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
源于唐朝的朝廷文书
《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邸报》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东汉年间,中原地区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随着造纸的发明和发展,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
唐朝的《邸报》由各地派驻首都的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李豫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邸务留后使改称“进奏官”,在上都知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进行《邸报》的发布工作。因此在各种报纸起源中,“中国原始形态的报纸起源于唐代”最为可信。《邸报》一直出版到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才停止了刊发。
历史沿革
发展初期
现有明确记载的邸报起自唐朝开元后期。唐代各地派驻京城的官员称为邸务留后使,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传发邸报,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 777年),邸务留后使改称“进奏官”,在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从事邸报的发布工作,所以邸报在唐朝被称为进奏院状。 现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还保存有敦煌市沙州归义军《进奏院状》,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有《全唐诗话》记叙:有个叫韩侂胄的人闲居在家,一天半夜,他的一个朋友兴冲冲前来敲门报喜,告诉他已被委任为部郎中。韩听后陡然一惊,说道:“你弄错了,没有这回事。”他的朋友坚持说:“没有错,邸报上已经报道了。”这段记载讲的是李适建中元年(780年)的事,与韩侂经历相吻合,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出现邸报名称的一段记载。
唐朝相比,宋代的邸报制度更成熟,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官报的色彩。“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等都是宋朝报纸的名称,“邸报”是其最流行的名称。它是由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同时,这一时期还诞生了新闻检查的制度。宋代新闻传播的更大的突破,是出现了较为著名的宋代小报。宋代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非法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后续发展
在明代,邸报成为了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行体系。在邸报发抄流程中,通政司和六科是形成刊发邸报的两个重要职能机构。邸报的最早原件很难确认。晚明才出现了提塘官,其所传送的主要是军事情报。广大官员、知识分子、商贾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邸报。明代邸报所刊内容不再局限于章奏、命、谕旨,还载有少量的社会新闻。
在明代还出现了民间抄报房。张岱《琅嬛文集》 叙其族祖:“数月抵京师,投报房抄邸报,食其饭,一日得银一分。 落魄者二十年,居积百馀金”。民间报房抄录邸报成为了下层文人的谋生职业。商人则以财换报,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地方官员相勾结,通过地方官打探朝廷信息。从官府抄得的邸报便是其中一重要信息来源。
清代是我国古代新闻事业最为发达的王朝。以邸报为中心的新闻媒介,无论是组织管理、内容生产,还是发行抄传、受众控制,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建构起一套成熟的体系。新闻信息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和过程,最后,在六科廊房汇集,进而形成邸报。清代邸报的发行主要有两大系统来共同支撑:其一是驿传系统,其二是提塘发行。
清代还有民间报放发行的《京报》,《京报》是清代民间报房出版物的代表,清代民间报房的《京报》无论从形式、内容、发行渠道、传播控制以及传播价值上都同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有所区别。清代中叶以后,民间报房渐成气候,成了《京报》的发行主体。《京报》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清代政治、经济、生活的各方面,是清代的“百科全书”,但是《京报》没有专门的采编人员进行采写,这与现代新闻传播较为不同。清朝时期各大报房为了实际利益的需要,《京报》的印制数量很多,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阅读、订购《京报》,但官吏和知识分子仍然是《京报》的主要读者群体,用以知晓朝廷政事。
邸报一直出版到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才停止了刊发。
内容构成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皇室的动态,关于封建政府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以及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及皇帝批语等,没有一般新闻和言论。邸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一般的百姓是看不到邸报的。
皇帝的起居言行
邸报刊载有关皇帝和皇室的新闻。在封建时代,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最大的政治,所以,有关皇帝和皇室的新闻比较显眼。其中包括:皇帝在紫禁城外的活动以及庆生、生病、死亡等个人情况;皇子出生、封王、封妃、立储、大婚、公主出嫁等皇室事务;皇帝给文武百官的指令、封赏,等等。
朝廷动态
邸报刊载朝廷政治新闻。包括大臣给皇帝的建言章奏、朝臣对政治问题的讨论、揭露朝政弊端和官员不法行为、党派斗争等方面。万历年间的争国本问题便在邸报上得到了较充分地报道。朱翊钧因宠爱郑贵妃而欲废长立幼,激起了朝臣的普遍反对。朝臣和皇帝之间起了长期的争执,最终以皇帝的妥协亦即朝臣的胜利而收场。争国本事件的起因、过程、意见、态度等方面在《万历邸钞》的有关报道中有切实反映,如现存汇编本的第485—487页的一篇报道长达一千余字,写皇帝召见申时行等辅臣讨论立储事。
