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孟(约1013年-1054年),字公辟,
福州市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宋朝官员、名士。年少通五经,尤精于《易》,与
郑穆、
陈襄为友。他在闽地讲道布学,宏扬经义,不仅造福了乡梓,还惠及了其家族,子孙秉持其精神,自强不息,人才辈出。周希孟提倡经学,持经讲道。自宋庆历以后,历任州守如
蔡襄、
刘夔、
曹颖叔等皆亲临学舍,询问经义,使其名声日益显著。朝廷诏赐粟帛,命为将仕郎,试国子监、四门助教。
至和初,病卒于家。著有《诗义》10卷、《易义》10卷、《
春秋义》30卷、《
杂文》2卷,皆佚。
通《五经》,尤于《易》。与陈襄等为友,闽人所号“四先生”者也。部使者相继荐其贤,诏赐粟帛,授将仕郎,试国子监、四门助教,上表力辞。门下教授七百余人,前后守州,多造庐问业。希孟卒,门下相与祠于五福寺。所著有《诗·春秋义》并文集。
据史书记载,其少敏好学,过目不忘,赋诗下笔立成。他十岁便熟读《五经》,尤精《易》,是一位学贯古今的的理学大师,里人都对他寄予厚望。他和当时的
陈襄、陈烈、
郑穆,并称为“海滨四先生”,四人共同提倡经学,布学讲道,门生达七百余人。自
庆历以后,周希孟的名声越来越大,连朝廷都下诏赐周希孟粟帛,命为将仕郎,试国子监四门助教,
赵顼时更加赠修职郎,理学贤儒,诏祀乡贤祠。到
南宋年间,
福州市百姓更是集体筹款在
乌山上,建造了“海滨四先生祠”,以周希孟等为
福建省文化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时光荏苒,海滨四先生祠早已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周希孟等人的功绩却永远为历史铭记。
周希孟居闽地讲道布学,宏扬经义,不但造福了乡梓,也惠及了其家族,子孙秉持其精神,自强不息,人才辈出。他的长子周思赐进士及第,孙周伟再中进士,曾孙周、周抡先后
高中,“三代四进士”,名垂青史;次子长孙周宜末与其子周邦弼、孙周震、曾孙周千里,“父子孙曾世
进士”,稽今鲜有;他的裔孙周尧咨、周应复堂兄弟“同科双杰”,荣宗耀祖;裔孙周毅与其孙周鼎来、曾孙周说“一门三进士”,名传遐迩。在这些文名赫赫的进士中,最富盛名的当是
朱祁镇时进士,户部郎中周杰了。明正统十四年,北方蒙古部落瓦剌部引兵犯境,明英宗朱祈镇在奸宦
王振的怂下,带领50万大军亲征。由于王振贻误军机,明军大败于
土木堡,英宗被敌军俘虏,作为随行官员的周杰也负伤被俘,瓦剌人手持利刃逼迫周杰投降,屠刀当面,周杰却面不改色,对着敌军喝道:“吾死则死矣,断不可为不义而屈。”而后慷慨就义。
周杰,这么一个文弱的书生,在生和死的抉择间,他选择了清清白白的死,比起百余年之后在鞑虏铁蹄之下,纷纷屈膝下跪,剃发易冠以求保全首级的那一群“君子”,他不愧为一名真正的猛士。千百年来,这秉持着先祖余烈的精神慢慢浸透在芝田周氏族人的血液之中,生根发芽,或许有一天,回过眼来,许又是一株通天的良材吧!
据族谱记载,唐光启元年(885年),芝田周氏始祖周维岳随
王审知入闽,初卜居福州石井,至二世周汉迁侯邑六都芝田(今
闽侯县南屿镇芝田村),至周希孟已有七世。
周希孟故居在芝田村31号,据当地老人介绍,周希孟故居是芝田村现存最古老的房子,俗称祖、古厝,现村里的年轻人,多已不知道。故居始建于宋代,现为明代建筑,系院落式民居。坐北朝南,面阔6扇5间,进深5楹,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屋前石铺天井式庭院,周木构环廊;门头为
清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周围以砖土风火墙,建筑面积约有300平方米。整座院落保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