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是北京大学在汉中的分校(653 分校)。别称(“653”工程”“62号信箱”“653工地”)。位于
勉县褒城镇。
1965年3月,中国正式确定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工程项目,该项目代号为“653”工程(当时对外称62号信箱)。1965年5月,
周培源与当时的高教部部长蒋南翔等来到
汉中市,具体勘察落实北大分校的校址。1965年8月,“653”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69年10月24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共1150名师生及家属乘专列从北京出发,于26日凌晨到达汉中分校。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教学科研活动正式开展。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于1978 年底迁回北京,原校舍由
汉中市工学院接管。1979年1月至2月,随着北大汉中分校1500多名师生的分批返京,北大653分校宣告结束。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截至1978年教职员工3500人。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设有无线电电子学系、技术物理学系、力学系等3个系,10个专业。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1964年,中共中央、毛主席作出加强
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
汉中市被
中原地区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一批国防工业重点企业陆续迁到汉中。为了使内迁的工厂获得技术支持和得到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1965年3月,中国正式确定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工程项目,该项目代号为“653”工程(当时对外称62号信箱)。时任
北京大学副校长的
周培源被任命为北大汉中分校校长,奉命到汉中筹建校舍。
选址
1965年5月,周培源与当时的高教部部长蒋南翔等来到汉中,具体勘察落实北大汉中分校的校址。最后确定在
汉中市北部连城山下一个三面环山的地区(今
陕西理工大学北区所在地)。
建设
1965年8月,北京大学汉中分校“653”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主体工程由中国建筑工程部五局四公司等
建设单位承担。工程建设期间,周培源作为汉中分校建设和规划的主要负责人常驻汉中。“文化大革命”时期,
周培源被贬为学校“文革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建校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但他仍然完成自己的工作,并督促建设单位加快建设步伐。
成立
1969年初,北京大学汉中分校“653”工程作为中国国防工业的一个重要科研基地初具规模。10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1969年10月24日,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共1150名师生及家属乘专列从北京出发,于26日凌晨到达汉中分校。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教学科研活动正式开展。
全部竣工
1972年10月,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总
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职员工3500人。学校设有
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包括
核反应堆)、力学系。
迁回
1978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北大分校迁回北京。1978 年底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迁回北京,原校舍由
汉中市工学院接管。1979年1月至2月,随着北大汉中分校1500多名师生的分批返京,北大653分校宣告结束。
办学条件
师资规模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等教职工人员的编制,教员280、教学辅助人员80、行政80、政工45、勤杂125。全校教职工共计610其中教师有
周培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万明高教授。
陈佳洱。
张秀成。
林钧敬、朱照宣、刘汝沛、雎行严、秦寿珪、副书记 夏维义 林钧敬、申锦琮、林钧敬 秦寿珪 邴先福、林钧敬、朱照宣 刘汝沛 雎行严。马石江、王义道、林钧敬等。
院系情况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设有
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包括
核反应堆)、力学系。
学科建设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设立以下3个系,7个专业。力学系:下设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3个专门组。无线电电子学系: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声学、计算技术。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北京大学汉中分校于1972年至1976年期间,连续五届招收学生,实施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背景灵活调整。在科研领域,分校开展了多项研究项目,包括“核爆炸现场强伽玛环境下贝塔污染检测仪器”“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研发”“4.5兆伏静电加速器的预研工作”以及“螺旋波导加速腔的研制”,均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唐孝炎教授在该时期创立了国内首个环境分析专业。
人才培养
1969年初,北京大学汉中分校作为中国国防工业的关键科研基地,已完成初步建设并具备教育规模。同年10月,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力学系的师生被紧急转移至汉中分校,该分校随即转型为国防工业的科研与教学双重基地。自1970年起,北大分校学子克服困难,成功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显著促进了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共培养六届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1500名,其中包括10位
中国科学院或
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胡济品、陈佳洱、刘元方、
唐孝炎、黎乐民、吴全德、黄求、秦国、刘能洁、陈和生。此外,有5位汉中分校的师生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或副校长职务,分别是校长周培源、陈佳洱,以及副校长马石江、王义道、林钧敬(汉中分校力学系1965级毕业生)。
学术研究
物理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期间开始的,由北大技物系和上海先锋电机厂合作研制成功的4.5MV
静电加速器,是当时中国能量最高的单级静电加速器,它的端电压、能量稳定度、脉冲束流宽度及束流强度均已达到中国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同类加速器水平相当,是中国唯一能在0.2~7MeV、15~21MeV两个能区提供单色
中子和脉冲中子束的单级静电加速器,它还配有中国一流的低本底、宽敞的中子大厅和比较完善的中子测量设备。它的建成对于中国中子核参数、中子
核反应测量和抗辐射等研究以及离子束在
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
1972年,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探明了兰州西固地区“淡蓝色”烟雾污染事件的成因,首次证实了
光化学烟雾在中国的存在。
图书馆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图书馆,1965年新建于勉县褒城的分校内,初期藏书2000册1970年10万多册,1978年20万册,馆舍2400平方米。1978年分校停办,1979年图书馆迁回北京。
相关事件
校友回校
2023年6月2日上午,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4级力学专业2班校友一行8人,从中国各地汇聚
汉中市,重返母校(北大汉中分校),重温在汉中分校的学习和生活。
校区变更
1978年,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回迁。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校址上成立陕西工学院。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撤离时,留下了少量的教学仪器和10余万平方米的教学生活用房。为解决师资问题,
陕西省政府从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等17所高校和6个科研院所调进150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同时,学校接收了207名北大汉中分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从而形成学院基本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参考资料
张秀成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2024-07-06
历任系主任.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