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町光男,1945年11月2日出生于
茨城县。
日本导演、编剧。 1976年,拍摄了处女作《阿勇的高速度!》;1979年,他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
十九岁的地图》,该影片被杂志《
电影艺术》评为十佳作品第一名。1983年,因拍摄《再见吧!可爱的大地》而获得第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
1970年,开始作为自由职业者为东映教育电影部工作,获得了剧本家
大和屋竺的悉心指导。
1982年,执导剧情电影《再见吧!可爱的大地》,该片以他的故乡鹿儿岛县为背景,反映了高度经济成长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影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二名,他凭借该片入围第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1985年,以
日本各种传说的发源地熊野县为背景,执导了交织着现实与神话影像的剧情电影《火祭》,该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二名、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厄内斯特·阿塔里亚奖。
1993年,执导爱情电影《
爱在东京》,该片是一部描写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生活的问题片,影片获得第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
2005年,执导剧情电影《
谁是加缪》,该片讲述了某大学的电影系学生们筹拍一部描写青年杀人的电影故事,影片获得第18届
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本视点奖-日本视点奖:最佳影片奖、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
柳町光男不同的作品所意指的不同乃至于相悖的文化
意识形态自身就是他极为特殊的多元文化视角。在电影《谁是加缪》中,“文化杂”无处不在的完美调和,既关乎日本电影,也关乎柳町光男作品多向度含蓄意指的“文化杂糅”。交涉形态的类似并未掩盖他极力书写个人电影观念的“真诚美学”。他对文化杂糅的处理态度是一种指认自身的“作者”身份,渴望与被其直接指涉的众多西方电影作者,尤其是作者理论的创始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形成一种真诚美学上的呼应。只是在创作形态上,柳町光男保持距离地强调文化母本介入的重要性,特吕弗则个人化亲近地突出
戏剧性结构。他书写了个人化的电影理念——“电影的脆弱性正是电影可爱的地方”。这既是对“打碎作者—— 建立作者”的结构图式和电影中文化杂糅特殊重要性的解码诠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