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
高陵区耿镇公社白家嘴大队群众在白家嘴村西南三百米的田野中取沙时,挖出了一块唐"东渭桥记"残碑,同时附近还出土有圆木桩、青石条及大量卵石。
由碑文可知,唐开元九年,在京兆府及高陵、
三原县等七县官民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东渭桥。东渭桥圆木桩22排418根,石砌分水金刚墙4座,桥南端石铺道路残长160米。该桥位于今
渭河南岸2600米处,在耿镇东蒜刘村与白家嘴村之间,全长548.8米,宽11米1。
明嘉靖年间吕修《
高陵县志》第一次明确描述了此段
渭河的摆动状况:渭河"北受湋,南受涝灞诸水,至高陵而益大。每遇泛涨,漫十余里,然皆南徙,不崩北岸。虽且崩,数年不过一二丈。";"奉正原在县南十里,自
泾阳县来,过县达
临潼区,延及百里,高者四五丈,泾渭之不能北徙者此也。故自周汉隋唐王侯将相多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