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
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
公道杯,中国传统瓷器器型,又称平心杯、平心碗。流行于明代。杯中心塑一站立的人,人体内有空心柱,柱的顶部和底部各有一孔,如酌酒高度低于人体内的空心柱,酒不能流入柱内,如注酒过满,侵至顶孔,流入柱内,产生虹吸原理,酒则由下孔全部漏出。取“满损谦益”之意,故名“平心杯”传世品中杯形也有作八角形的。明代以德化窑制品为多见,清代至今均有制作。杯中心除作人形外,还有作龙形的。
根据出土的文物分析,公道杯最晚出现在宋末元初,传世的以元代和清代居多。公道杯分杯体和杯座两部分,通体高约20厘米。九龙公道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均有出品,现景德镇仍有生产。
杯内做成龙形的,以明洪武景德镇窑九龙公道杯最为精致,杯圆形,下承高喇叭形座,通高二十厘米,杯面绘青花八龙,杯内一圆雕龙头高出杯口,共九龙。福建德化窑平心杯,其杯内瓷雕造型一般以寿星等人物为主。
现代的公道杯则是一种茶器,有玻璃、水晶、陶瓷、紫砂、银等多种材质,主要功能是均衡茶汤的浓度和分饮,通常供多人使用。
历史沿革
起源
公道杯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杯子。我国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末年已制成公道杯。公道杯起先不是茶具的名称,而是酒具。
公道杯在饮酒时用于行令,以助酒兴。杯内心为一笑容可掬的仙人,作寿星状,当酒慢慢倒入杯中时,仙人从洞中缓缓上升。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之所以叫它公道杯,是因为它盛酒最为公道,斟酒时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历史演变
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市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县抚州市丰城市乐平市鄱阳县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据传康熙帝也曾有一尊九龙杯,名唤九龙玉杯。乃康熙心爱之物,后随康熙葬于遵化东陵的清景陵。传说1945年景陵被盗后还真发现了九龙玉杯,盗贼田某在盗陵前扬言只要九龙玉杯,后果然到了他的手里,后经过新中国人民政府地方干部的耐心工作田某将此杯交给了政府,但现在此杯流落何方,谁也不知道。
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曙光瓷厂陶瓷艺人王梓良、熊素兰等人对“九龙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九龙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九龙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198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九龙公道杯’轰动日本”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九龙公道杯”所倾倒。
公道杯用于茶具的是在70年代,当时百艺待兴,将台湾保存较为完整的茶艺复制过来,发现在传统茶具配件外多了一个用于盛放茶汤的器具,亦称茶盅、茶海,以均匀茶汤,使得茶汤浓淡滋味一致,再分到杯中品饮,以保证每个人喝到茶的滋味是一样,最为公道。最早的公道杯其实是没有“嘴”的,后面为了出汤方便,不会出现横水滑水,让更多人使用,才有了“鱼嘴”。万物都是在不断进化,茶具也是在使用过程中完善,增补,以让我们喝到一杯最佳好茶。公道杯使用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茶师把握出汤时机;二是前后茶汤浓淡合一,令众人喝到的茶汤滋味最佳;三是人多时便于分茶均匀,一视同仁,最为公道。公道杯的材质包罗万象,有陶、瓷、玻璃、竹木、金银铜器等,有的为茶师风格之呈现,有的为茶汤加分,视个人喜好而选。
设计原理
公道杯是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在生活中这一原理其实随处可见。比如,抽水马桶。它的内部由水箱,便池和吸水管三部分组成。这根吸水管便是虹吸装置。当我们将一桶水缓慢倒入时,水会从虹吸管侧壁流走,便池中的水位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不过如果把这桶水快速倒入便池中时,虹吸管被水充满,形成连通。虹吸管两侧的压强产生了差异,便池中的水将全部流进下水道中。水流光后,空气会进入虹吸管,发出特别的汩汩声,虹吸过程随即停止。
造型分类
一般公道杯
杯多作圆形或八角形,撇口,垂腹,圈足。中心立一人,人体内有一空心柱,柱顶和底各有一孔。如斟酒与人体内的空心柱一平,酒不能流入柱内;如斟酒过满,侵至顶孔,流入柱内,由于虹吸原理,酒南下孔流出,不剩为止。取斟酒公平之意,故名平心杯、公道杯。杯中心除作人形外,还有作龙形的。
九龙公道杯
