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1626年-1699年),
明朝末年至清
康熙的诗人,出生于新野城北二十五里霞雾溪村。他的生活主要以种柳、读书、写诗为主,留下了《雪鸿爪》《看花吟》《柳烟诗》和《百柳诗》等诗集。李青享年73岁,生活简朴,以诗歌创作为乐。
李青,
原姓赵,名笃青,新野赵岗人,因过继给霞雾溪李纯白舅家为子,故更名李青,乡人俗称其为“赵山子李青”。
明朝灭亡后,
清朝乘机入主
北京市,具有忠君爱国
正统思想的李青便远离家乡,投入抗清复明将领
左良玉部下。不久抗清失败,李青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家乡,终日“种柳蔓荆山下,构柳烟草堂,甘贫读书”。每读书长吟会意处则狂呼起舞。试问曰:“人尽喜花,何子独爱柳乎?”公答曰:“爱其早发后凋,能以柔弱之姿遏抑东风耳。”(
新野县乾隆县志载)
有人见李青满腹才学,多劝其应科举试,李青总是一笑置之。李青晚年种柳、读书、写诗,给后人留下诗集《雪鸿爪》、《看花吟》、《柳烟诗》和《百柳诗》后,郁郁而终。由于种种原因《柳烟集》等已不复见到,《百柳诗》依赖诗碑得以保存。诗碑上的一百首七绝全部为李青咏柳、赞柳、叹柳之作,或借景生情,或状物言志,洋洋大观,写尽柳之传说佳话,描尽柳之风情百态。
抗清失败后李青回到家乡,终日“种柳读书”。李青将百首
七言绝句诗汇集起来,刻碑留存。该碑目前保存在
河南省上港乡赵岗学校。
诗碑为卧碑,青石质,宽二百一十六点六厘米,高七十四点六厘米。右上角刻“百柳诗”三字,左上角刻有“
清代宣统三年八月”的字样。碑文内容为明清之际李青所写的柳诗百首,每首诗题、文完整,均为七绝。碑文后有跋为:“公讳青,字山子,生于明清鼎革之际,隐居不仕,著百柳诗,今将百柳诗刻于此石。”
李青爱柳,一方面是受晋代大诗人
陶渊明的影响。百柳诗中有一首《陶潜柳》道出其中
禅定:“能开清眼辨愚贤,自不托根向世尘;
人中识得陶元亮,五柳名高百代传。”另一方面也有其政治含义,即他的封建
正统意识。他以柳明志,即也要像柳那样“早发后凋”、“以柔弱之姿遏抑东风”,与清廷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可以从他的《索柳》、《深绿柳》等诗中看出端倪。
李青将平生所见和人生感悟集于《百柳诗》中,如《烟柳》诗曰:“飘缈微光照绿诗,树腰半露影参差,淡抹轻笼迷晓色,不知何处叫黄鹂。”《春柳》诗曰:“金粉半销丝渐长,半姿濯濯比王郎,间
紫参红春意闹,午风常带百花香。”《夏柳》曰:“猎猎风浦共野塘,农阴轻护怯娇阳,日长正足三眠梦,又听蝉声噪晚凉。”《池柳》诗曰:“春草晴波漾细纹,几枝斜横绿纷纷,凿地偷将一片天,垂杨倒影起青云。”
李青从不同角度咏柳、赏柳、赞柳、叹柳。有的朴素淡泊,有的宁静致远,有的则热情奔放。单写柳一种事物就有诗百首之多,足见作者学识之渊博,才思之敏捷,爱柳喜柳之深情,这在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也恐怕是不多见的吧!
李青不但在诗文上有成就,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具有晋
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风。时,县令崔谊之曾为李青柳烟草堂手书一联:“事到可佳皆为癖,人非有品不能贫”。
这副
对联就是描述李青做事能做到可以传颂的程度都是因为有入痴入迷的喜好;人若没有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就不能甘受清贫。李青生前还在为自己准备的墓碑上自题一联:“感慨独悲,我是我非须有辨;疏独自放,人怜人笑总无关。”
这幅墓碑联是说一个人做事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不怕别人议论嘲笑,也不需要他人怜悯。是是非非,历史自会做出公正的论断。两幅对联意境深,充满人生哲理。联如其人,两幅对联正是李青一生的绝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