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盲人学校是一所由市教委直属的特殊教育学校,位于
海淀区阜外西八里庄定慧寺五路居11号。学校创建于1874年,是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前身为叟通文馆。学校占地面积2.97万平方米,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职教部,职教部有按摩中专及
钢琴调律职高两个专业。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共有126名教职工,其中87名为专任教师,30人拥有高级职称,28人拥有
中级职称,全国优秀教师有2人。学校的校训为“求知、明理、仁爱、自强”。学校曾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由于属于对外开放窗口校,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较好。
简介
北京市盲人学校前身“瞽叟通文馆”,由苏格兰人穆·威廉创建于1874年;1921年学校迁至现址,更名为“启明瞽目院”;1954年更名为“北京市盲童学校”,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盲人学校”,直属北京市教委管理;2006年7月,原北京物资储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与北京市盲人学校合并,组建新北京市盲人学校。百年盲校的历史积淀了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百年盲校的文化传承绵延不息。
2006年7月,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将北京物资储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与北京市盲人学校合并组建新北京市盲人学校,总体投资1.3亿元人民币,装修改造学校培训楼、职教楼和学生宿舍楼,新建综合教学楼和风雨操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努力将新北京市盲人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良好教育条件,一流办学质量,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承担首都特殊教育对外交流任务,与首都首善之区地位相适应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窗口学校。
2012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新校园落成,全校占地面积2.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学校在职教职工138人,在校注册学生321人,随班就读指导学生近80人。教学学段涵盖幼儿、小学、初中、
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同时承担市内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指导工作。学校秉持“以德立校、以爱育心、教育康复、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博爱奉献、团结协作、创新有为”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教育、科研、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特殊教育先进单位”“首都教育系统
奥运会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首批“百年学校”首批“
中国教育学会海淀教育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
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单位”“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视障教育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年来,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关于特殊教育的相关要求,根据视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多元智能”的理念,教育教学富有特色。学校艺术团和体育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殊荣;盲人计算机辅助技术开国内先河,用现代科技架起了视障学生步入信息社会的桥梁;学校按摩专业获得2008年度北京市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团队,师生屡屡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按摩大赛中获奖;学校钢琴调律专业在国内盲校独树一帜,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盲人钢琴调律师,受到社会欢迎。
学校注重德育为本,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求知、明理、仁爱、自强精神,努力成为乐观、向上、自立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往昔,我们一路走来勤勉有加;今朝,我们爱岗敬业携手并进;未来,我们心绪激荡志存高远。百年盲校的发展向社会展示灿烂辉煌的成就,它也更需要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关怀。今日的北京盲校正以昂扬的姿态,整装待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相信在社会的支持和关心下,它一定会不断壮大、发展、传承、奋进!
办学宗旨
办学特色
以德立校 以爱育心 教育康复 个性发展
荣誉
2013_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学校
2013_国家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
2013_北京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012_北京市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示范单位
2012_2012年度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2月,获得“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历史
北京市盲人学校,创建于1874年,坐落在首都北京美丽的
昆玉河畔,整体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也是北京唯一一所视障教育学校。
1874年,
苏格兰基督教圣公会肢残人传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城西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残疾人学校:“瞽叟通文馆”。
1911年,步入老年的穆·威廉在
北戴河区病逝,安葬在北京,学校工作由其夫人接替。
1919年学校曾停办。
1921年英国人戈登·库明重办学校,聘英国人甘华德为学校监督;校址从甘雨胡同迁到西郊
八里庄地区,校名改为“北平启明瞽目院”。
1939年,穆·威廉之子穆德民主持学校工作。不久穆德民被侵华日军监禁,学校由
日本侵华当局“华阳义赈会”短暂接管。
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学校改名为“北京市盲童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
1985年,学校改名为“北京市盲人学校”。
2006年7月,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批准,原北京物资储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与北京市盲人学校合并,组建新北京市盲人学校。
2012年1月,北京市盲人学校新校园落成。
2021年12月3日
国际残疾人日前夕,
喜马拉雅山脉和
陶勇医生联合打造的“盲校录音棚”项目正式启动,首个试点为北京市盲人学校。
校训
求知 明理 仁爱 自强
求知
求知:求:追求、探求、寻求;知:知识
求知:即求得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各门自然与社会及
人文科学概论的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各类知识,尤其是自我生存的能力和本领,以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明理
明理:明:①明白、清楚;②懂得、了解;理:道理、事理
明理:即明白各种道理,除了“做人之理”、“道德之理”外,盲学生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自然人,还应当履行“义务之理”。
仁爱
仁爱:仁:仁义、仁慈;爱:爱心
仁爱:即具有同情、爱护和帮助别人的情感。“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思想精华,勉励盲学生不仅要知道自然和他人赋予的爱,更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自强
自强:自:自己;强:①使强大或强壮②优越、好③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
自强:即自己努力向上。语出《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勉励盲学生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向上,奋发进取,战胜自身残疾带来的困难,实现“残而不废”,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概言之,我校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改变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命运;同时,注重自身修养,懂得事理,履行一个社会人的义务,使学生具有
平等意识,增强其自信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具有一颗仁慈之心。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校歌
演唱:赵新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
我们追寻阳光,执着顽强
看不见的世界,绚丽明亮。
求知,使我们心灵充实;
牵着老师的手,牵着同学的手,
我们触摸世界,不再彷徨,
心灵的翅膀,自由翱翔。
明理,使我们增长智慧;
自强,使我们充满无穷的力量。
伸出你的手,牵住我的手,
我们共同描绘,美好理想,
快乐的生活是我们的追求。
求知、仁爱、明理、自强,
校园的路上,我们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