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镇
河南省禹州市下辖镇
神镇位于禹州市区西南20公里,是禹州市确定的区域发展副中心。北与文殊镇相连;西与磨街乡毗邻;东与鸿畅镇接壤;南与郏县分界。省道S236、禹神公路、平神公路、禹郸地方铁路过境。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镇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辖10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村民小组 147个,共8870余户,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7.3万人。辖区内现有党支部46个,其中镇直机关支部13个、非公企业支部13个,村(社区)支部20个,党员共计1261名。
神垕镇中有神垕古镇,古镇景区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全长3.5公里,保护面积达4平方公里,古镇区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保存完好。神垕镇是钧瓷艺术发祥地,神垕古镇被禹州市列为三大旅游品牌之一,以钧瓷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建有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
历史沿革
神垕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
明成化二年(1466年),属钧州洪畅都。
明弘治三年(1490年),属钧州西会里。
清代,属禹州文风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神垕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三区。
1958年建火箭公社,
1968年更名神垕公社,
1981年改镇。
1997年,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南大、东大、西大、北大、关爷庙、红石桥、于沟、白峪、槐树湾、杨岭、温堂、郗庄、边沟、罗王、苗家湾、梁桥、驻驾山、翟村、清岗洞、白家沟20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部,距市区30千米。神垕镇北与文殊镇相连;西与磨街乡毗邻;东与鸿畅镇接壤;南与郏县安良镇分界。
神垕镇被四山环抱,北有云盖山,南有大刘山,东有角子山、风翅山,西有牛头山、牛金山。
镇中部有乾鸣山东西走向,以丘岭走势把神垕镇分割为两个盆地,南盆地是神垕镇内以陶瓷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北盆地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区,并有肖河纵贯其中。肖河和小青河纵贯其境。耕地多为山岗坡地,水利条件较差。
位置境域
神垕镇地处禹州市西南部,东与鸿畅镇相连,南与平顶山市郑县安良镇毗邻,西与磨街乡接壤,北与文殊镇相邻,区域面积4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神垕镇地处伏牛山系余脉,属浅山丘陵区,群山环抱,山岭起伏,北有云盖山、南有大刘山、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牛金山等。镇中部为东西走向的乾鸣山,把神垕镇分割为两个狭窄的盆地。整个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大刘山704.5米,最低点位于肖河南出境口,海拔240米,相对高差464.5米。
水文
神垕镇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肖河、小青河,均为季节河。肖河又名驺虞河,发源于大刘山之阴,境内流程7公里,在镇东南流入郏县境。小青河发源于牛头山下的青龙潭,境内流程4公里,经鸿畅北部流入蓝河。
气候
神垕镇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度,年平均降雨量705.3毫米。
自然资源
神垕镇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陶土储量10亿吨,煤炭1.8亿吨,石灰石10亿吨,铝矾土、紫砂石等矿产资源也有一定的储量。
矿产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镇有文字记载是从明朝开始的,而其名字的由来一直是一个谜。《新华字典》里专用字“垕”字介绍:“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辞海》又将神垕作为多次钧瓷故乡作了简明的介绍。从出土的关沙、红陶、篦纹灰陶推断,早在夏商时期神垕就有人群住,并从事农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进化演变说明神垕历史与华夏文明历史几乎是同步的。
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陶土储量10亿吨,煤炭1.8亿吨,石灰石10亿吨,铝矾土、紫砂石等矿产资源也有一定的储量。
行政区划
神垕镇素有“钧都”美誉,它作为自唐宋以来驰名世界、独步天下的钧瓷艺术发祥地。
神垕镇辖7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北大居委会、东大居委会、南大居委会、西大居委会、红石桥居委会、关爷庙居委会、翟村社区、清岗涧村、白家沟村、驻驾山村、梁桥村、罗王村、边沟村、苗家湾村、郗庄村、温堂村、杨岭村、槐树湾村、白峪村、于沟村。全镇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禹(州)神(垕)公路、平(顶山)神(垕)公路、禹(州)郸(城)地方铁路过境。是钧瓷艺术发祥地,神垕古镇被许昌市列为三大旅游品牌之一。古迹有柏灵翁庙花戏楼,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码]411081103:~001北大居委会~002东大居委会~003南大居委会~004西大居委会~005红石桥居委会~006关爷庙居委会~007翟村社区~201清岗涧村~202白家沟村~204驻驾山村~205梁桥村~206罗王村~207边沟村~208苗家湾村~209郗庄村~210温堂村~211杨岭村~212槐树湾村~213白峪村~214于沟村。
2011年末,神垕镇辖红石桥、关爷庙、翟村、青岗涧、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8个居民委员会,于沟、白峪、槐树湾、杨岭、温堂、邹庄、边沟、苗家湾、罗王、梁桥、驻驾山、白家沟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0个居民小组、1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神垕镇下辖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北大街居民委员会解放路3号。
人口民族
总人口44000人,其中镇区人口32000人,镇区面积7平方公里,是中国九大传统陶瓷产区之一。农业人口26000多人,非农人口16000多人,多为汉族回族人口占0.5%。
2011年末,神垕镇辖区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000人,城镇化率71.1%。另有流动人口1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23000人,占51.1%;女性22000人,占48.9%;14岁以下8460人,占18.8%;15~64岁27315人,占60.7%;65岁以上9225人,占20.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4770人,占99.5%;少数民族有回族230人,占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6‰。
2017年,神垕镇全镇常住人口42644人。
截至2018年末,神垕镇户籍人口45774人。
经济
陶瓷工业
