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梅斋墓
广东现存最大型古代墓葬
翁梅斋墓,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地都镇桑浦山铁场南坡,是广东现存最大型古代墓葬之一,也是潮汕地区唯一的皇封御葬古墓。历史上,该墓葬建有四亭五坊,置列石兽、华表、石翁仲。神道碑为明朝宰辅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盛端明篆额,书法端庄秀美,篆书古朴典雅,被学者称为“三绝”。该墓1988年被列为揭阳文保单位。
简介
206国道,揭阳市地都镇境内有一座形如猛虎的山,当地人称为“虎山”。位于榕城区(空港经济区)地都镇桑浦铁场南坡(桑浦山将军峰东南腹地),厦深高铁桑浦山隧道的出口处,也就是与国道206的交界处。原占地150亩,是广东省现存最大型古代墓葬。墓主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翁玉(号梅斋)。墓区分主墓区和继母区,建有四亭五坊,兼之参与者位尊职高,故此碑有学者以为堪称“三绝”。这是罕见的巨型陵墓,营建工程达三年之久,是潮汕地区唯一皇封御葬古墓。
景物
墓始建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坐东北向西南,破坏严重,除神道碑、牌坊保存较好,其余墓地建筑所存无几。墓区入口处为神道碑,碑亭为四柱翘檐尖顶,穹顶阴刻太极八卦图。碑高3米、宽1.5米。碑由吏部尚书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礼部尚书盛端明篆额,碑文千余字,记述墓主及其儿子的有关情况(见第五章第一节)。碑亭至兜池为300米神道,其间依次有两座石碑坊,第一座位于碑东50米,其上刻赐葬祭文,第二个牌坊在祭文坊北100米,其上雕刻着麒麟和飞凤。神道用规格花岗石石板铺砌,两旁置石虎,石羊各一对。神道尽头的兜池周围环以石栏杆。过兜池为“御葬”坊,三重三开间,上刻“御葬”二字。“御葬”坊至“玄城”坊间为墓地通道,通道两旁依次置列石马、石翁仲、望柱各一对。过望柱,是墓地的祭祀建筑,为七开间的方形建筑物。中为享祠,左为宰牲亭,右为具服殿,石砌的殿基呈须弥座式,上有石栏围绕,现仅存几十个柱础。通道尽头为“玄城”坊。正面刻着“玄城”,背侧横刻“梅丘”,是墓丘的所在。
文化地位
在桑浦山将军峰东南腹地,今榕城区地都镇铁场山上,人称“下山虎”地方,粤东最大古墓葬——翁梅斋墓,是明代中叶嘉靖年间成功卓著的边关重臣、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翁玉的墓地。在这墓地的营造过程流传下许多风趣的民间传说故事。
翁梅斋墓,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它除了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外,本身也凝聚着先人“仁义忠孝”的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希望切实修缮和保护好翁梅斋墓,让翁万达等揭邑先贤的秩事昭示人们,把这座明代古墓的文化内涵彰显出来,使其成为构建“文化大市”的一张名片,一笔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
文物事件
揭阳市御葬古墓毁坏严重,各界呼吁:救救潮汕地区文物
2012年07月26日,一条由网友“揭阳360社区”发出的“救救潮汕文物——翁梅斋墓毁坏严重”的新浪微博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微博内容如下:“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翁梅斋之墓,位于揭阳市地都镇,就在厦深高铁桑浦山隧道的出口处,也就是与国道206的交界处。这是广东省最大的明代御葬,原来规模约150亩,目前四座牌坊仅剩二座。在挖掘机的轰鸣中颤抖,公路边部分已被占为工厂。”
在一个小时之内,此微博被迅速转发,并引来评论无数。社会各界对这一珍贵文物的现状和之后的保护问题表现出急切的关注。众多网友开始搜索相关消息,不少热心的揭阳市市民还亲往现场查看,呼吁停止一切施工,并希望当地文物部门能有所行动,尽快对御葬古墓进行恢复加固维修,力图还其“健康”全貌。
潮汕地区唯一皇封御葬古墓
曾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型的明代古墓葬,如今只余一座孤零零的主墓被乱石堆包围,曾经精美的石雕牌坊被附近采石场冲积的泥沙湮没尽……最先在微博上呼吁“救救潮汕文物”的网友“阿古拉拉”说:“翁梅斋墓位于地都镇桑浦铁场南坡,原来占地150亩,是广东省现存最大型古代墓葬。墓主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翁玉(号梅斋)。墓区建有四亭五坊,置列石兽、华表、石翁仲,墓碑为宰辅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盛瑞明篆额,文字简洁明丽,书法端庄秀美,篆书古朴典雅。墓道长1.5公里,有牌楼5座,其中‘御葬’坊三重三开,为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前楷书‘御葬’,后篆刻‘瀛洲旷典’,兼之参与者位尊职高,故此碑有学者以为堪称‘三绝’。”
“阿古拉拉”痛心地说:“这是罕见的巨型陵墓,营建工程达三年之久,是潮汕地区唯一皇封御葬古墓。然而,这些史志中的壮伟描述,在现实中均荡然无存了。”
“翁梅斋墓”满目疮
说起“翁梅斋墓”,老一辈的潮汕人都耳熟能详,因为这座明代古墓,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翁万达为其父翁玉(号梅斋)修建的。翁万达是“潮汕后七贤”中的重要人物,其历史故事在家乡也是家喻户晓。功成名就之后,翁万达回家乡为父亲修筑了这座“翁梅斋墓”,营建工程历时3年,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皇封御葬古墓。
