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5公里处,是
高欢高欢之孙高肃之墓,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
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先后被封为
徐州市兰陵郡王、大将军、
大司马、
尚书令等职。 据史书记载,兰陵王音容兼美,打仗时因长相太过俊美而不足以震慑敌人,所以每次作战都要带上面具,遮掩其容貌。兰陵王英勇善战,但因战功显赫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
高纬)的忌恨,终被赐死。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
兰陵王入阵曲》。此曲后来流传到
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1986年,
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使其重归故里。1992年9月,日本京都奈良大学雅乐团来到
高长恭墓前,他们戴上鬼脸面具,演奏起中国的
古典舞乐,以此来祭拜兰陵王。
基本介绍
兰陵王墓 有三个墓室,兰陵王墓分为前中后三个墓室。兰陵王墓墓冢高大,墓道的路面上彩绘自然景图案。兰陵王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墓道路面上有彩绘的花草纹廓道地毯图案;墓道两壁画
青龙、
白虎以及由26人组成的仪卫行列,其中手执綮戟16名仪仗作肃立姿态,12人拥盾端坐,墓道后段的上沿,还有向南驰趋的方相、羽人、
不死鸟等图。甬道南口券门上的门墙上,中央部位画一只神态威武,振翅欲飞的
朱雀,两旁画腾跃抓拿的方相氏,甬道两壁各画四名属吏与侍从。
中室置棺床,以放置
高长恭的“梓宫”即棺,“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璋、璧、琥、等“六玉”。兰陵王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
金乌、
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高长恭墓室四壁之上栏,画
白虎,
玄武等方位神,下栏画墓主人生前的内室生活景象。其中画面保存较完好,布局疏密有致的是墓室北壁壁画,通壁共画7位女子,居中者头戴峨冠,形态丰满,似为墓主夫人;两旁的6位侍女,体形清秀,分别
张举着羽葆、团扇、华盖等仪式,或手捧杯盏等物,作侍奉执事的姿态。
纵观兰陵王墓全部壁画,除少量画面反映当时流行的驱鬼逐疫与向往升仙等
迷信观念外,大部分是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着力表现墓主人的荣贵身份。壁画布局严谨,人物各具神态,显示出
东魏壁画艺术的较强。兰陵王墓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是
高欢高欢之孙
高长恭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兰陵王墓为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其墓北有封土,南有碑亭。碑亭是现存“
磁县三高。
后世纪念
《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肃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当时
北齐重镇
洛阳市被
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王急派各地将士来解围,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此曲后来流传到
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1986年,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使其重归故里。1992年9月6日,在中国
磁县境内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古墓100多座,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
北朝墓群。1989年,北朝墓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9月的一天,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
邯郸市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
高长恭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他们戴上鬼脸面具,演奏起
中原地区的
古典舞乐,以此来祭拜这座墓中的主人。
人物介绍
史书中说他拥有柔美的容貌: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节选自《
兰陵王入阵曲》。
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被封为
徐州市兰陵郡王、大将军、
大司马、
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恶的面具以震慑敌人。因战功显赫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
高纬)的忌恨,终被赐死。
中原地区的
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北朝的末期,
北魏被
北齐和
北周取代,北方主要的战争就发生在北齐和北周之间,历经数十年不止。公元564年的冬天,北齐重镇
洛阳市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守城部队已经弹尽粮绝,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洛阳陷落的话,将直接威胁到北齐政权的存在。
齐武成帝万分焦急,急诏全国各地的军队前去解洛阳之围。
北齐全国各地的军马星夜兼程赶到洛阳城外,冲向将洛阳围成铁桶的北周军队。三军将士竭力拼杀突破了北周军队围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线后,再也无力向前挺进了。眼看着
北周攻城军队逐步地加强攻势,洛阳城的守军心里已经绝望了。如果北周军队攻下洛阳城,转回身再来对付北齐援军的话,北齐的援军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了。
就在这危急的关头,
北齐军队的一员将军,率领了五百士兵冲向千军万马的北周军队。这位将军身穿甲,手握利刃,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然而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脸部,他的脸上带了一个面目狰狞的面具,看到叫人不寒而栗。
这位将军骁勇异常,加上他脸上的狰狞面具给敌人心理上的震撼,北周的军队竟然拦不住他。他率领五百士兵在
北周军队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到
洛阳市下。
此时的城内守军已成惊弓之鸟,疑心有诈,不敢贸然打开城门。他们要求这位将军摘下面具,亮出他的本来面目。将军答应了,当他摘下面具以后,城内的守军顿时欢声四起,因为这位戴面具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北齐一代名将,
高长恭高肃。
因为兰陵王容貌出奇得俊美,像个美丽的女子,所以在战斗中往往会被敌人所轻视。于是兰陵王为了震慑住敌人,命人打造了面目狰狞的面具,以后每次出战,兰陵王都戴上这个面具。
当守城的士兵们知道戴面具的将军是兰陵王以后,打开城门和兰陵王的军队一起杀向
北周军队,北周军队大败。这一场大战被史称“
邙山之战”。史书这样记载北周军队惨败的样子:“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幼年
高长恭从小刻苦学文习武。渐渐地兰陵王长大了,他有着俊美出奇的容貌,传说他的容貌美丽像纤洁的女子。同时兰陵王文韬武略兼备,成为北齐的将军。
在那样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过于俊美的容貌成为兰陵王的心病,于是兰陵王命令手下人做了一个狰狞可怖的头盔。以后每逢作战,兰陵王都戴鬼脸头盔,极大地震撼了敌人。而今天,冀南一带戴鬼脸面具的习俗则来源于洛阳大捷(即
邙山大捷)后的一部假面舞,即《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英勇善战,为
北齐立下了赫赫战功,邙山大捷后兰陵王的威名更是天下皆知,人们为了歌颂他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公元560年的三月,为了表彰
高长恭的功绩,兰陵王被册封为
徐州市兰陵郡王,兰陵王的称号也就因此而得来,直到今天兰陵王的本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所
黑蚱。
兰陵王高肃所处的
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发生,兰陵王所在的北齐国,更是帝位更换频繁,短短二十多年里就换了六个皇帝,皇帝大都也昏庸无能、暴虐无度。公元565年也就是
邙山大捷后的第二年,
北齐第五位皇帝后主
高纬即位。
英年早逝
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
高长恭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地位,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
武平四年五月(公元573年),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究竟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高长恭死时年仅31岁。
兰陵王英年早逝,
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公元577年),北齐被
北周所灭,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墓主身份
北朝墓群里的主人都有着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不是雍容华贵的北齐皇室贵族,就是功勋卓著的将相大臣,而兰陵王高长恭就是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
史书上记载兰陵王高长恭音容兼美,打仗时因长相太过俊美而不足以震慑敌人,所以每次作战都要带上面具(大面),遮掩其容貌,其长相俊美显而易见。
高长恭的母亲是谁,史书并没有记载,但在当时,对于女子身份并没有过多的避讳,如高长恭的弟弟(
高延宗高延宗)的生母为广阳王妓也。所以兰陵王高长恭的身份也是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