全镇共有陶瓷企业460多家,生产钧瓷、瓷、高白细瓷等六大系列千余品种产品,年产量达7亿件,产值18亿元,成为河南省重要的陶瓷出口基地。
随后,钧窑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神垕镇形成了庞大的窑系,成为钧陶瓷生产最集中的地区。
金元明清时期,神垕镇日用陶瓷生产渐成规模,成为全国日用瓷主要产区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年建镇史。
综述
2011年,神垕镇地方财政收入512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9%;从各主要税种看,土地使用税1662.3万元,资源税1024.3万元,增值税899.6万元,营业税698万元,城建税302.2万元,企业所得税256.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48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1元。
农业
神垕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1万亩,人均0.2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829吨,人均107千克,其中小麦1920吨,玉米288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60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300亩,芝麻种植面积60亩。
神垕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羊等为主。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0000余亩。2011年,名优特农产品主要有环颈雉、山药、中草药材等。
工业
神垕镇工业是钧陶瓷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瓷业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钧陶瓷厂380家,从业人员20000人,总产量9.1亿件。
2011年,神垕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镇内有中国神堂古玩城、钧瓷文化街等著名商业街市。2011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主要产品为钧瓷制品,销往美国、东南亚、欧盟、非洲等地。
金融
2011年末,神垕镇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开设了分行及营业网点。2011年,各类存款余额近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文化
钧瓷古镇
神垕镇的主要特色是钧瓷文化及千年古镇。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垕,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而早在1979年,神垕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一,许昌市三大旅游品牌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神垕实际,禹州市提出了“以钧瓷文化为品牌,以神垕古镇为载体,以钧瓷产业为集群,以旅游开发为带动,努力把神垕打造成为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知名的旅游景区”,全面展现“千年古镇,钧瓷文化”的风采。
神垕镇以钧瓷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建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五个专业市场,促进了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钧瓷之都”、“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
文化资源
唐宋以来的灿烂钧瓷文化,使神垕中外驰名,与此同时,许多古典传说也为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历史文化亮点。历史上汉高帝略地赏猎于大刘山;刘秀在神垕境内的传奇遗迹;汉将邓瑜在这里屯兵打仗,智退敌兵的故事;李自成起义军兵驻神垕;清代捻军两次攻克神垕;抗日战争时期,闻名豫西的神郏抗日根据地和壮烈的乾鸣山保卫战;钧瓷职业学校;地下党组织斗争经历,历代窑民不屈不挠的罢工斗争;更有那历经沧桑的伯灵翁庙和神奇的“金火圣母”等神话传说。
文化名镇
2005年11月12日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同时是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东接禹州市鸿畅镇,南临郏县,西与禹州市磨街乡交界,北与禹州市文殊镇相连。
神垕镇地处伏牛山浅山区,镇区内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凤阳山,南有大刘山,北有云盖山,东西走向横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镇分成两个狭窄的盆地。
神垕镇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自唐朝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北方陶瓷中心之一。
宋时称神垕店,明代开始称神垕镇,属鸿畅都,清时属文风里。明清时期流行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由此可见当时之繁华。
文物古迹
神垕镇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神垕钧窑遗址
神垕镇西南部的钧窑遗址是成组分布的一个瓷窑组群。在大刘山下,沿白峪河旁分布,间隔1、2里,各窑址一般范围不大,遗存的时代也较单一。据此,分别对相距不远的刘家东、西区,河北地和下白峪等4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650平方米,清理了窑炉遗迹8座、石砌澄泥池3座及其它遗迹,出土了大批的瓷器和窑具残片。
古街民居
钧瓷一条街、古玩市场、望嵩门、驺虞桥、天保寨、邓禹寨等其他建筑或设施。
祖师庙位于天保寨北、乾明山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为祖师殿,硬山式建筑,有月台,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大殿东侧为神垕革命烈士陵园,松柏郁,苍翠欲滴。灵泉寺白果树位于镇区东郊的凤翅山南麓,由神垕镇牌坊向西北方向1公里,树龄1500年以上,为许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后一泉,水质清醇,古名灵泉,俗名扳倒井。原有灵泉寺,其建筑今已不存。
神垕古镇区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势而建。
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
其中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
一进三、一进四的庭院形成经营、生活、制作一体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
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点的相映衬,把神垕绘成了一幅集历史、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旅游画卷。神垕镇现拥有的“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游客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接触悠久的民间工艺。
瓷都圣地
