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
明末抗清将领
王(1616年~1651年),字完勋(一作定勋),号笃庵,汉族,明清际慈溪人,迁居余姚市。与张煌言坚持在四明山抗清,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入舟山市后分别任兵部左、右侍郎。有好友朱之瑜。当名士朱舜水得知王翊死于中秋节之日,发誓再也不过中秋节。
人物生平
1646年(明隆武二年、绍武元年,清顺治三年),南明军据钱塘江抗击清兵,御史兼余姚知县王正中荐他为职方主事,参加江防。江防失守,与黄宗羲等率部入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结寨于大兰,至海滨招兵,图坚持抗清。次年十二月,清兵逼大兰,引军退避。1648年(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正月回师大兰山,三月破上虞城。时浙东抗清义军山寨达百余部,兵源复杂,时有扰民,唯李长祥张煌言及王翊三部不扰民,而翊部最众。清军首袭翊部,山寨破。后会合冯京第合守杜,未几清军再攻,突围400余人,遂向天台会合俞国望,途中招集万人。寻率部回师杜岙,破清军团练,次年春再占上虞区。六月至健跳(今三门县东南)朝鲁王,授河南道御史、副都御史。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三月,授兵部右侍郎。八月攻克新昌县。未几清军由奉化区余姚市道入,会攻大兰山,军帐弥漫30里。不敌,退至舟山市。次年(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至天台县招兵,七月二十四日于北溪被俘,八月十四日被害。首级悬宁波市城门,陆宇煸等以计得之秘藏12年,后与冯京第董志宁同葬于宁波城北马公桥畔,称“三忠墓”。
抗清历程
公元1646年(明隆武二年、绍武元年,清顺治三年),清兵大举南下,明军据钱塘江抗击清兵。御史兼余姚知县王正中推荐他担任职方主事,参加江防。江防失守,败居大兰山,自号“大兰洞主”。其时,宁波抗清志士董志宁、华夏计划会合山寨诸军,请王翊与李长祥合兵据守浙东。因事机不密,有人向清朝告发。1647年(明朱由榔元年,清顺治四年)12月清军集结大队兵马直捣大兰山,王翊寡不敌众,为保存实力,引军退避。次年(1648年,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正月,王翊会合各路抗清义军回师突击,三月袭破上虞区县城。当时,李长祥驻军上虞东山,张煌言驻军上虞平冈,章钦成驻军绍兴市,俞国望、金汤驻军台州市。整个浙东地区抗清义军计有百余部,军威大振。然而,由于兵源复杂,往往出现抢掠事件。只有李长样和张煌言、王翊的部队严守军纪,从不扰民。而李长祥、张煌言所率部队较弱小,唯王翊所率部队力量最为雄厚。
清军因一连打了几次败仗,便集结大队兵力,并以主力袭击王翊所率领的义军。王翊部队抵挡不住,以至兵败,损失士兵四百余人。王翊虽然损兵折将,但抗清意志坚不可摧,待清军主力一撤退,他便立即招募义军,部队又迅速发展起来。他联络抗清义士冯京弟,合军据守杜澳,打击清兵。清军害怕王翊军形成气候,便再次集中主力进攻王翊所率义军。王翊抵挡不住清军兵多将广,便边战边退,当他突出重围时,身边只剩四百多人了。
王翊虽然屡遭挫折,但抗清意志不减。他见当地已难立足,便率领所部往天台与俞国望会合,沿途又招集流亡者,共达一万余人。1649年(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春,他与俞国望等部出师夹击,再破上虞区,使之震动浙东,军威大振。此时,兵力增加,王翊把所率军队分为五营,由他统率,并在山区屯垦,准备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1649年(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春,明鲁王至健跳,王翊前往朝见,被封为河南道御史、副都御史
清代廷见王翊顽强抗清,便改用招降之策,派出使者以高官厚禄作诱饵招降王翊。可是,当清廷使者一进入上虞城,王翊便立即下令:“缚起来斩首示众!”以示与清廷绝无妥协可言,并以此激励将士抗清到底。
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3月,王翊再次朝见鲁王,升为兵部右侍郎。是年8月,王翊又率领部队破新昌县县城,并占领虎山。清军把王翊视为心腹之患,于是派遣清将金砺、提督田雄,以团练为前峰会攻大兰山。王翊屡次带兵抵敌,终不能胜,于是带领亲兵退到滃洲。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秋,清兵分三路夹击滃洲,杀声连天。当清兵攻下滃州时,王翊所率领的将士已死散尽。他冲出重围后,为重组抗清义军,便悄然往奉化区招兵,不幸于7月24日在途中被清兵俘获。
王翊被捕以后,清兵以为去了心腹之患,便会师定海。王翊在狱中,每天从容自若,把服饰穿戴得整整齐齐,梳理鬓发,洗涤面容。清兵知道他是快要死的人了,问他为什么还要这样注意修饰。王翊说:“我这样做,是想让你们这些人见识见识汉官的威仪!”当清兵结集完毕,便审问王翊。王翊坐在地上,从容地训斥首:“不必多言!成败利钝,是天意造成的。你等知道些什么!”清军主帅见王翊志不可夺,不禁恼羞成怒。清军刘帅拉开强弓向王翊射去,箭中肩;接着,清军田帅又向王翊射去一箭,中颊,王翊依然挺着胸,如同一根直木,不稍晃动。清兵无法,便残忍地把王翊的气管割断。王翊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死后被枭首宁波市城头示众。住在宁波月湖边有一位参加过复明抗清活动的志士叫陆宇火鼎,他冒着生命危险,把王翊的头偷回,藏在自己住宅里达十二年之久。每逢寒食节重阳节,他都要邀集一些志士,恸哭拜祭。
王翊壮烈就义后,浙东史学家鼻祖黄宗羲为他写了传。宁波著名文学家全祖望为他的墓碑撰文。与王翊相继起义的县人董志宁、慈溪人冯京第,自弘光元年(隆武元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抗清人浙起,与钱肃乐、华夏、王家勤等分头组织武装力量,从事抗清复明活动。到了永历五年(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困守在舟山市的董志宁,终因力量耗尽。誓不投降,自刎就义。冯京第也同时殉难。以后,乡人找回董志宁的尸体和王翊的头、冯京第的臂,合葬于江北区北郊乡马公桥边,三人为国尽忠,至死不变,世称“三忠墓”。清人袁陶轩曾在“那北杂诗”中写道:
马公桥畔冢累累,江上三忠识者谁?
冯臂王头同葬处,新题独有董君碑。
王翊后代情况:“马祖道一女,年十三,字黄忠义子,以例没入勋贵家。参领某怜其为忠臣女,抚之如所生,有刘弁者求之,女不可,参领难之,女突出所佩剑自刎死。参领大惊,以剑殉葬焉。”(海东逸史列传6王翊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抗清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