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发源,男,籍贯
湘阴县,1955年12月10日生于
澧县,中共党员,曾任
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研究员,享受国家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共湖南省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
政治经济学。撰写的《论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基本特征》获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专著《
邓小平决策思想研究》获第十二届
中国图书奖、1999年度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合著28部;在《
求是》《
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
党建研究》等各类报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图书奖,
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二等奖、
三等奖、特别奖,首届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一等奖等全国和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
1995年,在《求是》杂志发表《论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基本特征》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邓小平决策思想”这一科学命题,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此文获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年,出版个人专著《
邓小平决策思想研究》,该书是目前惟一系统研究邓小平决策思想的理论专著,获得第十二届
中国图书奖、1999年度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1.理论创新是一个
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
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我们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既是党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论创新的典范。它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民族特征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艾萨克·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3.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它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观察、思考和统筹当代中国的发展,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着力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兼顾。这些重要思想是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渐进、有序、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都根据当时的实际,在对已有理论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实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到提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确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到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4.科学发展观是对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卡尔·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从这一实际出发,围绕当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我党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