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也是
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一家农业综合性科研机构。
机构组成
截至2021年,宁夏农林科学院下设7个职能处(室)及机关党委,11个公益性研究机构及后勤服务中心。共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503名。宁夏农林科学院在职职工476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44人、硕士学位人员265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41名,及“院士后备”“百千万人才”“塞上英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贴”“海外引才百人计划”等一批人才。宁夏农林科学院已构建起11大学科,建成17个自治区创新团队;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部委重点实验室(中心、站)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4个,国家区域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站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中心)13个,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个;院地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6个,覆盖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十三五”期间,宁夏农林科学院共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265项,授权专利394件,审定品种40个,制定标准140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科技进步
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
三等奖40项。启动实施小麦、水稻、枸杞、滩羊等6大育种专项,创制优异新种质200余份。一大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机构发展
截至2021年,宁夏农林科学院现有职工476人,具有高级职称241人,中级职称155人。博士44人,硕士265人。自治区“院士后备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自治区“塞上英才”3人、享受国务院、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自治区特色产业首席专家8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人、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29人、青年托举人才27人。自治区人才小高地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7个。
“十三五”期间,宁夏农林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五大行动”,组织实施各类项目60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5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4个、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项、农业育种专项6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示范项目12项,到位科研经费5.4亿元。
先后组建国家农业环境银川观测实验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中卫综合试验站、宁夏农业有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闽宁食用菌研发中心。获批组建玉米种质与栽培生理等3个自治区创新团队和农业面源污染减控与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4个柔性引进创新团队。截至2020年底,宁夏农林科学院共有国家及部委创新平台24个,其中: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及部委检验测试中心、区域试验站等5个、国家级观测试验站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3个(含3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创新团队13个,柔性引进创新团队4个。
登记成果265项,国内授权专利394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国外授权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75项,国家审定品种2个,自治区审定品种38个,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24个,植物新品种权14个,发布农业行业标准2项、制(修)订地方标准138项,团体标准10项。发表论文1410篇(其中SCI50篇、EI13篇),专著27部。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排名第6)、原环保部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原农业部农牧
渔业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排名第1)、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排名第5),作为第一单位获自治区重大贡献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
三等奖40项。
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大力实施《宁夏农林科学院加快开放办院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拓宽合作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内容,总结了“三位一体”对外合作工作思路,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营造了有利于开放办院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与文化氛围,院属研究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科研组织与机构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培养了一批开放型、创新性研发人才。
国际交流
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响应宁夏向西开放的先行区和战略高地的目标,加入“全国农业科技‘走出去’联盟”“丝绸之路”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合作组织,积极争取国家外专局支持举办境外培训班1期,利用国家科技部“引进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平台柔性引进海外人才等。自2006年起,宁夏农林科学院已累计开办援外培训班共18期,培训学员300余名,涉及阿拉伯联盟20个国家,提升了宁夏治沙成果在
阿拉伯国家的影响,逐步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
(一)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宁夏农林科学院先后与28个国家38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开展了友好交流,先后承担了20项国际及境外科技合作项目,其中属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8项,属于与台湾科技合作项目2项。截至2021年,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科技合作关系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有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新西兰林肯大学、日本国际协力组织、
俄罗斯瓦维洛夫全俄植物资源研究所、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等,主要在小麦水稻种质资源开发、
绵羊育种及饲草繁育、水肥高效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截至2021年,宁夏农林科学院累计全职引进外籍专家5人,其中
加拿大籍2人,
缅甸籍2人,
巴基斯坦籍1人。2015年宁夏农林科学院全职引进加拿大籍有机合成专家杨志祥博士,组建宁夏有机合成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高效低残留兽药、无公害农药、土壤保水材料、肥料包衣制剂、天然物产、精细化工制剂领域的研发水平和农业有机合成团队建设。为满足有机中心人才缺口,宁夏农林科学院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引进2名缅甸籍青年有机合成专家Ko Ko Myo、Zaw Min Thu,并通过自主对接,分别引进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杨海康博士和
巴基斯坦有机合成专家Zafar Iqbal进入宁夏农林科学院有机合成工程中心工作,2018年,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有机合成工程技术中心被自治区人社厅授予宁夏首批外国专家工作室。
(三)强化国际学术交流
在国家外专局大力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组织16名科技骨干赴
新西兰参加草畜产业高效繁育技术培训,通过与
新西兰林肯大学搭建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学术视野。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援外项目。按照农业农村部援外农业专家遴选要求,推荐宁夏农林科学院优秀专家赴
柬埔寨执行援柬埔寨高级农业专家顾问项目。
(四)开拓国际合作渠道
一是进一步巩固与“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关系。宁夏农林科学院作为“‘丝绸之路’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参加了第三届和第四届“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论坛,并在大会做交流发言。二是积极加入“全国农业科技‘走出去’联盟”。在“23届全国农科院系统国际合作协作网”会议上,宁夏农林科学院作为首批入盟理事单位加入了“全国农业科技‘走出去’联盟”。宁夏农林科学院将依托该平台,进一步推动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创新、国际农业技术转移、海外农业战略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三是积极加入“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利用这一平台,在推介宣传宁夏农林科学院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积极吸收东盟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2020年,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玉米团队通过“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和“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
吉尔吉斯斯坦、
越南等国家开展粮饲通用型和籽粒型玉米新品种鉴定和展示试验,参试玉米品种6份,主要有:宁单19号、宁单41号、卫农998、宁玉39号、宁玉53号、宁科玉1号,促进宁夏农林科学院与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
内设科室
办公室
科研处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处
对外合作交流处
人事处
离退休服务处
计划财务处
机关党委
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有关决议和决定;制定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围绕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关键性科技问题组织攻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大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为促进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开展农业相关软科学课题研究,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破解“三农”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智力和先进技术,开拓技术市场,开展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提供立项检索、成果查新、图书资料、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服务;负责对院属各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