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端明(1476~1556年),广东
大埔县大麻镇人。又名盛希道,谥荣简。生于
饶平县大麻村(今属大埔县)。其父盛凤仪,
安溪县教谕,修安溪学宫时掘地发现宋端明学士希道先生墓碑,因而取名端明。盛端明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参加乡试考中
解元。
人物简介
盛端明(1476—1556),字希道,号程斋,明潮州府
海阳县洲都大麻人(今大埔县大麻镇)。故居在大埔大麻镇
附麻村吴屋墩。父盛凤仪,
成化元年(1465),以海阳县学生员岁贡(每年从府、州。县学中选年资长久的生升入国子监学习),后以贡监任
仁化县训导,不久任福建安溪县教谕并代理一县政事。
端明因父凤仪修
安溪县学官,掘地得宋端明学士希道先生墓碑而取名并字“希道”。明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得第一名为解元。十五年,殿试中
进士,再考选为
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散馆试后,适遭父丧,服满,授任翰林院检讨(俗称
太史姓,掌修国史,位在
编修之下)。不久,乞准离职终养老母。时有
浙江省提督学道(省学官,掌管省内
生员考试升降之事)因考核过严,所属生员意见极大,朝中许多大臣推举他主持浙江学政。
正德十四年(1519),他升任浙江按察分司事兼提督学道。既到任,即复核前任所剔生员,凡有不当,均予复试取录。他尝言:“育才如种树,广栽多植,方能成林。参天之树,需如此方能长成,怎可怀疑其全为
荆棘而尽数?”他秉性温和谦朴,但绝不违心随和,故无人敢用私情相干犯。
其后,升为春坊庶子兼翰林院侍读、
通政司副使、
太常寺卿,并以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出任
南京市粮储
总督。因被人挟恨弹劾,恩准退职返乡,时在
嘉靖十五年(1536)。其时盛年已六十有余,乃筑舍于府城东山,意拟自此终老,专研平生所爱
药石及长生术要。家居10年,著《程斋医钞撮要》五卷、《玉华子》四卷。
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以方士
陶仲文(以道术获世宗宠幸)力荐,被起用为
礼部左侍郎。赴任途经埔城,适大埔重修儒学方告落成,乃应教谕吴箴、训导黄率
生员李循道等请撰《重修大埔县儒学记》。其乡情亦寄托于文中。
既抵京,任礼部左侍郎,旋升任工部尚书。随复转任
礼部尚书,加
太子太保衔,时年已近八十。端明以晚年由陶仲文举荐复官升职,又以与贿赂
严嵩得世宗宠幸的
顾可学受任同等官职为耻,遂闭门谢客,只食俸不治事,仅备世宗询对摄生要法而已。不久,以老病不愈乞准退休返乡,时年八十。返乡后卜居府城,筑北门堤以防洪水。次年卒,朝廷赐祭葬,谥荣简。
端明文章德业,均为世人推重,所著除《程斋医钞撮要》、《玉华子》外,尚有《知微录》、《五行论》、《诗集类稿》等。
人物生平
十五年(1502),参加会试中
进士,再殿试选为
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三年,及散馆考试后,授任翰林院检讨。不久,乞准离职终养老母。其时有
浙江省提督学道,因考核过严,下属
生员意见极大,朝中许多大臣推举盛端明往浙江主持学政。于是,他于
正德十四年(1519)升任浙江按察分司佥事,充任提督学道。方到任,即复核前任所剔生员,凡有不当,均予复试取录。盛端明曾对人说:“育才如种树,广栽多植,方能成林,合抱参天之树,都需如此方能长成。”盛端明秉性温和谦朴,但绝不违心随和,故无人敢用私情相干犯。
其后,擢升春坊庶子兼翰林院侍读、
通政司副使、
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等职,曾出任南京粮署
总督,对国务贡献甚大。后被人挟恨造罪弹劾而退职还乡。
嘉靖十五年(1536)返乡,潜心专研平生所爱
药石。家居十年,著述甚丰,有《程斋医钞撮要》5卷、《玉华子》4卷传世。
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以
陶仲文(方士,以道术获世宗宠幸)极力推荐,盛端明被起用为
