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带刺尾鱼
刺尾鱼科刺尾鱼属动物
额带刺尾鱼(Acanthurus dussumieri),通常被称为杜梭氏刺尾鱼、眼纹刺尾鱼或华丽刺尾鱼,是刺尾鱼科的一种。由法国动物学阿希尔·瓦朗谢讷于1835年命名,种名是为了纪念法国探险家和商人让-雅克·杜梭米耶。
形态特征
额带刺尾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最大长度可达54厘米(21英寸),但35厘米(14英寸)是更常见的大小。头部较小,眼睛稍微突出,嘴巴小且喙状,唇部膨胀且呈淡色。身体光滑,覆盖着小鳞片,尾柄上有一对类似手术刀的改良鳞片,可用于防御。背鳍和臀鳍都很长,胸鳍用于运动和平衡。喉部呈蓝色,头部其余部分有着密集的蓝色或灰蓝色线条网,比淡褐色的身体上的细灰蓝色波状纵线宽。眼上方有一条宽的橙色条纹,背鳍基部有一条窄的橙色带。手术刀状鳞片是白色的,周围有黑色斑块。尾鳍呈新月形,深蓝色带有黑色斑点,除了基部是浅色的。幼鱼一开始是灰色的,尾鳍是黄色和黑色的,但后来身体颜色变为深褐色。随着它们的成长,身体颜色变浅,纵向波状线条和面部图案开始出现。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东非沿岸,东至夏威夷、库克群岛莱恩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豪勋爵岛。
分布范围国家及地区如下:
亚洲也门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查戈斯群岛(英)、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日本、小笠原群岛(日)、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科科斯群岛(澳)、阿什莫尔礁(澳)、圣诞岛(澳)、罗利沙洲(澳)、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马里亚那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瓦鲁阿图、瓦利斯和福图纳、基里巴斯帕劳关岛(美)、图瓦卢瑙鲁托克劳群岛(新)、斐济、汤加、萨摩亚美属萨摩亚群岛库克群岛(新)、纽埃(新)、莱恩群岛、约翰斯顿岛(美)、夏威夷群岛诺福克岛、豪勋爵岛。
栖息环境
额带刺尾鱼主要生活在潟湖、礁石上、礁坡上以及有沙或碎石底质或岩石的间礁区。
生态习性
额带刺尾鱼栖息深度4-130米。日行性鱼类,幼鱼和年轻成鱼主要与礁相关,一般小鱼于礁盘上方活动,成鱼则常成群的洄游于中层水域。以附着性藻类硅藻或有机碎屑为食。
经济利用
额带刺尾鱼一般以流刺纲、延绳钓较常钓获,钓获或处理时须注意尾柄部的倒棘,甚为锐利,小心割伤。观赏及食用兼具,以豉油烧煮或煮汤均可。
养殖技术
混养
额带刺尾鱼可以与蝴蝶鱼科同科但不同品种的鱼一起养。
食物
额带刺尾鱼的饮食包括生长在岩石和其他表面上的藻类膜,以及硅藻和浮游颗粒。可以与藻类和白菜代替,还可以人工配合饲料,如日清食品,生索等。
繁殖
繁殖比较困难,除了野生的外,人工饲养的还没有成功繁殖记录。
难度
饲养简单,食物容易找,适合初学者饲养。
环境
水温需要保持在24°~27°,酸碱度(pH值)维持在8.1到8.4,即可。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栖息环境
生态习性
经济利用
养殖技术
混养
食物
繁殖
难度
环境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