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酸
二乙胺,又名麦角二乙胺,麦角乙二胺,简称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LSD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LSD由麦角酸中合而成,对氧气、紫外线与氯十分敏感(尤其是当LSD处于液态时)。纯净的LS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味微苦的固体。在英国、
美国、澳洲、新西兰和大部分欧洲国家,这药物都是非法的。
LSD是麦角酸二乙酰胺的缩写,始于德国,它是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化学家
艾伯特·霍夫曼把它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他在进行一项有关于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无意中将原本分装在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发生了神奇的反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物质被合成了出来,它无色、无嗅、无味,就像清澈的纯水,这就是LSD。
介绍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是一种致幻剂,是已知药力最强的迷幻剂,极易为人体所吸收,具有较强的滥用倾向,滥用后可造成精神和行为的改变。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有效剂量很小,为微克水平,以致肉眼很难察觉,因此常常以其他物质掺入赋型为各种片剂、胶囊或将其水溶后滴于一片吸水纸上。(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或者LSD,常在口语中被称作acid)是致幻剂的代表。它是麦角酸的一种衍生物,是天然麦角生物碱的一种化学成分。麦角是从麦角菌这样一种自然农作物菌中提取,此种真菌能在某些谷物如圣餐用的黑麦和小麦中生存。
吸毒者服用该药30--60分钟后就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反应,2—3小时左右产生幻视、幻听和幻觉,对周围的声音、颜色、气味及其它事物的敏感性畸型增大,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对自己的控制力下降或消失。此时,在生理上常伴有眩晕、头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要在肝内代谢,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当药效消失、迷幻期结束后,吸毒者往往会感到严重的忧郁,有些人还会出现幻觉重现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恐惧性反应有时会导致自杀行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会使服用者产生顽固的心理依赖性,长期服用也会出现药物耐受性以致服用量不断加大。
长期或大量服用麦角酸二乙基酰胺除了使记忆力受到损害,并出现抽象思维障碍外,还有相当严重的毒副作用,会大量杀伤
细胞中的
染色体,携带着遗传基因的染色体被大量破坏将导致孕妇的流产或婴儿的先天性畸型。
来源
“LSD”是该化合物的德文(Lysergsäure-diäthylamid)的简写。它是在1938年由一位
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于
巴塞尔市的
山德士实验室(Sandoz Laboratories)进行一个有关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第一次合成出来的。LSD的精神转换效果则是在霍夫曼于5年之后(即1943年)回到化学研究中才发现的。他是在一次意外的接触中透过皮肤吸收了微量的LSD而发现该作用的,这个发现使他继续在他自己身上试验LSD的精神效果口服时平均有效剂量为30~50微克。
在交易市场上常见的剂量形式是所谓的窗格,即常见的剂量形式是各种大小、形状的小药丸、片剂或者胶囊,颜色有米色、白色或彩色。迷幻剂本身则常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片剂的含量相差很大,从20~500微克不等,但最流行的一种直径为1.6毫米的圆形片剂含量较一致,约为100微克。吸毒者常把自服迷幻剂称作“滴酸”。20世纪80年代,纸型剂量在非法市场上很常见,此时的纸型剂量与原先的不同。原先的纸型剂量是先将迷幻剂滴到纸上制成,而新的纸型剂量是将预先印好的纸张浸入迷幻剂溶液制得,这样含量较一致,每片呈正方形,大小约5平方毫米,含量30~50微克。迄今发现的浸过迷幻剂的药纸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包括
抽象艺术和动画图片、邮票和纹身花纹,这些新的设计,特别受青年吸毒者的欢迎。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这种分离出来的化合物,是当时27种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由麦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刚制成时无色无味,呈液体状态,一定时间后变成微白色的结晶体。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常用剂量是80~120微克,致死量还不清楚(如有的服用20~25微克有反应,而有服用3000微克仍未见可怕症状),尚未发现对此药物的机体上瘾者。服用后一般30~60分钟到达
血液循环,不久被散布到全身各部位细胞中,
脑细胞中沉积很少,大部分沉积于
小肠、肝脾及肾脏内(脑细胞中只沉积2%),而后被肌体一点一点地排泄掉。
剂型
其剂型以胶囊为主,在台湾及
香港特别行政区则以黑色砂粒状、小颗粒方式出现,叫作摇脚丸、一粒砂、蟑螂屎等等。
剂量
LSD按质量而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品之一。从试验者的体验和药物学方法(例如受体结合实验)都发现LSD比光盖伞素和光盖伞辛要强100倍,比墨斯卡林强4000倍。LSD的剂量以微克为单位,相对而言几乎所有其他的药品和毒品都以毫克为单位。
