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汾西县城关镇
店头村人原名王玉玺。幼年家贫,在
舅父的资助下读完高小。后在本县佃坪小学教书一年多,被有钱人家排挤回乡务农。为反抗不平等的黑暗社会,愤然远走他乡
个人简介
李妙斋(1903~1933)原名王玉玺,化名李妙斋、王之宪、王桥山、李华锋等。
生平事迹
1927年11月到陕北,在驻军高双城部任连事务长。1928年,经马济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兵运工作,担任过李亚军团一营营长、邓宝珊部警卫营营长。1932年春随邓到
兰州市,任邓部干部补习队队长。10月,去
平凉市接枪返兰途中,和
李艮等共产党员组织“蒿店兵变”,拉出26人,成立“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他任队长。兵变失败后,化装成脚夫到陕甘边,参加了
谢子长、
刘志丹和
吴岱峰领导的陕甘游击队。1932年11月,李随游击队转战旬邑清水原,三原武字区,耀县照金、芋园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在芋园,李组织韩天成兄弟等建立了有40多人的芋园游击队并任政委。20多天后,率队首战川口,接着攻下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寨,占领兔儿梁,参与领导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为壮大革命力量,李争取了一些绿林武装和地方民团,通过他们代购枪支弹药,掩护红军伤员。同时还教育收编了一部分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愿意抗日的绿林武装。但由于杜衡执行“左”的政策,破坏了这种统战关系,致使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在
国民革命军“进剿”时北撤外线作战。
红二十六军红二团北撤外线作战期间,李留守照金,掩护伤员,坚持斗争。他以红二十六军特派员的身份,建立起耀州第一、第二支队和三水支队等五个游击队支队,发展了富平、宜君游击队;还组织了六个农会分会,使
照金的革命形势从低潮转向高潮。1933年3月成立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李任总指挥,习仲勋任政委。遵照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关于土地革命的指示,发动群众,成立了以薛家寨为中心的24个村农会和村妇联、儿童团、
赤卫队,废除了保甲制度和地租、债务,打击了
中国国民党的特务活动,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游击队迅速发展到18个,人数达900多人。照金根据地迅速扩大到东起香山,西至土桥、石门关,北迄薛岔,南到官庄的广大地区。为巩固根据地,李在薛家寨办起修械所,成立红军医院、
被服厂,设立物资仓库,还号召同志们利用战斗间隙开荒种地、养猪、养羊,解决部队给养。他还聘请
照金的冯颜升在亭子沟开设粮食市场,公买公卖,为红军筹集粮、资金。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照金根据地各项工作开展顺利。9月20日晨,千余民团武装趁红军主力北上外线作战之机,从四面夹攻薛家寨。李刚从
老爷岭执行任务回来,未及休息,就投入战斗,终将民团武装打退。李在组织红军追击逃敌时,不幸被藏匿在梢林中的团丁放冷枪击中,英勇牺牲。
革命历程
1927年5月,李妙斋毅然告别父母妻女,离开家乡,发誓在外面不混出个人样,誓死不回
汾西县。
这年冬天,李妙斋和一个朋友坐船过了
黄河,到陕北肤施(今
延安市)的国民党高双城部投军。从此改名为李妙斋。由于他能写会算,很快当上了连部的事务长,管理粮饷伙食。中共地下党组织注意到这个追求光明、正直清廉的年青人,1928年,由马济仁介绍,李妙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铁心跟党干革命。几年时间,他在高双城部、邓宝珊部先后任营长、卫士班长、军官补习队队长,他不计较职位高低,只要能为革命干点事就高兴。
1932年10月,李妙斋受命从
兰州市带兵到
平凉市领枪。接枪后,他与中共陕西省委派来的
李艮在蒿店发动兵变,拉出26人,每人携枪1支,组成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他任队长,李艮任政委。第七支队在战斗中失败后,李妙斋化装成赶驴的脚户来到陕甘苏区,参加了
刘志丹、
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
这年冬天,李妙斋随陕甘游击队在
渭河以北的
旬邑县清水原、
三原县的武字区以及
耀州区的
照金、芋园一带打游击,开辟了十几个村庄。李妙斋在芋园首先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在开辟照金根据地时,李妙斋十分注意统战工作。对地主、富户根据本人的政治表现和群众意见区别对待。只打击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首恶,不触动表现好的、本份的一般富户。秀房沟一户地主,比较开明,游击队断粮时,李妙斋就向他借粮,答应筹来了粮食就还给他,这户地主还把粮仓借给红军储备军粮。李妙斋曾让北梁一户姓白的地主为游击队筹集粮秣,掩护过往干部,有时还借他的地方开会。庙湾的民团团总夏玉山,人多势众,李妙斋和他交朋友,让夏代买枪支弹药,还把一些受重伤的游击队员送到他那儿治伤。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红一军时,军政委杜衡让李妙斋利用他和夏玉山的关系进庙湾侦察敌情。李妙斋牵着两匹作为礼品的