其他政治新闻
邸报刊载其他的政治性新闻。邸报上的其他新闻还有教育、军事、出使、水旱、灾异、民变、失盗等等,这些新闻现在大多不被看作是政治性新闻,但在明代,人们却爱从政治视角来解读这些新闻,把它们和政治扯上关系。比如火星逆度的天文现象,人们却要和冤狱联系起来。与今天的全民阅报不同,邸报实际上是一份小众报纸,其面向的读者为当时社会中的所谓士,特别是为官之人。无论其编者还是读者皆为政治中人,不仅对朝廷政治有着莫大的兴趣,而且喜欢用政治视角去把握各种新闻事件,解读出其中的政治性。
延伸发展
北宋末年开始有小报,南宋更为流行。小报的内容以邸报尚未发表或不准发表的材料为主。宋朝和后来的元朝当局都曾对小报的出版发行进行过查禁。元明清各代,也都出现过这类的小报。宋人称小报为“新闻”,这是“新闻”一词的最早的来源。
不管邸报或小报,都是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对劳动人民的活动或不利于统治阶级的消息皆不在反映之列。由于邸报受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和封建专制政府的禁,它的发展异常缓慢。
作用与影响
宋代邸报
宋代邸报由唐朝的进奏院报状发展而来。在宋初,有过奏院报,报状,邸报,后发展为朝报,朝报后又成为小报,呈现出官报与民报竞相争艳的局面。但邸报因其出版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成为宋代报纸的代表。
宋代邸报是一种官报,宋代朝廷发行邸报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邸报约束管制官员,故邸报上常刊载官员升迁贬的政治信息,以及政策法规、人事变动、朝廷动向等。邸报在政治传播中起到了宣示朝廷的政策、法纪、用人标准等政治宣传的作用,联系了社会精英政治参与,并起到朝廷与社会进行政治沟通的功能。
宋代邸报的另一个历史功绩,是引发了社会小报的诞生。咸平二年(999年),邸报实行定本制度,导致报纸的时效性下降。于是,有人就冒着违法的风险,将未经送审定本的“邸报稿”伪装成家书提前发放至地方官手中。甚至市面上出现了买卖朝报的现象。这种未经审阅的“邸报稿”,就成了小报的雏形。小报的诞生得益于邸报培养了一大批关心时政的读者,稳定的读者市场奠定了小报诞生的基础。宋人称小报为“新闻”,这是“新闻”一词的最早的来源。
清末民报的政治传播
十九世纪末,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梁启超认为,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辱数十年,最大的原因是闭塞不通,一是上下不通,二是内外不通。维新派人士认为,中国人“去塞求通”最好的办法就是创办报刊。
1896年《时务报》创办,通过大量的政论文章,呼吁向西方学习,倡导变法维新。1898年《清议报》在海外创办,1902年《新民丛报》正式诞生,宣布它的办报宗旨是不遗余力宣扬西方政治文化,对国人进行反封建启蒙教育。这些民报的开办,有利于解决上下不通、内外不通的问题,达到去塞求通的目的。
相关争议
关于邸报的起源 , 中外学者众说纷云,主要有汉代说和唐朝说两种。
汉代说
汉代说的主要根据是一、英人马尔克·斯坦因( Mark Aurel Stein)二十世纪初,在新疆发掘一批西汉官文书,内有书写在竹简上的边报。二、汉代已经设有邸,并有了邸的制度。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多言古帝王有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西汉会要》记载:“大鸿胪属官有郡邸长丞。”注:“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按郡国皆有邸,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设有专职官员,负责传递中央与地方的消息,书写消息的文书就是邸报。三、汉代已有驿制及纸笔发明,刘肇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更便利了报纸的发展。
唐代说
唐代说的主要依据是一、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有关封建官报的资料,是在唐代。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孙樵的《经纬集》第三卷《开元杂报》篇,记叙了孙樵自己在襄汉一带搜集到几十幅抄件,后经对照《开元释教录》校读,发现这些抄件的文字记载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的政事,就是当时的邸报。
二、历史典籍中最早出现“邸报”名称的,是宋人尤袤所著《全唐诗话》第三卷的一段记载:“韩久居家。一日,夜将半,客扣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翎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君名,不从,又请之”。这段记载讲的是李适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的事情。
三、唐朝具备了使邸报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其他条件。如,有了负责邸报发行的常设机构“进奏院”,可以保证邸报发行的连续性;唐代交通发达,陆路驿站有1297处,水路260处,水路并用86处,形成传递公文的庞大交通网,为邸报的发行创造了有力条件。此外,姚福申《关于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记载“晚唐时,藩镇尾大不掉,政局动荡,中央兵力单薄,不能不迁求地方割据势力。地方也要时刻观察宫廷动态,在弱肉强食的形势下,争生存,谋发展,因而藩邸成了公开的情报机关,邸报也就应运而生”。
戈公振根据《西汉会要》有关汉朝有“邸”的记载及后世有关“邸”的功能即“通奏报,待朝宿”的注释,推断汉朝就有邸报。但也有学者指出,“通奏报”实际指“奏疏”,而非报道,汉朝的典籍也未出现有关“邸报”的记载,因此报刊起源的“汉朝说”不成立。中原地区古代报刊起源于唐朝的说法目前最被认可,其主要依据就是《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和有关《开元杂报》的记载。然而史学界对于《敦煌进奏院状》究竟是古代报纸还是官文书仍存在争议,对于唐代《开元杂报》究竟是政府公告还是古代报纸也有不同看法。
关于邸报的起源年代还没有定论,这个问题在学术上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参考资料
称为“邸报”.堪江日报.2024-01-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发展初期
后续发展
内容构成
皇帝的起居言行
朝廷动态
其他政治新闻
延伸发展
作用与影响
宋代邸报
清末民报的政治传播
相关争议
汉代说
唐代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