通常LSD的致幻剂量为25μg,且其药效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加强。90年代末,美国缉毒警察缴获的LSD每支大约20-80μg;60年代时也有300μg以上的。常用LSD的人的可达剂量为1200μg,但是如此高的剂量可能会产生不愉快的生理、心理反应。
LSD的致死剂量(LD50)为200-1000μg/kg体重,但迄今为止尚未有LSD过量致死的报道。有一个可疑LSD过量致死的报道,死者用
静脉注射的方法使用了三分之一克的LSD(即330mg,330,000μg)。这相当于3000倍的通常口服剂量。
药理学
性质
危险性
服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静脉注射、吸食等方式非常少见。
口服时平均有效剂量为30~50微克,高剂量时产生的作用可持续10~12小时。迷幻剂的常规剂量约为100~200微克。作试验的服用者,在达到一定的耐受程度之后,可以服用高达2000微克的剂量。60年代进入非法市场时,一般是将其滴在一些能吸收的物品如方糖、吸墨水纸和药理上惰性的粉末(这种粉末然后被用来充填空的明胶胶囊)等基质上。
由于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药物耐受性产生很快,因此滥用者常间断使用。生理上的戒断症状几乎没有,但心理依赖却容易发生。滥用者经常将其与安非他命、酒精、大麻合用。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使用剂量每次100~1000mg,如果以每公斤体重30mg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一次使用,会使病人产生很强烈丧失真实的感觉,作用持续24h以上。Hoffer曾预测其致死剂量约为200mg/kg。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肠道吸收及鼻黏膜吸收良好。不过经由鼻黏膜吸收,病人往往没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出现。血药浓度高峰约在吸食后30~60min达到,组织中分布容积约0.27L/kg。主要在肝脏转化,LSD在肝脏代谢成Phenol后,结合Glucuronide由胆汁排泄。只有少量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经尿液排泄,尿中的LSD可在吸食或口服后34~120h内测得。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半衰期约为36h。当药效消失、迷幻期结束后,吸毒者往往会感到严重的忧郁,有些人还会出现
幻觉重现现象(回闪症状),对这种现象的恐惧反应有时会导致自杀行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还会使滥用者产生顽固的心理依赖,长期滥用也会出现耐受性以致用量不断加大。
作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除了能造成严重的精神混乱外,还能给肉体带来痛苦,例如在神经系统的症状是:运动失调,步履蹒跚,抽搐,用量过大还会导致全身瘫痪。在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症状是:心动过速、恶心、头晕、血管扩张、震颤、手掌出冷汗,有时还会有战栗。因此,60年代后其产量急剧下降,并只限于在精神病研究所使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对人体的作用大小与机体条件有关。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富于色彩的视觉,异乎寻常的
听觉,舒适的人格解体(吸食者称之为“一次愉快的旅行”),但也出现充满恶梦的
幻觉,导致可怕的精神混乱,有的仅(或许)出现一次,但有的反复出现(吸食者称之为“一次糟糕的旅行”)。
使用此药会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反”(人们把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大量沉积于肾脏内的现象称之为“反刍”),即用过此药的人,如果不再使用,沉积于肾脏内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大量消失的同时,有的又进入人的脑细胞,又在新的细胞中产生新的连锁反应(吸食者称此过程为“外加的旅行”),有些吸食者有意外的再现或“
倒叙”,也就是说,吸食者在不服用该药物时,就会有以往服用该药物后的感觉(“幻觉”)。
吸食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人,多数是同时使用大麻或海洛因,或其他毒品的人。他们在使用其它毒品时不能产生上述效果时,吸食者才使用此毒品。他们也了解这种毒品的危险后果:发疯、自尽或伤残。所以60年代后,又把注意力转向比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毒性大上千倍的其他烈性药物。
危害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精神作用变异极大,使服用者心境、意识、视觉、行为发生变化,情绪变化起伏无常,注意力不集中。常会出现突发的、危险的、荒谬的强迫行为。并出现逼真
幻觉,时空扭曲、产生联想、严重精神错乱。
长期使用会幻想以前的旅程片段,产生“倒叙”现象。中毒特征包括无法预测自我机能障碍、性情不安、思想干扰、行为无法控制的危险,
瞳孔放大对光反应。过量可能致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即使服用一次,也会产生焦虑、恐慌和明显精神障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引起的精神疾病类似于某些
精神分裂症。滥用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后可有瞳孔明显扩大、高热、
高血糖和心动过速等表现;还可导致反射亢进、镇颤、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等。
在20世纪50年代,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曾被于在酒精依赖、
神经衰弱、儿童自闭症、社会行为异常及癌症晚期病人的疼痛治疗,但后继研究显示并无实际的证据来支持它的疗效。同时服药时病人常并有抽搐、焦虑、忧郁状态或急性妄想、恐惧反应,甚至停止服药后,仍会有
