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翔(1927年3月-1996年1月6日),泉州人,作家。受泉州地方戏曲、
曲艺影响,曾就读晋江县立中学,后辍学流浪闽南,积累大量民间语汇。作品包括《一只手表游历记》《我是小哨兵》等。
林鹏翔(1927年3月~1996年1月6日)泉州人。由于自幼受
泉州市一带传统的地方戏曲,曲艺的影响而受益匪浅,曾就读于晋江县立中学,一年后辍学,在闽南流浪,从而搜集和积累大量民间语汇。40年代到
厦门市后就开始了研究与创作。50年代初先后担任街道及区文教干事。1958年认识兰波里后,结下了师生之谊,在其影响下答嘴鼓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有了新的跨越,在答嘴鼓走向成熟的过程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70年代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创造一种富有喜剧性的民间
曲艺的新曲种“答嘴鼓”。《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等辞书都有介绍。编写600多篇文艺作品,其中15个曲目曾获奖。是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文联委员,曾任
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
厦门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等职。多年来,他身体力行、授徒、创作、演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此,答嘴鼓创作、演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人才。主要作品《庆新春》、《
唐山过台湾》等。
20世纪50到60年代,在创作了优秀作品《五十年变迁》、《女队长》后,林鹏翔通过艺术加工,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把答嘴鼓艺术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70年代初创作的《笑什么》已经基本稳定成熟,之后又创作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作品,如《女司机》、《红心向北京》、《英姿焕发》等。在林鹏翔的指导下,厦门答嘴鼓艺术在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繁荣与高潮,创作队伍人才不断,创作出了一批新颖优秀的作品,如林恒星创作的《我明白啦》、《特殊会议》、《探亲记》,黄国林等创作的《大快人心》、《战友》等,涌现了陈清平、
陈令督、林恒星、沈陆易等答嘴鼓作家和
杨敏谋、尤国栋、洪明吉、李小航、黄国林、王岩平等答嘴鼓、方言说书表演艺术家。别具一格的
同安区汪宗辉闽语顺口溜(类似单口相声)也活跃在同安及市内曲坛上。由蓝波里、林鹏翔指导的方言说书《一只手表游历记》、《我是小哨兵》是
厦门市观众十分欢迎的节目,演出效果很好,演员要再三谢幕才下得了台。答嘴鼓《厦门地名学》、《梁祝新传》、《征婚趣谈》等在厦门城乡多年演出不衰。《唐山过台湾》、《庆新春》、《中秋月圆》等被选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通过电波将答嘴鼓传到台湾、
金门县地区,
周长楫教授注音出版的《林鹏翔答嘴鼓艺术》也传到海峡彼岸。答嘴鼓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参加1988年
福建省答嘴鼓艺术讨论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肯定,会议认为“路蓝缕,创业艰苦,台湾
宋集仁先生的倡导之功永志不忘;
厦门市林鹏翔先生身体力行,授徒、创作、演出,为这一曲种的诞生付出艰苦的劳动,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林鹏翔作品的启发下,1991年6月,台湾宜兰举办了台湾省首届答嘴鼓比赛,使台湾答嘴鼓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林鹏翔的作品《吴真人》录音带被台湾吴真人庙宇联谊会视为经典,复制分赠所属寺庙收藏。林鹏翔的答嘴鼓选集和录音带,也被
美国专家作为研究
闽南语汇的重要参考资料。林鹏翔大师因病于1996年去世,他来不及亲赴台湾进行答嘴鼓艺术交流,给答嘴鼓艺术事业留下了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