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津(1941年9月-2012年12月21日),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艺培学校,
京剧艺术大师
张君秋长子,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12月21日,张学津因
肝癌在京病逝,享年71岁。
张学津从北京艺培学校毕业后,在1961年拜
马连良为师,正式宗马派,学得马派剧目《借东风》《
龙凤呈祥》《
赵氏孤儿》等。1964年张学津演出京剧现代戏《箭杆河边》,1969年调
上海京剧院工作,1976年排演现代戏《铁流东进》。1979年随上海京剧院赴
德国、
比利时、
卢森堡、
英国、
荷兰等国访问。1980年后,又陆续排演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新编近代史剧《谭嗣同》等。1989年,张学津排演了自己的第一出代表作《画龙点睛》,饰演
李世民。2001年在新编历史剧《
大唐贵妃》中扮演唐明皇,此戏的“仙山重逢”一折成为了他生平创作的最后一个代表剧目。
张学津,生于1941年,起名时,父亲按着学字辈为他排行,据说他因命中缺水,所以最后一字选用三点水的字为名。张学津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拜
陈喜光为师学娃娃生。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他曾师从
王少楼、陈少武学老生,宗余派,1959年毕业后,到荀慧生京剧团任演员。1961年又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同年,与
冯志孝一起拜
马连良为师,成为马派优秀继承人。
1962年,演出马派剧目《借东风》《
赵氏孤儿》《
清官册》《
甘露寺》等。1964年,张学津演出
京剧现代戏《箭杆河边》,才23岁的张学津,成功地塑造了现代京剧《箭杆河边》主人公老庆奎。1969年调
上海京剧院工作,在《
智取威虎山》剧组,担任杨子荣B角,后又连续演出了现代戏《
杜鹃山》《苗岭风雷》《刑场上的婚礼》《
磐石湾》等。1976年排演现代戏《铁流东进》《
白蟒台》。1979年随上海京剧院赴
德国、
比利时、
卢森堡、
英国、
荷兰等国访问。1980年后,又陆续排演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新编近代史剧《谭嗣同》等。
1982年调回
北京京剧院,先后恢复上演了马派名剧《
赵氏孤儿》《
甘露寺》《借东风》《春秋笔》《
四进士》《苏武牧羊》《
淮河营》等。1985年,张学津获得第二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1998年荣获
纽约林肯中心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人表演奖》。从1994年开始到2006年12年间,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为
马连良先生的五十二出戏音配像四十六出。为马先生在民国十八年灌制的老唱片配像13段,期间还为
李少春先生的《穆桂英挂帅》和
李盛藻先生的《黄鹤楼》音配像。
2000年当选北京市文联第七届副主席。2001年,创作排演新编历史剧《大唐贵妃》。2007年出版《
生正逢时》个人传记。2008年,为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开讲马连良先生京剧表演艺术讲座。
张学津,曾有3任妻子,第一位黄汝萍,是
北京京剧院的青衣;第二位是影星
宋佳;第三位是张丽敏,
张君秋的学生,在得知张学津患癌症后,与张学津结婚,照顾到张学津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学津弟子
穆宇,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习期间,师从白元鸣、王恩及、王志廉等老师。他就把拜张学津为师当作自己的梦想,如今终于得偿所愿。有幸得到名师的亲传亲授。朱虹在向老师三鞠躬之后已经激动得泣不成声,穆宇索性行了跪拜大礼。张学津说:“吴素秋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跟她比起来,我就是晚辈,起的是传帮带的作用。像京剧音配像工程,就是‘保留火种’的做法,把珍贵的东西保留下来。我们这些人就像一锅
卤汁,老汤不能泼了,得留着。现在教徒弟就得‘一磕一’,不再留一手,得倾囊相授。
张学津不仅在扮相上大胆采用唐装,而且在演唱上处处刻画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的庄重、务实与贤明、开通,使李世民的艺术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他在《借东风》《
捉放曹》《三娘教子》中的表演,着力渲染的也是人物的稳重、成熟与古道热肠。在演唱技巧上,张学津的吐字、发声更接近于
马连良先生晚年的演唱录音。(
QQ音乐评)
2021年9月3日,
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马派名家、张学津先生弟子
朱强领衔,带领马派弟子共同感念恩师,在
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京剧《
赵氏孤儿》《画龙点睛》和“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京剧名家演唱会”,以此纪念一代京剧名家张学津先生,弘扬马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