幻觉出现。虽然LSD直接造成死亡的病例少见,但间接因迷幻作用而导致车祸及意外事件死亡者却不少见。
事件
美国食脸男事件
美国
迈阿密2012年5月26日的最血腥案件:一名赤裸男子啃食另一名赤裸男子的脸部,最后遭警方击毙。警方和医学人员5月29日:“我们知道的是,这名男子突然扒掉自己的衣服然后变得非常狂暴,这是他可能服食了过量LSD新型毒品的迹象。”杰克逊纪念医院急诊室的一位医生表示,尤金的袭击行为应该是受了被称为“浴用盐”的毒品影响所致。
美国丧尸女事件
纽约2012年6月15日,一名女子疑因服食人工合成毒品“浴盐”,脾气变得暴戾,日前,她赤身裸体追打儿子,欲扒光其衣服并掐死他,好在警方及时赶到,将其制服。该女子名叫帕梅拉·麦卡锡,35岁,她和男友贾森·威廉姆斯育有一子。据邻居介绍,麦卡锡近日变得“极具暴力倾向”,她全身赤裸出现在街头,还抓住自家的狗,差点将狗勒死。邻居急忙打电话报警,警方随后赶到现场,用
电击枪将其制服。不久后,她便停止心跳死去。
“浴盐”仍然可以轻易在网上买到,它们被冠以Purple Wave、Zoom或Cloud Nine等品牌名称出售。一包重量为50毫克的“浴盐”售价为25美元至50美元。
不良反应
注射这种毒品,30~60分钟便出现早期反应,两小时后最为严重,6小时后基本上就不再发展,其病理作用时间可保持到12小时左右。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在人体的早期反应是:视觉增强,呈青绿色的冷色调,情绪不稳,幻觉多变,周围物品成了幻想的东西,轮廓外形夸张,距离拉长或缩短,明暗对比立体感增强,视觉极速变化不规律。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能提高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敏感性,借助这种药物,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借助光线可以听到声音。注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产生欣快现象并能使人增强活力,欣快现象的表现体安静或喧闹,大哭不止。增强活力是指感到一种近于狂妄自大的自信力量。
正如霍夫曼教授那样,滥用LSD的人同样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适,特别是在剂量加大之后,会出现持久性知觉障碍(HPPD):视觉会出现障碍,如看到物体周围有光晕、移动的物体后面有轨迹,无法辨别颜色。此外,精神方面会出现极度的恐惧、焦虑等幻觉,一些服用者还会出现严重的暴力倾向,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人身伤害。因此,LSD在世界各国都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危害甚大的毒品而加以严厉查禁。
发展简史
有一种致幻剂,少量的服食下去,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令人愉快的麻醉状态,想象力突然变得丰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
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物体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听到的每个声音都像是投在平静水面上的一颗石子,让眼前这些奇妙的色彩产生一圈圈涟漪。
这种美妙的境界,就是 LSD(麦角酸二乙酰胺)的发明人瑞士桑多斯公司的霍夫曼博士在1943年第一次无意间尝到自己所合成的这种化学品时体验到的。三天后,霍夫曼有意服食了250微克LSD,随后与助手骑自行车回家,骑车途中药性发作,因为博士服用的剂量过大,他的思维完全紊乱,话也说不完整,感到天旋地转仿佛被一面面
哈哈镜包围了,周围的景物完全变了形。他还以为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无法动弹,可是在一起的助手却回忆说当时他骑得飞快,回到家中后症状越发厉害,房间里所有的物体都变成了可怕的怪物,博士觉得自己快疯了,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体悬浮在空中,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害怕自己永远变成了一个疯子,幸好第二天一早醒来却发现一切正常,LSD没有留下什么副作用。这次的自行车之旅,在LSD风行的六十年代变得极其有名,有好几首以”自行车”命名的歌曲讲的就是这件事,著名"Queen"乐队的“bicycle race"也是其中之一。
霍夫曼的发现很快被
欧洲的心理学家们用来研究人脑的病变过程以及用在心理治疗中作为辅助药物,基本局限在实验室范围。后来得以大规模流行,开启潘多拉魔盒的是CIA美国中央情报局。
与此同时,不少人士认为LSD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抱着给人类指点迷津的想法,从1950年代初开始就以宗教般的狂热向美加地区所有感兴趣的人散发LSD,而且完全免费,这直接导致了其在民间的广泛流行。第一批接受LSD的民间人士里就有《
美丽新世界》的作者
阿道司·赫胥黎。赫胥黎很早就对心灵控制术感兴趣,在食用了提取自南美仙人掌的致幻剂后完成了著名的《
知觉之门》一书,在书中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
神经系统并不是知觉的来源,它只不过是一扇起过滤作用的门,挡住了真正庞大的知觉世界。某些致幻剂能把这扇门打开,让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更加广阔的真实世界。此书后来影响了很多文艺青年,迷幻
摇滚乐队“大门”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食用了LSD后,赫胥黎和
英国心理医生汉弗莱合作开始了对LSD的心理治疗潜力的研究。他们认为LSD具有“意识显现”的作用,可以挣脱多年世俗生活所养成的思维定势,还会产生“联觉”,易受暗示,所以服药时的环境会影响效果。因此在汉弗莱的诊所里,医生经常自己也服用少量LSD,和病人一起进入状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用
催眠式的语言鼓励病人去想象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