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凉水井中学
1958年创立的公办中学
宜宾市凉水井中学,又称二职中,是一所公办中学。学校地处农村,位于山顶之上,周围无任何娱乐设施,并远离城市的喧嚣,校园内外树林阴,鸣声上下,恰为学生潜心学习和成长的极佳场所,颇有古代书院意味。
地理位置
学校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宜宾市。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宜宾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也是著名的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酒,即产于此,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翠屏区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是1997年1月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的县级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在此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长江长江黄金水道由此开始,故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截至2013年,翠屏区总面积112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83.0万人。2013年,翠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办学历史
1958年9月,由陈家容等人开办光华民小。
1964年9月更名为凉水井镇耕读小学。1965年9月改为宜宾市东方红小学,性质为公办,由张朝珍任校长。1967年9月,袁文修继任校长。
1973年8月23日,市委组织部以(73)038号文件任蒋宁荣为东方红小学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学校已于1973年起办有初中班。
1977年3月20日,市革委(77)20号文批复市教育局更名报告,更名为宜宾市第十三中学校。更名同时,将学校小学班分出,为东方红小学(现凉水井中心校)。
1984年5月12日,宜宾市人民政府(84)119号,经市人民政府根据地区行署批准,将宜宾市第十三中学校改为宜宾市凉水井农业技术中学校。
1985年10月28日,宜宾市凉水井农业技术学校改为宜宾市第二职业中学校。学校是职业高中附设初中班。开设专业为畜牧兽医水产,由于地域因素,学校规模很小。
1999年9月全区统一规划,学校停止职高招生,只负责初中部,在校高中生合并到宜宾市第一职业中学校。到停办职高为止,学校普高或职高共毕业958人,向川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输送了近70人,初中共毕业2874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1294人。
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是一所乡镇队上初中,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现今乡镇初中成绩普遍较差,生源急速下降的情况下,学校依然保持学生人数800名左右,成绩位列乡镇初中前茅。
办学条件
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龙云君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学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同时为了学校挖掘潜力,区教育局和学校也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校园整体布局和规划,学校即将新建教辅用房1500平方米,宿舍楼1400平方米,预计将投入500万改善学校操场和学生运动实施,学校前后操场将改为塑胶操场,塑胶面积将达到10000平方米。同时还会在建筑设施、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净化、香化和文化上下功夫,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于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电子设备:微机室(新增64台电脑)、电子备课室、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的建立,教室电子白板的投入使用。
功能室投入: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室;音乐、体育多功能室。
校长
龙云君中国共产党党员,1973年1月生,1997年7月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003年在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研修班结业,中学物理一级教师,翠屏区优秀教师,宜宾市骨干教师,翠屏区委宣传部和国土局组办的硬笔书法二等奖,宜宾市中考物理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宜宾市初中学校管理一等奖。曾先后担任宜宾市二职中办公室主任,宜宾市二职中教导主任。
论文《略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于2008年在国家级刊物(教育科学论坛)上发表,《新课程新变化新教师》和《浅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于2007年在(宜宾学院学报)上发表,《浅谈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于2004年在(宜宾学院学报)上发表,主持研究宜宾市级科研课题《后进生转化技巧》和翠屏区级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校园环境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办学历史
办学条件
校长
校园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