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窖村
广东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下辖村
凤窖村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上东片区中心,在澄海区西南2公里,东临迎宾北路,西至新津河畔,南距324国道约200米,北至蓬南工业区,G15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坐标北纬23°26′东经 116°44′,村正门对面即是外砂侨中,属外砂镇。全村总人口超过一万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
简介
凤窖 (Fèngjiào) 即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凤窖村,位于外砂镇上东片区中心,隔外砂河西岸1公里,距澄海区西南2公里,途经两座外砂大桥 ,南北向8条道路纵贯全村,东西向5条道路横穿全村,村正门对面即是外砂侨中,属外砂镇。全村总人口超10000人,约1500户,总面积1.1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渐聚成村,因是凤地,地势又低,故称凤窖。聚落呈块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类等结构楼房。现有九牧林氏、陈氏、张姓、廖氏、黄氏、胡姓、吴氏等姓氏,凤窖村原属揭阳蓬州都,明嘉靖四十二年属澄海区蓬州都,1932年属上蓬区,1958年属外砂人民公社,1984年属外砂区,1986属澄海市外砂镇,2003年属龙湖区外砂镇。
姓氏宗祠
凤窖现有九队七姓十三祠,村里坐落着十三座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宗氏聂氏宗祠:林氏祖祠、吴氏万祖祠、张氏祖祠、陈氏诚祖祠、乾塘陈氏大宗祠、黄氏宗祠、胡氏祖祠、陈氏横川祖祠、戏班“三正顺”故居等,祠内精雕细琢的木雕石雕、画工精美的壁画、立碑记等,记载着浓郁的潮汕习俗,独特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村辖区范围包括:古榕园、笙乐园、朝阳园、丹桂园、书斋园、林路、廖厝前、川祖巷、横川祖前、吴厝巷、胡厝巷、黄厝埕、樟厝溪桥巷、西岭祖祠巷、大祠堂巷、东头池南、适味内、铺前直巷、铺前横巷、铺顶巷、田下巷、竹下路、校前路、店面路、洪福路、正顺路、凤华路、园林路、丹桂路、朝阳路、乐阳西路、金凤西路、新沟路、东溪桥路、明晨公寓、堤坝、田园、ODB民房区、凤窖工业区等。
教育医疗
村里有凤窖小学、多所幼儿园、菜市场集市、卫生院诊所、运动健身场、渡口等,村大门牌坊对面有海外华侨捐建的外砂侨中。
文化艺术
潮剧“中正顺”戏班,为该村首创,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凤窖村陈家泽先后兴办了中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随后一批戏班相继问世。三正顺香班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曾两次到泰国越南演出。1946年到香港演出,是海内外观众熟悉的名班。1958年,该班归属汕头市,改名汕头市潮剧团,1986年并入广东潮剧院二团。而中正顺香班后来出国往南洋。如今村里每年重大节日也有举办潮剧汇演。
宗教习俗
凤窖村自古以来就信仰妈祖文化,乡里建有妈祖宫天后庙,供奉着妈祖神像,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村里会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并演出潮剧大戏,逢新年中元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祭拜妈祖佛祖的习俗。有中秋节烧塔,重阳节西北大菜立冬节吃甘蔗冬至吃汤圆等传统习俗,小吃以粿为主。
经济水平
凤窖村 主要经济收入以工艺纺织农业为主,有耕地52.87公顷,主种水稻、蔬菜、草莓、番茄、玉米、花生、甘蔗、豆角番薯阳芋、南瓜等。盛产蔬菜,销汕头市市区。在改革开放后,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抓好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业,有效推动了村三个文明建设进程。全村2013年总经济收入达15.6亿元,人均收入23.7万元,群众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明新风逐步形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姓氏宗祠
行政区划
教育医疗
文化艺术
宗教习俗
经济水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