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萨特拉普王朝,又称西部总督区,是一个位于
印度西部的
斯基泰人地方政权,其
势力范围可从印度河口,向东一直延伸到印度中部的班达拉地区。向北包括了著名古城乌贾因,向南抵达纳巴达河,涵盖
马尔瓦高原全部。但因其统治者头衔是
贵霜帝国的西部
总督,而得到了一个看似较为低下的名称。
肇建时期
对很多人而言,塞种人的名字虽然谈不上家喻户晓,但也是一支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他们是第一代游牧霸主斯基泰人的
亚洲分支,一度给侵入自己领地的
居鲁士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造成很大麻烦。但他们也是战败者与逃亡者,在西迁的月氏人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最终在
印度鸠占鹊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印度-斯基泰国家——西萨特拉普王朝(西部总督区),从而改变了当地的历史走向。
印度西部最早被
孔雀王朝崩溃后乘势崛起的南印度
百乘王朝人(娑多婆诃王朝/百乘王朝)占据。公元1世纪初,一支先前占据
旁遮普省的
斯基泰人地方势力,因无力抵挡印度-帕提亚大王
冈多法勒斯二世的攻击,沿印度河南下迁徙至印度河口。随后他们继续向东扩张,打败了安度罗王朝的地方
总督,从后者手中夺取了该地。从此奠定了维系近四个世纪的西部总督区的基石。
考古证据显示,斯基泰人为了避开北方的帕提亚人和贵霜人的威胁,进而团结在的奠基者纳哈帕纳(纳哈巴纳)的周围。一伙人在公元1世纪中期,他向东方强邻
百乘王朝王朝发动了一系列征战。靠着中亚骑兵与依附他们的一些希腊部队,把原属后者领土的印度西海岸附近的纳西克(Nashik)、卡尔勒(Karli、见加尔利石窟)和朱纳尔地区(Junnar,)据为己有。此举对西部
总督区的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
从
印度河口至纳巴达河口(
讷尔默达河)之间的印度
西北,一直人多地少。即使当地土地产值较高,单纯依靠农业税入也无法维持基本的国库收支平衡。但
印度洋上日益兴旺的海上贸易,却能让占据海岸线的一方成为赢家。因为只要罗马贵族有追求东方奢侈品的风气,来自
地中海商船上的黄金白银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海岸线的贸易口岸。这些贸易财富足以将据有者打造为当地霸主。因此对海岸线贸易主导权的争夺,就成为西部
总督区绕不过去的战略抉择。
作为曾经的既得利益者,
百乘王朝王朝绝不会放任巨额财源的丢失。所以在纳哈帕纳(纳哈巴纳)死后的公元63年,萨塔瓦哈纳人很快就对入侵海岸的塞人发起了反扑。纳西克(Nashik)附近发现的安度罗王朝国王高塔米普特拉(乔达密补特罗·萨陀迦罗尼)篆刻的铭文提到,约在公元81-87年间击败了
斯基泰人、帕提亚人和希腊人,并歼灭了西部总督区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约格尔特姆比地区也发现了大量被高塔米普特拉(乔达密补特罗·萨陀迦罗尼)重新叠制的纳哈帕纳(纳哈巴纳)钱币,证明后者所言非虚。
这次大败也意味着 纳哈帕纳(纳哈巴纳)此前在苏拉什特拉、
马尔瓦高原以及纳巴达河(
讷尔默达河)以南的所有征服地再次丢失,西部
总督区几乎被打回原形。显然,倘若此时的北方强国贵霜同时南侵,这个遭遇瓶颈的政权将在劫难逃。
幸运的是,由于当时
贵霜帝国的注意力正集中于西域发生的动乱和与
东汉的竞争,无暇顾及印度河口东南的塞人小国,后者方才能够度过最危险的时刻。不仅如此,在纳哈帕纳(纳哈巴纳)的后继者,另一位颇具才干的总督 查斯塔纳(遮湿吒那)治下,西部总督区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并将国势发展推向盛世。
我们在此人篆刻的铭文中发现,他首次在文献中出现时已是即位后的第11年(公元 89年)。正是高塔米普特拉(乔达密补特罗·萨陀迦罗尼)击败入侵塞人后不久。当时他仅仅是西部
总督区的一个普通
斯基泰人将领,偏居
古吉拉特邦北部一隅。但在其在位第52年(公元130年)去世之际,他已成为从古吉拉特经 苏拉什特拉到马尔瓦的广大领地的主人。正是此人在公元106-114年间的军事行动,将高塔米普特拉(乔达密补特罗·萨陀迦罗尼)的继承者彻底赶出了
