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龙,男,1951年5月26日出生于
景县,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曾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现任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1990年,解海龙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
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解海龙被评选为 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并被授予科梅伊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发了市民
勋章。
1968年至1971年,解海龙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服兵役;1971年至1980年在北京阀门四厂工作;1980年至1984年在北京
半导体器件十厂工作。
1984年,解海龙担任北京市
崇文区文化馆宣传部主任。1990年,解海龙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龙开始拍摄中国农村失学儿童的专题摄影作品。同年,其拍摄的《
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1992年,解海龙进入《
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同年,解海龙首次在北京与
台北市同时举办以“希望工程”为题的
摄影展览,这个摄影展在国内外引起了关注中国边远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的公益风潮;1993年,其作品在
广州市、
珠海市、
青岛市、
上海市、
合肥市等地巡展。1994年,解海龙的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他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摄影展的中国摄影家。随后,他在内地的
河北省、武汉、广州、珠海、青岛、上海、合肥及台湾的
台中市、
高雄市等地举办巡展。1995年至1996年,中国希望工程
摄影纪实展在
新加坡、
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展出。
1996年,解海龙获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1997年获
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1998年获
中国文艺网、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同年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1999年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9日,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解海龙被评选为 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活动现场,科梅伊市市长亚尼克·波德奇(Yannick Boedec)为解海龙颁发了奖杯,授予科梅伊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发了市民
勋章。
解海龙担任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曾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
自1987年起,解海龙开始关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他自筹资金以客观纪实的手法用摄影记录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仅1991年一年,解海龙前往了中国12个省的28个国家级贫困县,爱心关注范围有100多所学校。其摄影作品在两岸三地及海外华人中引起巨大反响。
2006年秋季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拍卖中,解海龙将《
大眼睛》所拍得的30.8万元版权费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善款在西藏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另外,解海龙把在2011年获新华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贡献者奖”的8000美金,也全数捐给了希望工程。截至2011年底,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款78.5亿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生)逾420万名,建设希望小学17574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室约14950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3760套,配备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353个,配备希望工程电脑教室132个,配备希望工程快乐电影放映设备287套,建设希望厨房257个,培训农村小学教师64000余名。随着希望工程的开展,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免除学杂费、补贴食宿费,尤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解海龙拍摄边远农村儿童时间近20余年,不但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边远农村小学的状态,还记录了这些学校后来的变化;他拍摄的对象不局限在北京周围,还深入到西南、西北、东北的众多地区。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赋予这些影像以丰富性和客观性,赋予影像以不可辩驳的力量,也确证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艰苦奋斗史。解海龙现作为
中国摄影家协会退休干部,至今没有放弃对当年失学儿童后续生活状态的了解和影像捕捉。(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