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山,又称文笔峰,位于
上杭县、
新罗区两县(区)交界线处,海拔1441米,为上杭县最高峰。
双髻山以其独特的禅宗文化而闻名。空气清新,山路曲折,四季多云雾,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寺院入口处的石对联“有些诚意可来朝,无点善心难得到”,系由历史名人
李光地亲笔题写,寓意深远。此山不仅是禅、净、佛、心等多种佛教思想交汇融合的圣地,也是禅宗文化的重要象征与代表之一。
双髻山位于新罗区
大池镇和上杭县交界处,其主峰在
蛟洋镇境内,海拔达1441米,是上杭县的最高峰。《上杭县志》载:双髻山“高耸千丈,峻戛云日,晴霄烟霁,晨起披览,云雾周衣,夏亦可裘。檐楹流露,经晨不觉。前有小墩阜,游人多拾石叠累其间,刹后石顶危蟠,四望近山如海舶上望海中之波浪。夜半候日出,绚烂吐彩,奇观也。冬日苦寒,
住持僧入宿土仓中。”
双髻山峰顶,矗立着老佛祖庙,该庙被认为是当地最早的寺院之一。1982年,释普进法师抵达双髻山,目睹当时景象后,立下宏愿在此修行并着手修建寺庙。他坚持每日晨钟暮鼓,诵经不辍,长期居住于双髻山寺内,致力于苦行修行,数十年间未曾下山。
老佛祖庙建筑群规模宏大,包含
大雄宝殿、观音洞、厨房、宿舍楼及海金塔等设施,总占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庙宇前方设有一圆形池塘,尽管地处高山之巅,池塘之水却常年充盈不涸。
庙宇前方还天然形成了一处湖泊,面积约两亩,同样保持常年不干。湖中广泛种植着午时莲,每当正午时分,莲花竞相绽放,形态宛如金钱荷漂浮水面,香气弥漫整个山谷。至黄昏时,午时莲又逐渐闭合,展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有诗云:“夏秋满荷钱,观者醉入迷;采摘即复生,实为花中奇。”生动描绘了这一奇景。
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讲述那些因船难而散落的木料,竟能奇迹般地在双髻山的一处天然湖泊中重新浮现,这一现象促使了“双髻山天然湖为
汀江水之源头”这一民间说法的产生。另有一说,山上寺庙的建筑材料,部分源自该湖泊自然浮出的木材,从而避免了山林砍伐,被当地人视为
观音岩佛祖庇佑的象征。这些传说为双髻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增添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1936 年 1 月 1 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上杭双髻山召开第二次会议,史称双髻山会议。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和全国形势,认真分所了闽西南的局势,决定在闽西南全面推行抗日统一战线的新方针。会议于 1 月 5 日作出《关于目前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决议》,并制订、宣布了《闽西南民众抗日讨蒋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