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坂城镇东连
吐鲁番市,南接
托克逊县,西邻
托里乡,北依西沟乡和
东沟乡。行政区域面积536.61平方千米。达坂城镇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南北疆之间的交通重镇,历史上曾是战略要地。达坂城镇因地处天山后沟峡谷北口,地势高,有城而得名。 截至2018年末,达坂城镇户籍人口有5264人。 截至2019年10月,达坂城镇下辖2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701户,3241人,其中
回族2676人、
汉族299人、维吾尔族207人,
哈萨克族59人。2011年,达坂城镇财政收入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6349元。
简介
达坂城镇---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
天山北麓的喀拉塔格山脚下,地处东经88°9'、北纬43°39'。达坂城镇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北依天山主峰—--
博格达峰,南临
吐鲁番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大。
兰新铁路、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亚欧光缆及石油天然气管道均穿越境内。达坂城从古至今就是联系南北疆和区内外的咽喉之地,同时还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老重镇,西部歌王
王洛宾先生的一首《
达坂城的姑娘》更使其海外扬名,享誉世界。
达坂城区镇镇辖3个行政村,总人口5327人,其中以
回族、
汉族、
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为主,达坂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镜内埋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200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780万元,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
历史沿革
达坂城镇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南北疆之间的交通重镇。境内有峡口疙瘩城古迹和嘉德城遗址,是
清代驻 军屯田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反击外敌
阿古柏的战斗、
马仲英与
盛世才军队的多次争夺战都在此地展开。民国23年(1934年)设达坂城镇,现域为当时达坂城镇一保。
新中国成立后,为
乌鲁木齐县七区一乡。1956年,为达坂城乡。1958年9月,为天山公社
达坂城区大队。1977年,分为
天山和达坂城两个大队。1984年,建达坂城镇。
自然资源
境内有草场35万亩,种植面积8067亩。水资源丰富,主要是
博格达峰的千年积雪,有白杨河经镇中心的青年渠流经峡口,流入
托克逊县境内。矿藏丰富,以煤、
石膏、铜、铁、黄金等为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约40余种,有草豹子、
猞猁、
雪鸡等珍贵动物。盛产
麻黄、
雪莲花、
党参等名贵药材和蚕豆、杏、梨、
苹果、
无花果等。
经济状况
该镇是一个以
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开发、商贸饮食服务和运输业并存的发展地区。1993年,农业生产总值281.7万元,其中牧业133.4万元,年底牲畜存栏5928头(只);有防护林219亩、林木6.67万株,
经济林(苹果、杏)242亩,水果产量123吨;拥有各类企业15家、煤矿12个,有各种拖拉机45台、农用车42辆、各种农机12台(架)。工业总产值244.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57.7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919.97元。
交通设施
兰新铁路和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乌(鲁木齐)一吐(鲁番)一大(
黄山市)高等级公路及亚欧通讯光缆均穿镇而过,为
达坂城区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境内设有区供销社、县银行达坂城支行、卫生院、粮站、县回民中学、达坂城邮电支局、自治区外办达坂城外宾接待站、达坂城中心农贸市场、镇中心小学、文化站、
广播站、电视差转台等机构。商贸发达,镇区道路、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一座新型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气候状况
1)气温
达坂城镇处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干旱少雨,寒暑变化剧烈,气候差异较大,多大风天气,是一个干燥、多风、少雨的低温区,也是个干旱
荒漠、半荒漠地区。达坂城镇年平均气温6.3℃-7.5℃,一月平均气温为-10.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8℃,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1963年)-41℃。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3℃,气温年较差为31.3℃。
达坂城镇全年太阳辐射有效时数为3065小时左右,对长日照作物生长非常有利。日照百分率全年平均为66%,各月均超过60%,其中秋高气爽的9、10两个月达到75%以上。
达坂城镇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制约,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区域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43.4毫米,以夏季降水最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冬季降水不到全年降水量的5%,最大连续降水日数仅5天,发生在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月多出现在冬季半年,长达144天。降雪年份和降雪极少,平均每年8天,最多年份19天,最少年份仅3天。
4)蒸发
达坂城镇的年平均蒸发量高达2754毫米,蒸发量以春末和夏季蒸发量旺盛,主要集中在5月份,蒸发量达1000毫米左右,湿度为50%。
5)风
达坂城区是著名的风口,风速平均为6.1米/秒,居全疆第二位。达坂城是全疆
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水系
达坂城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有白杨河水系、
柴窝堡湖、
盐湖区水系。主要为雪山融水和
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近3亿立方米,径流量和地下水位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
白杨河水系。发源于东天山博格达峰南坡冰山区,由高崖子沟、
阿克苏市沟和黑沟三条支流组成。黑沟为正源,向南流至
柴窝堡风力发电厂盆地东部丘陵区西沟
谷地后始称白杨河,该水系径流量合计2.78亿立方米。河水除当地引用外,其余大部分水量均汇聚穿越天山隘口,沿白杨河峡谷向东南蜿蜒流出境外,经
托克逊县最终注入
艾丁湖。白杨河流程长180公里,在区境内长约80公里,流域面积2650平方公里,是
东沟乡、
西沟乡、
达坂城区和高崖子牧场的灌溉和生活水源。
达坂城草丰水美,农牧业发达,牛羊肉肉质鲜嫩可口,蚕豆个大粒饱,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是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患者的最佳保健食品之一。
美丽的达坂城已经悄悄地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面向世界,已乘西部大开发的航船乘风破浪,再展雄风。
景区简介
达坂城地处交通要道,古时被称为“白水镇”。发源于
天山南麓融化雪水而成的溪流,在河卵石上激起阵阵浪花,如白雪四处飞溅,加之岸旁陡峭的山崖,山涧溪水为“白水涧”,而古丝绸之路自东沿山涧西行,这里被人们称为“白水涧道”。由于这里是横在博格达山和盖氏山之间的隘口,各种陆地交通工具必须从这里穿越天山,才能抵达全疆心脏
乌鲁木齐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称这里为“
白水古城”。1865年,
阿古柏以武力占领天山南北,1877年
左宗棠的部下
董福祥征伐天山,收复吐、哈后,进入这个天山隘口,守城的阿军引湖水护城,狭长的山谷里泥水漫及马腹,清军抬着
火炮乘夜色潜至城下,一通猛烈的炮火,守城阿军疑为神兵天降,弃城而逃,董福祥和
达坂城区遂载入史册。
达坂城古城据《西州图经》“白水涧道,右道出闪河县界,至西北向处月以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故称此道为白水涧,此城为白水镇。
它建于一大块铁黑色岩石上。城墙取当地
砾石,夹沙土夯筑而成。随山岩而走,步测其外围周长近300米,夯层厚10---25厘米,保存最好的地段,墙还高5米以上。此城依山势扼丝绸之路著名的白水涧道峡谷而建。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就是屯驻守之处。约建于16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