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詹天佑故居位于
江岸区洞庭街51号,原汉口俄租界鄂哈路9号。
詹天佑故居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
在纪念馆的旁边,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学,一个绿色小花园将故居和学校连接在一起,花园内建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
延庆八达岭”,这是对“中国铁路之父”的伟大杰作——
京张铁路的纪念。
1911年
辛亥革命之后,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全力振兴他一贯倡导的实业救国的宏图大略,这个宏伟蓝图的第一个规划就是主持设计全国铁路图。长年身处海外的他,亲见了铁路运输在西方大工业发展时期所显示出的巨大的推动力。例如美国因为修筑了横贯东部和西部的三条大铁路,从此飞速地改变了
北美洲蛮荒封闭的历史。 1912年,孙中山视察了粤汉铁路总公司,与公司当时任总工程师的
詹天佑相遇。一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一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工程师就这样相识了,那一天,他们或许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之前,他们所走的人生之路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国家发展和建设关注,使他们今天有了太多的共通之处。那一天,他们谈得很投合很默契,
孙中山当即发出了邀请,请詹天佑到他新设立的
国铁集团任职,他很欣赏这位面容憨厚眉宇深沉的留美铁路工程师,很早就听说过他在
山海关区外修筑铁路的了不起的业绩。他明白,像这样卓越的技术才干,正是羸弱贫病的中国所急需的。同年,
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总公司会办,后提升为督办,来到武汉,主理修筑
川汉铁路和
粤汉铁路的具体事务。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从来都是以四海为家的,何况当时他身兼粤汉铁路总公司负责人的职务。1912年他来汉口,和他同来的还有妻子和孩子。
1912年,詹天佑来到汉口,在鄂哈路买了一块地,建起了一个家。二十世纪初的俄鄂路是一个美丽幽雅的街区,绝对不似今天我看到的这般颓废苍凉。詹天佑亲自画图设计亲自监督施工,房屋很快树立起来。两层楼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正面大门朝街,前有庭后有院,楼房门前以庭院和院墙与街道相隔,一个闹中取静的典型的独立式庭院住宅。
1919年,
詹天佑在汉口病逝,第二年,詹夫人带着孩子离开了汉口,房子归属一个
比利时人。
跟据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老住户回忆:抗战时期,詹天佑公馆曾经被战时红十字会急救中心使用过,当时南京失陷,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加紧轰炸武汉。从1937年秋,至1938年10月25日止,日机入侵武汉六十一次,投弹4590枚,炸死居民3389人,伤5230人,炸毁建筑物4900余幢。在大轰炸期间,这所大房子临时地充当了战时急救中心,一楼每一间房间连同走廊都挤满了被
日本飞机炸伤的外国侨民和汉口市民。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居住在汉口原租界区(当时称为特别区)的外籍侨民与中国百姓的从心理上保持了协同一致。由这一片断,可以推想到詹公馆后来的屋主,也就是从詹夫人手里买下房子的那一位
比利时人大约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出于
人道主义精神将房子暂时腾出供战时紧急救援服务。另外一个推想就是,也许由某一团体出面临时征用作为国际红十会的紧急救援场地。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曾经在汉口居住的外籍侨民陆续离开中国,这位比利时人也不例外。资料记载:
湖北省政府从这位比利时人手里赎回了这幢小洋楼,拨给湖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作为职工宿舍一直到1993年。
据目击者介绍:1993年,湖北省政府向湖北省五金矿业公司收回小楼筹办詹天佑故居陈列室。当时,在这幢老房子里居住了多年的一批住户刚刚搬迁,楼房内外苍夷满目,一幅劫后余生的图景——詹公馆当年的气象早已云散,眼前残存的是一个贫穷时代的印迹。
为弘扬祖国科技事业,激发后人爱国精神,199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该建筑内居民迁出并进行维修,恢复原貌。1993年元月建立
詹天佑故居陈列馆,同年4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列为武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余年来,共接待中小学生,海内外观众10余万人次。
詹天佑故居陈列分原状陈列和辅助陈列。原状陈列主要恢复了
詹天佑一楼工作室,以再现当年詹天佑在此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二楼詹氏夫妇及其子女住房复原工作正在筹备之中)。一楼辅助陈列题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幼年留学美国,介绍詹天佑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的经历。
第二部分:献身铁路。展示清朝末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中国人自力创办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和修筑商办川汉、
粤汉铁路主要的业绩。
第四部分:竭力护路
卫国。记述
詹天佑为维护国家主权,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迹,以及政府和人民对他的缅怀之情。
詹天佑故居现有文物藏品43件﹝套﹞。其中有詹天佑出国留学时使用的木箱,修筑铁路时用的
计算尺,工作学习用的英汉大词典及詹天佑亲笔题字送给其子的照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