禹州为中国古代“四大瓷都”之一,神垕是钧瓷的主产地,因煤、瓷土、釉土资源蕴藏丰富而名闻中原。神垕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促进了神垕陶瓷生产与商贸经济的发展,加之钧釉开陶瓷铜红釉的先河,更有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的珍贵价值。神垕钧瓷的生产,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对位于下白峪、刘家门一带的神垕钧窑遗址考古发掘证明,始于唐朝,盛于宋。神垕钧瓷生产厂家58家,其中孔家钧窑、荣昌钧窑、苗家钧窑、金堂钧窑等已成为规模、档次较高的大型企业。
钧瓷之乡神垕还培养孕育了一大批钧瓷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神垕的钧瓷大师主要有卢广东、王凤熹、郄杰等。
神垕镇因历史上有外委官吏驻守,经济富足而注重教育。制建有孔庙,每春秋丁祭,附近诸生举行。明清科举,考中有布政使司、教谕诸官员。
民间风情
神垕民间文艺有高跷、旱船、龙灯、舞狮、大响等,每逢节庆,则由各行业筹资聘请河南地方剧种的梆子、曲子、越调等剧团演出,其中当地各窑场自供自演的“一把泥”(窑工)剧团演艺及行头最好,也最著名。地方特色传统小吃在上坡口一带,有火烧夹牛肉、烩羊肉、油酥火烧、盛茂祥的糕点等。
相关新闻
第十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9日在禹州市神垕镇钧瓷文化主题公园开幕,这也是首次在钧瓷发祥地——神垕古镇举办钧瓷文化旅游节。
交通
神垕镇境内有禹州——神垕快速通道由禹州市区直达神垕镇,全长17千米,双向4车道。236省道过境,境内长14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平顶山市安良镇、禹州市磨街乡。神垕镇公路站,2011年,客运量达70余万人次。2011年末,镇区客运站2个,公交车有神垕——禹州线、104——禹州线,日发车100余班次,日客运量2000余人次。
社会
文化事业
1995年6月,建神垕电视台,发射转播塔高120米,覆盖半径6千米。1999年8月开通有线电视。至2011年末,神垕电视台开通40个电视频道。有线电视用户3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2011年末,神垕镇有电影院1个,座位1100个,年放映80场次,观众达8万人次;公共图书室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藏书2万册;档案室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6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神垕镇一把泥豫剧团、神垕镇曲剧团、神垕镇越调剧团、军鼓队、盘鼓队、铜器社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狮、龙灯、铜器、秧歌等。
2011年末,神垕镇有体育场地4个,体育社团6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每年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赛。各村(居)均安装有体育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3%。
教育
2011年末,神垕镇有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160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12所,在校生3300人,专任教师1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80人,专任教师1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神亘镇陶瓷职业技术学校(高中),在校生230人。主要学校有镇中心学校、镇第二初级中学。2011年,教育经费达2200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神垕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20个。中心卫生院有床位65张,平均每千人2.4张;专业卫生人员64名,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万人次,住院手术98台次。
2011年,神垕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193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神垕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78户,人数1905人,支出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月人均162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5户,人数570人,支出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9.4%,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8人,支出13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8人,支出19万元。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神垕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千米,投递点5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000份、期刊2000册。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0%;移动电话用户35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0%;宽带接入用户3000户,比上年增加500户。
能源
2011年末,神垕镇有煤炭企业9家,年产煤200万吨。
给排水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4800米,用水1200吨。铺设排水管道3000多米。
供电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拥有10千伏配电线路9条,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8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5%以上,供电可靠率100%。
燃气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有西气东输天然气调压站1座,液化气供应站2个,镇区天然气普及率80%,月天然气平均用量830立方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神垕镇镇区有公园2个,总面积80公顷,绿地面积2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80公顷,绿化覆盖率60%,人均绿地4.2平方米。
旅游
钧窑
