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绳祖
王绳祖
王绳祖(1905年12月8日—1990年),男,高邮市人,字伯武,著名历史学家。1905年12月8日出生,1918年入金陵大学附中(今金陵中学)。1923年考入金陵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入历史系。1927年夏毕业,1929年9月受系主任贝德士之聘担任金大历史系助教。在此期间,撰写了《欧洲近代史》讲义,编入大学丛书,改变了中原地区高等学校世界史教学由外国课本垄断的情况。1936年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布拉斯诺斯学院,专攻世界外交史。1939年回国任金陵大学(当时在成都,1946年迁回南京)历史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任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先后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副系主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1980年任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现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欧洲近代史》、《近代欧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等。
王绳祖简介
[span]
王绳祖家系世代书香门第;他的伯父王荫之、叔父王陶民分别是民初著名书法家、画家。他治学严谨,著述丰富,学术造诣精深,并且为史学界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王绳祖历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曾任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现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欧洲近代史》、《近代欧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等。另有同名军事家王绳祖。
逝世
1990年12月19日,王绳祖教授逝世于南京。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欧洲近代史
《欧洲近代史》是他在金陵大学的讲义,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台湾商务印书馆在44年后,出版了此书的第二版。此书洋洋50余万字,分六卷26篇,并有导论一章。金大美籍教授贝德士为之作序,称“其品质,宜为此类书中之佳者。”他作自序强调,此书虽为教科书,但仍以大量史料为基础,凡有关史料“不惜尽量搜罗,宁愿选择,或有遗漏,而不敢作事实之拼凑堆叠也。”30页的参考书目即可看出此点。此书的结构亦甚可取,它结合了按照时间顺序或问题类别的综合叙述和按照国别的分别叙述,以适应通史著作各方面内容的需要。书中内容最值得注意的,是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对它的批评。他在书中还表现了当代事态的深切理解,特别是剖析德国纳粹势力兴起的根源,其全面和精湛,当令今日专家称道。
详细介绍
牛津大学读书时,他除听课和在学校图书馆看书外,利用假期在伦敦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外交档案。当时,伦敦档案馆所藏档案公开到1886年,中英关系的档案有关1833—1860年和1880—1885年已由科斯廷和另一名英国历史学家季南研究过。中间一段即1860—1880年的档案还未用过。在这段时间里,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加深了中原地区半殖民地化。而这一段历史,无论中外,当时都没有人研究过。他决心填补这个空白。1938年他完成了文学硕士论文《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1940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学者的历史学学位论文在牛津市刊印成书,这是第一次。《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一书,利用中英两国大量外交档案和史料集,论述了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的背景、马案的发生、英国利用此案从清政府榨取在华权益的经过、烟台条约的缔结及其意义。该书出版后,立即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论。中原地区著名史学家陈恭禄在《星期评论》杂志上专文予以介绍,赞扬王绳祖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使中国人了解到当时英国外交的详情和真相。英国中亚研究会在其会刊上发表书评,认为该书对研究“中英关系史中一段重要插曲的来龙去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披露了“从今天的国际道德观念来看令人不快的”英国对华外交,并称赞该书公正不偏,行文简洁,英语运用出色。美国研究远东的著名学者劳伦斯·罗辛格在《太平洋月刊》上着重指出了该书的现实意义。他说:“有眼力的读者,将在这里看到一项关于帝国主义发展史的有益的实例研究。”他还认为王绳祖对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刻画特别富有教益。此外英国《泰晤士报》也专门作了肯定性的书评,美国历史学会所编《历史文献指南》将该书列为研究中国国际关系史的必读参考书。
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王绳祖在金陵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时,根据助手的听课笔记,整理出一份《近代欧洲外交史》讲义,于1945年5月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国际均势问题是贯串这本书的主线,而其特色是在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民族运动等因素的同时强调个人的作用。书中内容最精彩者,是对维也纳会议、克里米亚战争和英国孤立政策之结束的论述。
寄居成都市期间,他还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主要谈论历史学理问题和介绍西方史学界动态,但也有研究具体历史问题的,在后一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43年7月发表在《世界政治》上的论文“九龙租借地问题”(后被收入包尊彭等编《中国近代史论丛》第二辑第一册,台湾中正书局1958年出版)。该文揭露了英国如何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新界,又如何违背《专条》,藉故尽驱中原地区官员于租借地界以外,文章认为,根据国际法“情势变更原则”和其它若干理由,女王陛下政府应将九龙租借地立即交还中国。
1949年6月1日,王绳祖的起义行动开始。
1949年7月16日中午,王绳祖持成高参的亲笔介绍信,在汉口长春街原日本租界拜见了王首道同志,王首道听了王绳祖的汇报后说:“解放战争已近尾声,游击可以不打了。
1956年,他发表了长篇论文,依据德、英、法三国的外交文件集,论述了1884—1914年间英德市两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他与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合作从英、德、俄、法、奥等国外交文件中精选史料,编译了《1898——1914年的欧洲国际关系》,于1957年出版。1962年他撰文综述近代外交历史学的发展和各国外交档案的发表和解密情况,批评旧外交史学。
最佳时期
他自1979年以来,学术生涯进入了最佳时期,就近代中外关系史、欧洲国际关系史、史学理论和方法发表了许多论文,其数量多于先前几十年论文的总和,总的学术水平和影响,亦超过以往。他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国际关系史》教科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关系史卷》,参与创立并领导了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为开创我国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局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王绳祖1979年以来发表的论文中,最重要的是有关19世纪后半叶中国沿边危机的一组论文,它们被汇编成《中英关系史话丛》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这组论文共有六篇,其中《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系修改旧作,《中英商务和外交(1864—1874)》系此旧作第一章的扩充,其余分别论述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省英国的外交活动,19世纪60—70年代英俄在新疆的角逐,中法战争期间英国对华外交,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和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这些论文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利用了中英两国大量档案文件,第一次揭露和阐明了英国在清末中原地区沿边危机中的外交政策和活动。
个人生活
王绳祖字伯武,1905年12月8日生于高邮市城焦家巷,其祖父王铭卿曾在福建省为官,历任福清、邵武市同安区等县知事。其伯父王荫之、叔父王陶民均为清末民初书画大师。其父亲王之薄有地产,专事耕读、抚儿育女。其夫人丁梅,1927年1月与王绳祖结婚。
参考资料
王绳祖.豆瓣读书.2024-01-13
王绳祖先生事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4-13
王绳祖 的作品(9).豆瓣读书.2024-04-11
目录
概述
王绳祖简介
主要作品
欧洲近代史
详细介绍
抗战时期
最佳时期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