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像高脚盘,在
秦朝以前盛饭用的,之后来盛
糜子,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再后来人们在里面放一些调味品。有很多其他分类,后来由青铜器变为陶器。
豆,古代盛食器和礼器。源于
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豆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构成了一套原始礼器的基本组合,成为随葬用的主要器类。用豆之数,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奇而豆偶”的说法,但是也有使用奇数组合的。《周礼·掌客》载:“凡诸侯之礼,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二十有四。”但是,出土和传世的铜豆器却甚少。
古代人民最早用于盛放
糜子,后演变为专门盛放
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 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
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使用时,豆也常以偶数出现,按尊卑长幼,亦有数量多少之分。《
国语·周语》:“觞酒豆肉食。”(一觞酒一豆肉一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