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铭新
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院长
黄铭新(1909年-2001年),惠阳区人,中国内科学家,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四、五届中央委员。193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书院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6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学习,曾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6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深造,获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39年回国后,历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同仁第二医院院长。建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系主任、附属仁济医院院长,上海市免疫研究所第二所长等职。
1980年起任上海高教局学术资格晋级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8-1985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上海市免疫研究所第二所长、名誉所长,还是上海市消化病研究所和风湿病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
1982年被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3年首先在国内完成链球菌抗“O”抗体的测定;
1954年协助兰锡纯教授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例二尖瓣分离手术,还是最早研究心向量图及心动冲击图者之一。
1956年提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脑血吸虫病病侏儒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并发现有锑剂治疗真血吸虫病后,患者仍可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1958年阐述了锑剂引起严重心肌中毒的发病机制,和应用阿托品治疗的良好效果。
自50 年代起,他着重研究了血吸虫锑剂严重心肌中毒的机制、大剂量阿托品治疗锑剂所致的阿—斯综合征以及晚期日本血吸虫的临床诊治等血防工作中的难题,研究成果被著名的《Manson热带病学》收录。
1982年,他首创的赛璐劳—聚乙二醇法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荣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内首创应用卵磷脂胆固醇基转移酶测定,对比观察晚期血吸虫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变化,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热带病部的通报称赞。
论文著作
黄教授发表了“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制造与临床应用”、“锑剂所致心肌中毒的发病及阿托品治疗”等论文100余篇,主编了《晚期血吸虫病》《肝脏病学进展》《内科理论与实践》《血吸虫及血吸虫病学》等专著。
获得荣誉
1985年国务院授予他金质奖章,并颁发记大功的奖状。
社会任职
1978年至1988年当选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社会活动
1955年起任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第四、五届中央委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论文著作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