印度西北海岸线。斯基泰人就此占领历史名城乌贾因(优禅尼),并重新攫取了当地的贸易主导权。
鼎盛时期
不过,西部总督区之所以能成长为与北方的
贵霜帝国和南方的
百乘王朝比肩的印度中部强国,却应归功于查斯塔纳(遮湿吒那)之孙。他是该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鲁德拉达曼一世(楼陀罗达曼一世)。
查斯塔纳(遮湿吒那)在位后期,虽然在对安度罗王朝的漫长战争中占据了上风,本国国力也消耗过大。频繁的征战与印度湿热的天气,让王储 贾雅达曼甚至因过于辛劳而病逝。因此当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跳过其父直接继位时,西部总督区本身也已经处于民众怨声载道的边缘。
正是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及时调整了此前以军事斗争为主的国策,得以让臣民适时地休养生息。在他的治下,西部
总督区的经济繁荣臻于极盛。公元1世纪,佚名
希腊海员在其撰写的《厄立特里亚航海记》曾对当地的特产评价很高。在希腊人笔下,西部总督区是一处富饶的国度。国内盛产小麦、大米、芝麻油、高纯度奶油。棉花和印度人穿着的各色粗制服饰也是在当地纺织。此地拥有可放牧畜群的大量牧场,土著大多是棕
褐色皮肤的高个子。
如果说纳哈帕纳(纳哈巴纳)时代的塞人辖地就已经如此让外来者印象深刻,那么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时期的社会生活则更加富庶繁茂。这位国王曾大力发展民生民计产业,兴修水利和道路设施。同时还弘扬佛法,积极推进塞人融入印度文化。因此,如同他在铭文中宣称的那样,当彼时世界上的其它
斯基泰人国家,不是灰飞烟灭就是苟延残喘的时候,西部
总督区却颇富有,由贡赋、捐税、应得的份额而财库盈实,充溢着无数金银珠宝和珍奇。
当然,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并未放弃继续扩张领土的野心。在国家元气恢复后,他就立即重启了与老对手
百乘王朝人(百乘王朝)的斗争。西部总督区的军队,在面对大量
印度土著时,十分勇猛。
斯基泰人标志性的精锐骑兵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让依赖笨重
战象和战车作战的印度传统军队无法适应。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的骑兵,经常以高机动性的游牧战术,反复袭扰他的印度对手。同时部分跟随他南下的希腊部队,也在同印度步兵的战斗中具有优势。更多
中亚、北印度和当地附庸提供的弓箭手部队,则让西部总督军在对射中不落下风。战术落后且移动笨拙的印度土著部队,在重大战役的关键时刻,经常遭致意想不到的突然攻击。
尽管如此,
百乘王朝王朝仍然凭借略胜一筹的国力,在很大程度上阻遏了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的攻势。双方的漫长战争直到西部
总督在位的第15年,才分出胜负。最终,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成功地迫使萨塔瓦哈纳人割让了纳巴达河以南的孔坎海岸(
贡根平原),继纳哈帕纳(纳哈巴纳)之后,再次且更深刻地将西部总督区的势力渗入纳巴达河对岸。他甚至将一个女儿嫁给了安度罗王朝王子 达克什纳帕塔。企图通过支持后者介入安度罗王朝内部争权夺利的纷争中,从而获取更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
盛极而衰
在对待其它国家的关系上,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同样表现得相当强势。他曾打败居住在
恒河与
印度河流域之间的哈里亚纳与
贵霜帝国的附庸 瑶德亚部落。即使面对正处于迦腻色伽大帝统治下的贵霜帝国,他也没有丝毫怯场。
考古证据曾发现查斯塔纳(遮湿吒那)一度向
迦腻色伽一世俯首称臣,但却从未表现出对后者的任何尊崇行为。不仅如此,他还极力向世人宣扬自己与贵霜国王是平等的关系。我们在其发行的钱币上发现,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启用了一个看似更加显赫的头衔——大