骡子刚走,杜衡就下了进攻焦坪的命令,这无疑对李妙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焦坪和庙湾相距不远,焦坪之战一打响,势必会使夏玉山洞察李妙斋的意图,
刘志丹等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没想到李妙斋行动敏捷,乘夏玉山懵懂之际,把情况观察得一清二楚,告辞下山了。
李妙斋回到部队后,建议对庙湾不要急于采取武攻。理由是对夏玉山可以用统战方式争取、改进,为我所用,不宜树敌过早、过多;当时红二十六军只有一个团,兵力和武器都不是很强,而庙湾枪多人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强攻难以取胜。他的意见得到刘志丹等同志的赞同,但这些正确意见受到好大喜功、不懂军事的“左”倾路线执行者杜衡的斥责和否定。战斗发起后进展很不顺利,
红二十六军红二团骑兵连长曹盛荣牺牲,20余名红军伤亡,不得不收兵回营。这次盲动,不但对刚刚成立的红二十六军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留下极大的隐患。从此,夏玉山和红军结下死仇,无休止地勾结
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其他民团进攻红军,很长时间搅得根据地不得安宁。
在困难的局势下,李妙斋没有怨天尤人,更不灰心丧气。在红二团被迫北撤后,他留守照金,奋力支撑,坚决斗争。他以红二十六军特派员的身份,救治伤病员,建党、建政、扩红,很快建立了6个农联分会和7个游击支队,不但抗击了敌人的“围剿”,而且对推动照金根据地的革命形势由低潮发展到高潮,起了重大作用。
陕甘边除了主力
红二十六军红二团外,1933年3月,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李妙斋任总指挥,习仲勋为政委。李妙斋把根据地当作革命的家业和本钱,修缮并拓宽了指挥部所在地薛家寨的道路,加固了寨墙,并且构筑了岗楼和防御工事,设立了几道哨卡。在他和习仲勋的努力下,在薛家寨办起了修械所,工匠最多时有六七十人,可以修理枪支,生产子弹、
手榴弹和
地雷;成立了红军医院,请来了用偏方治枪伤有奇效的民间老中医;还办起了
被服厂。李妙斋心灵手巧,会裁剪衣服,他教被服厂的女工学会了裁剪。为了筹集军粮,他请亭子沟的冯颜升就地办起了粮食集市。他交代老冯:“现在粮食紧缺,开粮市对老百姓、对红军都很必要。粮食先尽老百姓买,等
太阳偏西收市时,你再把老乡没卖掉的粮食,不管是小麦、包谷、小米、杂豆,还是
阳芋、萝卜、
豆腐,统统替咱买下来。斗不要溢,价不要压,千万不能亏了老百姓!”赶集的老乡见红军这么仁义公道,每次粮菜不愁卖不掉,于是四五十里外都往这里跑。为了改善部队生活,战士们还开荒种地,养猪养羊,增加蔬菜和肉食。
在李妙斋等同志领导下,游击队从7支壮大到18支,根据地扩大到2500多平方公里。
红二十六军主力离开根据地南下后,李妙斋与习仲勋、黄子文、张秀山等坚持照金根据地斗争。李妙斋和张秀山率队伏击了
旬邑县保安团,歼敌70余人,攻进县城,处死县长、县党部书记、科长等反动分子6名,缴获枪百余支及大批
银元、物质。
1933年9月20日凌晨,反动民团头目张彦宁、陈连声、夏玉山、杨老十、陈日春等纠集团丁近千人,联合围击红军游击队。他们从四个方向偷袭
照金根据地的中心薛家寨。这天正好天下大雨,李妙斋和张秀山率部队在
老爷岭、高山槐击溃敌军后,刚回到秀房沟,又得到黑田峪发现敌人的紧急情报,他们立即率部跑去迎敌。这时,薛家寨方向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和
手榴弹爆炸声。李妙斋吃了一惊,抹了一把满脸的雨水,对张秀山说:“不好!狗日的弄的是掏心战!”这时,一个满身泥水的战士跑来报告:有二三百敌人从后沟巴向薛家寨猛攻,政治保卫部同医院的同志,修械所、
被服厂的工人全都投入了战斗!李妙斋听后,疾速带领战士冒着大雨,踩着泥水向薛家寨回援。守家的战士和工人见指挥员回来了,顿时士气大振,用手榴弹和“土
地雷”、排子枪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爬在石头后边不敢露头。战斗相持到下午,敌人见围攻的企图已经破产,越打吃亏越大,就开始撤退。“不能让他们跑了!”李妙斋高喊一声,从北哨门的墙上一跃而起,吹哨子集合部队,要扑下寨墙乘胜追击。就在这一刹那间,寨下梢林中掩护退却的敌人射出了几颗子弹,李妙斋壮烈牺牲。
人物纪念
李妙斋牺牲后,人民群众将他的忠骨埋在薛家寨的山梁上。全国解放后,每年桃红柳绿的
清明节,当人们为逝去的亲人烧纸祭奠时,总不忘攀上薛家寨的山梁,为牺牲在这里的李妙斋烈士扫墓悼念。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李妙斋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献身的,人民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