网友“林彬1021”回忆:“这是我们村的文物啊,以前就已经被盗过几次,现在几乎都毁得不成样了。小时候经常去哪里玩,可惜记忆中的十二生肖、石马,石太监、还有石龟亭,古石门,梨树、桃树都已不复存在。”
当地网友阿古珊珊,据她介绍,从高速公路揭阳市路口下去很容易就能找到“翁梅斋墓”。一片泥泞,有施工队伍正在作业。墓地已由原来的150亩缩为现在的400米不到、类似小学操场大小的面积。而据去年曾来过此地的当地人介绍,2011年,“翁梅斋墓”已成为一个大型的采石场,到处可见巨大的石块和被挖得满目疮痍的山体。现在,一座孤零零的巨型墓丘,除了坟丘周围的绿草皮之外,背面与两侧的山体均几乎被挖空;墓丘前30米处,立有一座“玄城”石牌坊,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立着墓主翁玉与夫人许姓的墓碑。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早已被淤积的泥沙掩埋掉了近二分之一,“瀛洲旷典”的篆刻已字迹混沌,四周杂草丛生。路边竖着一块由拮阳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1月(注:当时揭阳市尚未建市)所立的石碑“揭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翁梅斋墓”。
当地文保部门尚不知晓
早在2006年,曾有人探访“翁梅斋墓”后写下游记,文中提到“所见满目疮痍”,并提出深沉的反思:“难道我们发展经济要以破坏文物作为代价?难道就要这样摧残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文物被破坏,有些可以修复,但历史的特征谁能再造呢?以后潮汕的历史文化谁能知晓?难道我们留给后代的只是被破坏的文物和污染了的环境?”
网友“中国文物法及刑事辩护律师刘洋”在评论中愤怒地表示:“各级文物局应该发声,特别是当地文物局要出来说话。施工之前没经过批准吗?是否合乎保护条例都应给予民众一个合理的答复。市民要密切留意事件的进展,而目前首要工作就是把工程停下来。如需帮助,请给我电话。”
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陈坚旭,对于古墓现场正在施工之事,他表示并不知晓,“‘翁梅斋墓’是揭东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里一直都有关注。目前没有接到任何施工单位的申请,如有施工,一定没有得到当地文物单位的允许。”对于记者出具的施工图片,陈坚旭表示将立刻予以调查,阻止文物破坏的现象发生。
考古专家、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表示,“翁梅斋墓”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代古墓在广东省地区留存不多,对于这样的珍贵文物,应切实做好修缮和保护工作,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果能穿越回明朝嘉靖三十年(注:1551年),一定能见到虎山之下一片繁忙的景象,当时的官府征用了这片土地,嘉靖帝御批兵部尚书翁万年为其父亲翁梅斋修建墓葬,建造持续数年。
建成后的翁梅斋墓是何景象?据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一个网站记录:翁梅斋墓墓区入口处为神道碑,碑亭为四柱翘檐尖顶。碑高3米、宽1.5米,碑文千余字。碑亭至兜池为300米神道,其间依次有两座石牌坊,第一座位于碑东50米,其上刻赐葬祭文,第二个牌坊在祭文坊北100米,其上雕刻着麒麟和飞凤……
而今的翁梅斋墓却早已不是档案记录中的样子——如今的翁梅斋墓藏身在一片凌乱的采石场中。路旁禾本科杂草中立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翁梅斋墓现仅存一“玄城”坊和墓丘,墓丘三侧均已被采石挖空宛如悬崖。即便是原来竖立在墓区入口处的神道碑,也被淤泥掩盖至接近石牌坊的顶。
早在1988年,揭阳市还没有成立地级市之前,翁梅斋墓就已经是当时的揭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经历时代的风雨,翁梅斋墓还遗存了石马、石羊、石华表、石翁仲等文物,可在近年也都不知下落了。一位当地学者睹其神伤,撰文称这一现象“惨不忍睹”。
翁梅斋墓所处山上盛产赤褐色花岗岩,因此遭到了疯狂采挖。到了今日,墓丘与神道碑之间的地方也干脆被采石作业的单位作为采石作业场,淤泥横流,毁坏的痕迹已经推进到了主墓丘边上。在两座石牌坊之间,乱石和龟裂的淤泥把这里毁坏覆盖,唯独可见淤泥之上生长绽放的牵牛
采石和石加工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当地群众对有人在虎山采石表示了愤慨,一位年老村民说“他们把那个老虎(指虎山)的肚子挖空了。”
揭阳市文广局文物科一位负责人说,翁梅斋墓是县级文保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原属于揭东区的文保单位,随着揭东县撤县改区,地都镇并入现在刚刚成立的空港经济区(非建制区),也就是说这一文保单位属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管辖。
“去年省文物局有人来调查。”揭阳市文广局文物科该负责人表示,他们没有收到原揭东县和现空港经济区文物主管单位报上来的调查处理和文物修复报告。
目录
概述
简介
景物
文化地位
文物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