朱元璋的“九龙杯”在白腻的瓷面上,有青花钴料工笔描绘的人条姿态各片的五爪龙,连同杯中的一条雕刻的龙,共有九条五爪龙,寓示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更神秘的是,杯中央的瓷龙颈部有一黑色的圆点,当酒水低于圆点时,一切正常,当水面超过黑点时,杯中酒水很快就流出杯外。这是因为瓷龙一侧与杯底衔接处有一约3毫米见方的小孔,在杯外底中心也有一直径约3毫米的小孔,当往杯中注水超过黑点时,水便从杯内底小孔进去,又顺着外底的小孔流了出去,这其实就是虹吸现象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液体从较高处通过一条拱起弯管,先向上再向下流到较低之处,其因为弯管要呈倒U字形且一端较长,使用时管内必须先充满液体。公道杯里外的两孔之间曲弯管相,外部一端较内端长,而瓷龙所标黑色圆点的位置即弯管最上端的部分。当杯中水低于或平齐于黑点时,水不能漫过弯管而泄流,当水超过黑点时,水面高出弯管产生压力,于是通过虹吸而使水顺右弯管流到杯外直至流净。是一件集工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于一器、欣赏与收藏并重的特色瓷。
用途分类
盛酒
古代的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茶器公道杯
又称匀杯,分茶器。茶席上,分茶器把茶汤均分到每个茶杯中,升华到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公道杯也称茶海、茶盅。用公道杯分茶,每只茶杯分到的茶水一样多,以示一视同仁。常用的公道杯有瓷、紫砂、玻璃质地,其中瓷、玻璃质地的公道杯最为常用。
传说
相传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定都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有一天特宴请他的开国功臣们。席间,朱元璋拿出只瓷质酒杯对大家说:“卿等与朕南征北战,纵横沙场。功绩大小,尔等自知。朕今日亲自斟酒赐饮,尔等可视自己功劳多寡定斟酒长短。”说完,令徐达第一个上前领赏。徐达一来好贪杯,一来日恃功高,竟让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满溢,谁知他刚端起酒杯,这酒竞泄漏光了。而其他人喝这杯中酒,只要不斟满酒尽得甘醇。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笑说:“此乃景德镇御器厂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龙公道杯。圣人曰:谦受益,满招损。众爱卿今日一试其公道,以为如何?”
据传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九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九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县县令进贡的艺术珍品“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市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公道杯馆藏
上海观复博物馆
矾红粉彩太白醉酒纹公道杯
此藏品出自清代乾隆,杯内心为一笑容可掬的仙人,作南极仙翁状,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杯外绘画的是经典纹饰太白醉酒。外底刻“玉壶买春”四字二行款。矾红粉彩装饰。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粉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广东省博物馆
清 德化窑白釉公道杯
德化窑白釉公道杯杯口呈花瓣形,深弧腹、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杯中塑一站立的人,人体内有空心瓷管通于杯底小孔,瓷管口端与杯沿等高,立人足下与杯衔接处又有一暗孔。如注酒与人体内的空心持平,酒不能流入管内,但注酒过满时,酒高于杯中管口时,酒即随杯底的小孔一泄而出,杯中的酒就荡然无存。
顺德区博物馆
清 青花花果纹公道杯
顺德区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的青花花果纹公道杯,杯中站立老寿星的内部有条倒“U”管道(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小孔为出口,瓷管上端约与老寿星胸口位置持平,杯子内底与老寿星连接处隐藏的小孔是进口。向杯内注酒时,若酒面低于瓷管上部弯道处,酒不会漏出;当酒面超过,则酒会通过杯底全部漏掉,杯中滴酒不剩,带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含义,故称其为“公道杯”。
文化内涵
知足者存贪心者尽