礼部左侍郎。他本不欲再出仕,惟恐世宗昏聩,
严嵩专政,召而不至,祸必随来,遂动身赴任,不久升任工部尚书,后转任
礼部尚书加
太子太保衔。他以与贿赂严嵩得世宗宠幸的
顾可学受任同等官职为耻。遂闭门谢客,食俸不治事,只备世宗询对摄生要法而已。不久,以老病不愈乞准退休返乡。返乡后卜居于潮州府城北门外老土地,筑北门堤,以防洪灾。次年卒,终年81岁,朝廷赐祭葬,诏赠太子太保。
盛端明在家乡,热心公益事业,捐巨资修筑北门堤。他颇负文才,著作甚丰。清康熙《
潮州府志》艺文部录有《启圣祠记》、《大埔县学记》、《虞山书院记》、《潮州府职官题名碑》。《潮州志·艺文志》收录《程斋医抄一百四十卷》、《程斋医抄撮要五卷》、《玉华子四卷》、《程斋近稿》等。
盛端明对医学情有独钟,其修医学秘法书籍,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据
饶宗颐《潮州志·艺文志·程斋医抄一百四十卷》附记载:其历官三十余年,走南窜北,注意收集奇方秘法,分类人编计一百四十卷,择其精要,编成《程斋医抄撮要》。诣在“穷乡僻壤中得此亦可以疗疾也”。附记又明确指出,‘旧本高阶经宣藏有端明手写,演山省翁活幼议二十卷末署
嘉靖二十二年(1543)夏六月二十五日誊完集录。嘉靖癸卯即嘉靖二十二年(1543),其时端明已晋位礼侍,乃能以绳头小字写此二十卷之书,足见其抄辑之勤与精力之过人”。若以现生卒年计算,其时67岁。
为褒扬盛端明,
潮州市城内有3座石碑坊族表。一是,县学右侧“解元坊”,盛端明被列为潮州七解元之首;二是,郭巷口“六贤坊”,列为当时科举六贤人之一。三是,上水门街口“宫保尚书坊”,专为褒奖他而建。
盛端明死后,葬在凤山(现李膺宫后与章膺交界地方)。墓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墓墙高约5米,墓前设有石人、石马等石像二十余对,并设有“落马亭”,(位于后人家村中部,后人称为落马埔)四柱三门四叠牌楼,惜1958年墓被拆毁。
传说,盛端明
迷信风水之说,当年请国师选择生基,极有讲究。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生居“乌鸦地”,死葬“
凤凰地”的风水。为光前裕后,不惜耗巨资筑建“飞凤衔书”墓,祈望世世代代读书做官。相传,当年为扩地建墓,迫迁当地住户。后来风水被破,后代衰落。
盛端明有子名盛翰,
嘉靖十年(1531)贡生,任融县知县,赐封户部郎中。盛端明有三孙,长孙
盛若林,嘉靖十六年(1537)中
举人,翌年中
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中、湖广广西副使。仲孙盛若树,嘉靖十年(1531)举人。季孙盛若果,
隆庆六年(1572)贡生,历官
常德市通判。由此可见盛氏前后
五代十国出仕,地道的书香门第。但此后,明末至
清代,地方史志未见有科举记载。
盛姓在明代中期显赫鼎盛,后来逐渐衰落,到现代老土地虽有盛氏后裔,但不姓盛。其直接原因是隆庆初年,
李恒即位,打击
陶仲文党系,盛端明被波及。被朝廷“械官夺谧”。“盛端明经晚年由陶仲文举荐复官升职,又以与贿赂严篙得世宗宠幸的
顾可学受任同等官职为耻,遂闭门谢客,只食棒不治事,仅备世宗询对摄生要法而已。’呷历史上改朝换代,一代天子,一朝臣,是必然现象。盛端明被被官夺溢之后,其他姓氏购买盛氏房产,现盛膺埋有杨、林、程、黄、曾、廖等姓聚居。
黄姓一座下山虎旧宅,有旧房契写明,
乾隆三十年(1765)以150两银购买。
老土地盛膺埋因盛端明由东山移居而得名,从盛宅实地查考,当年地广宅深,似乎建筑格局与众不同,现称为盛府遗留的古井,却在大门之外,(可能盛膺后花园前置)门脚臼和大石板及水井现在还存在。
现盛盾埋
盛姓旧居,原有后裔盛若掸其女唐舜卿,现也近80岁(因改盛姓为
唐姓,又招陈姓人赘)其子孙虽多但也不姓盛。以名人姓氏命名的地域,已是名存实亡。吾曾访问唐舜卿老人,探究盛氏不姓盛的原因,她沉痛地告诉我,因盛端明墓葬风水被人恶意破坏,后代衰败不堪,有几代单丁,几至断代,对盛姓心存畏惧。如原来被称为盛公子(郑潮顺)也改为
郑姓。
人物著作
盛端明之文章德业,均为世人推重,所著除《程斋医钞撮要》、《玉华子》外,尚有《知微录》、《五行论》、《诗集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