总督,其意义恰似波斯传统头衔"万王之王"一样,代表了西部总督区的至尊地位。他甚至吹嘘自己曾把领土扩张至信德和木尔坦。虽然后者当时被公认为迦腻色伽治下
贵霜帝国帝国的领地,但此举至少表明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确实独立于贵霜影响之外的事实。
西部总督区的强盛无疑让世人印象深刻。但和几乎所有依仗武力强行闯入异域世界中的外族一样,随着他们凭恃力量的衰减,入侵者终将融入土著们的汪洋大海中。
公元150年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死后,西部
总督区就走上了致使他们前辈衰亡的同一条道路。对外军事失败最先成为国家盛极而衰的征兆。
百乘王朝人(百乘王朝)在斯基泰人大总督死后不久,成功地夺回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孔坎海岸(
贡根平原)地区。此举无疑让鲁德拉达曼(楼陀罗达曼一世)的后人丢失了相当程度的贸易财赋。
不仅如此,伴随着强力君王的消亡,王朝内部的争权夺利也取代了昔日的团结一致。内战成为2世纪中中期到3世纪的常态。不少地方势力得以坐大。到3世纪初,以乌贾因为首都的中央朝廷,已经丧失了对
马尔瓦高原和
拉贾斯坦邦大部、库奇和
古吉拉特邦北部的控制。新继位的君王们对此无力阻止。他们的威权此时已经下降到如斯糟糕境地,以至于在公元295--348年间,竟然没有一位统治者敢于铸造任何带有"大
总督"头衔的钱币。
斯基泰人文化的落后性也在其衰亡历程中暴露无遗。这些来源于
中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原本是崇尚原始萨满的野蛮战士。但在迁徙至阿富汗和西北
印度的过程中,先是接受了当地的希腊-
伊朗文明,然后又逐渐印度化。在这过程中,虽然他们为适应征服地而抛弃了祖先那套原始落后的统治手段,然而其充满生机的勃勃野性也因此泯灭,逐渐变得不思进取。
随着时间流逝,西部总督区流通钱币的风格日益印度化。原本在印度-斯基泰时代充斥着的
希腊-伊朗神,慢慢被印度
湿婆和佛陀们取代,甚至连篆刻的希腊文字也无人能识。这样一个陷入长期内乱,又被印度文化日渐剪除爪牙的国家,似乎距离灭亡已为时不远。
最终灭亡
公元4世纪末期,已经非常衰弱的西部
总督区反而迎来了一次复兴。一位名叫 鲁德拉塞纳三世的总督,出现于西部总督区的王座上。他重新控制了一盘散沙的地方势力,再度启用久违的大总督的荣誉头衔,甚至曾短暂地打败过邻近的 纳伽人。
他的最后荣光似乎唤起了四周邻居对塞人昔日恢弘霸业的恐惧,但历史证明,上述努力仅仅是该国的回光返照。新的敌人已经在东面的
印度内陆,孕育而生。发迹自
恒河流域的新本土帝国——
笈多王朝,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扩张。
这一印度新贵通过联姻的方式,逐渐吞并了摩揭陀附近的众多印度土邦,并不断对摩揭陀以外的次大陆世界发动武力征伐。公元380年,多帝国的
势力范围,已扩展到与西部
总督区直接毗邻的马尔瓦东部和
古吉拉特邦北部。上述地区的 纳伽人和阿布希拉人(阿希尔)都向笈多王朝表示臣服,甚至一些塞人地方统治者也加入其中。西部总督们竭力反击对手的进犯,一度让笈多王朝蒙受较大损失。但他们最终还是被
旃陀罗·笈多二世陀罗笈多二世与南印度强国瓦卡塔卡(伐迦陀迦)的联合击败。这个独立的斯基泰王国,在公元5世纪正式消失。
后世影响
西部总督区的瓦解,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代表着自公元2世纪,
中亚大迁徙以来,持续近6个世纪的游牧帝国的最后消亡。同时,这也是
笈多王朝趋于鼎盛的标志。
印度本地残存的希腊人社区,也在差不多时间内消失。
但作为一支曾经十分个性鲜明的民族,塞人却并未立即消散于印度本土化的浪潮中。在旃陀罗笈多二世死后60多年,西部
总督区的故址上又兴起了一支由梅特拉卡人(梅特拉卡王朝)建立的地区性王国——伐拉毗。由于其名字与
伊朗神祗
密特拉的相似性,人们认为该国王室起源于伊朗地区。但其统治根基,无疑源自原西部总督治下的诸多外来部族。
这些自古典时代以来,就在
亚洲腹地翻云覆雨的战士后裔,此后又在当地经历长达三个世纪的同化历程。最终融入到
印度教种姓社会中,形成
中世纪时主导北印度历史的拉杰普特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