公道杯,闻其名,便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如先用壶泡茶,再倒入每个人杯中,因茶汤和茶叶没有分离,就会出现茶水浓淡不均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便可以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这样一起喝茶的茶友就能喝到同样浓度的茶汤,不会出现同一泡汤,你喝到的比较浓,他喝到的比较淡的情况,非常公平。公道杯亦被称为“平心杯”,所谓“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人们为人不可贪得无厌,还告诉我们做事必须讲求公道。讲求公道就是要遵循公认的道理,行事必须合乎正义。古人曾经说过:“治世之道为在平、畅、正、节。天下为公,众生平等,机会均等,一视同仁……张弛疾徐,轻重宽平,皆有节度。”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办事公平、处世公道。
公道杯含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之义,也是“谦受益,满招损”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现。
杯中站立的老寿星,意在提醒人们行事公道,方能长久。人与人之间,讲究公平合理,致力和谐,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自然也就能够益寿延年。古人利用这种科学的原理,借用如此含蓄生动的方法,通过实用的器具,提醒人们正确看待和把握功利得失,言行要有法度,相处要有界限,真可谓寓教于物的典型。公道杯虽小,却讲出了一个大道理,其中的良苦用心,既显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睿智,又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关事件
2016年3月6日上午11点半,特邀人士界的联组讨论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走到牛有成委员身边,问道:“刚才演示的公道杯是什么原理?哪里弄来的,不保密吧?”主席的话引来周围委员的一阵笑声,纷纷要求牛有成“从实招来”。两个小时以前,牛有成作为第四位发言者作了《理顺三个关系接补“三农”短板》的发言。在发言中,他提出了要理顺农民与资源的关系、理顺农民与积累的关系、理顺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三条建议。在发言结束的时候,他给大家做了一个实验:“大家看,这是一只公道杯,杯子的中间有一圈金色的刻度线。我们向杯子里倒水,看看当水位超过刻度线的时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牛有成边说边倒起了水,水位在刻度线以下时一切正常,而水位刚超刻度线,杯里所有的水便瞬间从杯底流出,一滴不剩。“公道杯告诉我们,资源有限,要倍加珍惜;欲望无限,要懂得自律。‘三农’问题如此,生态资源问题更是如此,看似是短板,实则是底板,一定不能无限索取,否则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牛有成的一席话让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牛有成说他真没想到俞主席会过来询问我关于公道杯的事情。他只是用他的发言和实验表达了他所关注的问题,却引起了主席和其他委员的关注,他很高兴。
牛有成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索取和破坏也极大地威胁了农业生产。“试想,如果没有了干净的水,没有了健康的土地,农业将如何发展?国家将如何发展?所以说,我说的表面是‘三农’问题,其实是资源环境的问题,是影响全球的大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
“公道杯是我在希腊买的,用压力控制水流,原理很简单,但反映出的道理不简单。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希望我们能够把无限的欲望控制在有限的刻度线之内,公道地对待土地,对待环境,对待自然,只有这样,自然才会公道地对待人类。”牛有成说。
参考资料
公道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12
..2024-02-03
康熙心爱之物:九龙公道杯.新浪收藏.2024-03-12
公道杯.中国数字科技馆.2024-03-12
矾红粉彩太白醉酒纹公道杯.观复博物馆.2024-03-12
公道杯.中国科学技术官.2024-03-12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中国博物馆协会.2024-03-12
知足者存 贪心者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2024-03-12
牛有成委员:公道杯的启示.人民政协网.2024-03-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起源
历史演变
设计原理
造型分类
一般公道杯
九龙公道杯
用途分类
盛酒
茶器公道杯
传说
公道杯馆藏
上海观复博物馆
矾红粉彩太白醉酒纹公道杯
广东省博物馆
清 德化窑白釉公道杯
顺德区博物馆
清 青花花果纹公道杯
文化内涵
知足者存贪心者尽
公道杯含有“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之义,也是“谦受益,满招损”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现。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