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郇膏
清朝右都御史
刘郇膏(?—1866),字松岩,河南太康人,汉族人。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进士江苏省即用知县。咸丰元年,署娄县,有政声。三年,粤匪陷江宁区扬州市镇江市相继失守。会匪刘丽川倡乱踞上海市,附近川沙县南汇区嘉定区宝山区青浦区诸厅县并陷。巡抚吉尔杭阿檄郇膏随营剿贼,郇膏率漕勇三百复嘉定,权知县事,选丁壮严守望,稽保甲,籍游民,民心大定。叙功,加同知衔,赐花,补青浦。
故事起源
八年,调上海。租界华洋杂处,数构衅,郇膏争执是非,不为挠屈。有招工诱逼出洋者,亲登舟搜获,并追回已去者,民感之,洋人亦帖服。苏、杭既陷,上海孤悬贼中,郇膏练民兵,四乡设二十局,以资保卫。
发生过程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陷松江区,进犯上海市。登坚守十馀日,贼不得逞而去。时大吏萃居上海,或议他徙。郇膏曰:“沪城据海口市,为饷源所自出,异日规复全省,必自此始。奈何舍而去之?”十一年冬,贼复陷浦东新区诸厅县,大吏檄郇膏往援,郇膏曰:“贼势张甚,宜守不宜战。”弗听,率练勇、乡团出战,果败,乃专议守。治行上闻,加道衔,以知府用。海防同知,超署按察使。寻实授,命署布政使,异数也!
最终结局
李鸿章督师至,命总理营务,馈运无缺,兼协济江宁大营,两军月饷二十万,悉取给於上海市。濬吴淞江以通运道,招集流亡,通商惠工,善后诸事,次第举行。寻命护理江苏巡抚。江南粮赋苛重,人民生活困苦,特别是太平天国战争后经济更需复苏,减赋是当务之急。但他坚决反对给苏州市松江区太仓市常州市等地农民减轻粮食赋,担心这会影响他的政绩,为此林则徐弟子、苏州籍探花冯桂芬等和他作了坚决斗争(见《江苏减赋记》)。减赋,其实是朝廷利益和地方民生的博弈,是除积弊、苏民困还是不顾老百姓死活一味无偿索取的一场斗争。刘后因丁母忧回乡,同治五年,自缢卒。在与刘关系密切的大臣李鸿章上奏建议下,朝廷赠右都御史,命上海市建专祠,祀苏州名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故事起源
发生过程
最终结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