小说形式的可能,打破必然性、一致性对小说的支配。
艺术特色
在《身份》中,整个叙事被镶嵌在梦境的框架中,在隐在叙事者的梦里,尚塔尔和让·马克也做着看似荒诞实则意味隽永的梦。可以说,在形式上,《身份》是以梦的嵌套构成的;在内容上,呈现出梦的复调的特点,表征着有节制的梦的狂欢。
在《身份》梦境交织的叙事框架里,米兰·昆德拉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全是朦胧的梦境,在尚塔尔和让·马克梦境交错的缝隙,他巧妙地利用隐在叙事者视角适时地把读者的眼光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之中,使之予以客观的剖析和阐释,使文本呈现出现实与梦境杂、主人公所想和所处生活交替出现的双面人生。在叙事中途,隐在的叙事者完全介入故事,直接对“匿名信事件”进行分析,对其层层剥离,渐次揭示信的来龙去脉,使读者走出叙事的迷雾,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这对“点破”梦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品评价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谈峥:从《身份》一书可以看得最清楚:米兰·昆德拉主要是一个分析性,而不是叙事性的作家。男、女主人公一时、一秒的情绪、反应,都得到了细致的分析。这也许就是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一书中所说的“抓住具体的现在时间”。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捷克法国作家。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1975年移居法国后,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米兰·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昆德拉1993年之前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