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廉臣
杨廉臣
杨廉臣(生卒不详),福建人。中国近代著名造机专家。1867年(丁卯年)12月考入船政给事院,1868年5月与其他9位绘事院优秀生被子选入前学堂学习制造专业,系制造一届生,于1873年毕业,毕业后留船政任职。1877年3月选为一届留学生,入法国多朗官厂和卢爱里、布呵士炮厂专攻制机造炮。1880年10月学成回国,任船政工程处制机总工程师,授守备(五品)加都司衔。他与魏瀚、陈兆翱等同学一起,先后设计、监造开济、横海、镜清等一批新式军舰,他负责轮机设计和制造,为中国近代著名造机专家,为发展中国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做出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1867年12月,杨廉臣考入船政艺圃绘事院充当半工半读的艺徒,学习船舶图纸绘制。半年后,他被选拔到马尾船政学堂第一届制造班,成为正式生,1873年毕业。1877年,他   洲深造。他先在法国多朗官厂(校)学习船机制造,后又转入英国比利时各厂校学习炮械制造等其他学科。
1880年杨廉臣学成归国,任船政工程处制机总司。他和留学回国的魏瀚、陈兆翱、郑清廉等人将外国新的造船理念带到中国,注意提高船舶的航速。1882年,他们一起主持建造了铁胁快碰兵船(暨巡洋舰)开济号。杨廉臣还参与建造了中国第一艘钢壳钢甲军舰平远号,高速驱逐舰建威号、建安号。1907年他升任船政提调。由于船政大臣为闽浙总督松寿兼任,而松寿极少过问船政事务,故杨廉臣实际负责船政事务。
武昌起义爆发后,杨廉臣支援福州市革命党许崇智(新军协统,杨廉臣的学生)、孙道仁(新军统制)、陈恩涛(闽江要塞司令官)等人的起义,光复福州。中华民国成立后,船政拨归省辖,改称福州船政局,不久被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收归海军部。杨廉臣则以年老未被起用。此后其生平不详。
学习经历
杨廉臣在船政的学历颇为特殊,他先是考入艺圃,就读绘事院的制图专业,身份是半工半读的艺徒。聪颖好学的杨廉臣成绩突出,备受瞩目,仅半年就破格选拔进入前学堂,成为马尾船政学堂第一届制造专业的正式学生。尽管比别人迟入学一年多,但杨廉臣十分勤奋,刻苦攻读,毕业时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七名,不久,又以同样的名次,选入留学生队伍。在欧留学期间,杨廉臣主攻轮机专业,也涉及船体工程、机械制造、枪炮兵器,成绩优异。1880年10月,杨廉臣学成归国,担任船政工程处制机总工程师。他和魏瀚、陈兆翱郑清濂等,主持了“开济”、“横海”、“镜清”等新式巡海快船的建造,也参与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的制造,推动了晚清时期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1896年,他的同学轮机专家陈兆翱病逝,而魏瀚因不满法国监督杜业尔的胡非作为辞职去了广东省。杨廉臣以大局为重,在工程处勉力支撑,参与了建威、建安两艘高速猎舰的建造,并担任船政总稽查(总督工)。
事件
挽船政颓势
1907年,清廷下令船政停办,但仍有未竞工程,如2100吨级的钢质江船“宁绍”号刚刚下水,完成全部工程尚需时日。此际,船政会办大臣、老同学郑清濂也离开马尾镇转行铁路建设,由闽浙总督松寿兼管船政。松寿是满族官员,无心船政事业,遂提拔杨廉臣担任船政提调,实际上全面主持船政工作。杨廉臣为拓展业务,效法江南造船,主张承揽各省造船业务,不论官商轮船,均可建造,以免厂房机器锈蚀毁废。为此,杨廉臣于工程闲暇之时,动手设计了多种适用船型,其中有排水量220吨的浅水巡逻艇,适合长江各省缉捕巡戈之用。他将这款新船的设计图式送至刚设立的南洋劝业会会场参展,虽引人关注,却未揽到订单,一片苦心付诸东流。但能对新船进行整体设计,足见杨廉臣技术之全面。沈觐宸编著的《船政编年史》一书,还详细记载了杨廉臣设计的这种浅水巡船全部技术数据,为后人留下了中国第一代造船专家的研发成果。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反清革命风起云涌。杨廉臣的学生许崇智密谋在福州市率部起义,遣人送密信告知杨廉臣,希望能得到老师帮助,派兵船巡游马尾镇江面,以阻挡驻扎对岸的洋屿水军旗营增援福州的清军。杨廉臣暗中作了部署,令马尾水师营管带吴少岩驾“威风”号兵船在罗星塔一带水域巡逻,盘查有携带武器兵员的船只防范忠于清廷的水军上省。
19911年11月9日晨,许崇智和统制孙道仁率军进攻福州城内的清军旗兵营,双方展开激战。国民革命军军火告急,急忙派人赶往马尾求援。杨廉臣带领人马来到储炮厂,亲自挑选了一批枪炮弹药,并调拨两艘轮船运往福州市。得到这批船政军火的支援,革命军士气大增,很快就击溃了省城八旗军的主力捷胜营。10日,福州光复,结束了清廷的统治。
民国成立后,船政归属省辖,更名福州船政局,废船政大臣和提调职。杨廉臣因年老未能起用,之后的行踪不详。望有知情者能提供线索材料,让这位为船政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先辈事迹更完整地昭显于世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学习经历
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