钧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陶瓷史,所以英文单词中“瓷”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产于河南禹州的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被誉为“中华之魂,国之瑰宝”,它位于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宋徽宗时期,在禹州设置官窑,烧制宫廷御用瓷,每年选36件入宫,其余的全部打碎深埋,由于官窑设置在夏启建都的古钧台附近,所以窑名为“钧窑”,瓷名为“钧瓷”,钧瓷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的盛誉。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它造型端庄典雅,胎骨坚实,雕工严整,线条明快,是一种理想的陈列品,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注浆、旋坯等七十多道工序,器物上呈现的窑变色泽,不仅受原料、燃料、釉料等内在条件的影响,还受季节、风向、气候等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烧制难度之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钧瓷最为神奇的就是它的窑变艺术,其它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纹、图案全是人工着色描绘的,而钧瓷釉色则靠自然窑变而来,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它的色彩非常丰富,素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钧瓷,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图案,妙趣横生,趣味无穷。
钧瓷的开片非常奇特,“看似锤击,触之无痕”,用肉眼看到的裂痕像是用锤子击碎似的,但是用手摸却非常的光滑,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听到“咔啪咔啪”的开片声,清脆悦耳,有长达80年的开片期,它的纹路有冰裂纹、菟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
正因为上述这些特性,钧瓷又被誉为是“天下神品”。钧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收藏的“寒鸦归林”“浪花”“世外桃源”等作品,意境深,独一无二,新中国成立以后,钧瓷的艺术成就、工艺特色、成品率、成色率大大提高,钧瓷因此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多次作为国礼相送: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展厅选用了神垕双龙大花瓶、八角百花盆等5件钧瓷;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一对高1997毫米,底座为宝石兰的钧瓷花瓶“豫象送宝”,又叫“回归瓶”送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1998年,钧瓷发行邮票,使钧瓷走出中原地区,走向世界;
2003年起,祥瑞瓶、华夏瓶、乾坤瓶这三样钧瓷连续三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被国家领导人指定为唯一的国礼赠送给各国的政要;
2006年、2007年,钧瓷“丰尊”作为国礼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赠送给了各国的领导人;2008年,钧瓷作品“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
而苗家钧窑、孔家钧窑、荣昌钧窑、神州钧窑、金堂钧窑等就是神垕目前最具代表的钧瓷生产厂家。
神垕古庙宇伯灵翁庙。古庙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伯灵翁庙,该庙也称窑神庙、火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灵翁庙位于镇区老街中心,它始建于宋代,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重修。
伯灵翁庙为庭院式的群组布局,其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满神秘色彩。正门为花戏楼,门前一对石狮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青砖饰墙,玻璃金瓦,风铃叮当。门旁两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包含着阴阳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经济等诸多内容。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形象生动,透出祥瑞之气。
伯灵翁庙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传说中的“金火圣母”。每一位神像背后都有着一段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
花戏楼
神垕古戏楼——花戏楼。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山门,和伯灵翁庙是一整体建筑。面对伯灵翁庙大殿的一面,是演出用的戏楼,面对大街的一面,是伯灵翁庙的山门,把戏台和山门结合起来而形成过路式戏台。戏楼的结构属于九脊歇山顶,挑角单檐式建筑。屋顶由三色琉璃瓦覆盖,组成古朴大方的菱形图案。屋檐下边有22根攒斗拱和4个转角铺就。面阔四柱三间,主间宽3.80米,东西次间宽2.05米,进深均为6.50米。面向大街的山门,门额上建有单檐三坡、挑角厦式门楼一座,它依附于戏楼屋檐之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花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各种青石雕刻玲珑剔透,精巧雅致。整个花戏楼,全是木榫连接,没用一个钉子。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此外,花戏楼还有一个奇特之处,说花戏楼前的戏楼场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一个“活地”,看戏的人再多,从来没有拥挤过。人们说这是与祖师爷显灵有关,这个传说恰恰说明了花戏楼建造奇巧,如有神助。
望嵩寨天保寨
神垕古寨——望嵩寨天保寨。神垕有许多古寨,其镇区就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有的高达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墙。寨四周和寨墙上建有炮楼,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古寨门之上。东寨建于清光绪20年,墙体为青砖结构,墙基高2米左右,均为巨石砌成,墙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见方,绕东寨一周,长约6000米。寨门洞高约4米,上部由拱型青砖砌成,门洞长约8米,寨门上方有炮楼,炮楼上有三个炮孔,供瞭望和射击使用。此寨为何叫“望嵩”,据说站在古寨寨门上,可以看到嵩山,因此称为“望嵩门”。这些古寨内都有不少传统建筑,如东寨内有伯灵翁庙、关帝庙、白衣堂、贞节牌坊等,还有沿街店铺及富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设有保甲组织和武装民团,以维持地方秩序和防范兵乱、匪患。在教育上,每个寨子都设有学校。
因此,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筑各方面看,每个寨子都像一座小城。
获得荣誉
神垕古镇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2014年神垕镇成功入选“河南省十佳美丽乡村”。
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8年10月,神垕镇入选国家级经济发达镇。
2020年6月,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名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水文
气候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金融
文化
交通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旅游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