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北帝庙
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的景观
钦州市北帝庙位于广西钦州市大寺镇圩,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庙址曾三迁,历经四百余载,香火不断。佛山祖庙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二进一天井布局,砖木结构,墙壁和屋脊有壁画装饰。庙门牌坊上刻有“北帝庙”,大门内左右侧刻有“精储坎德”“善承福鑑”,正殿牌匾为“玉云宫”,均为清代乾隆学士冯敏昌所题字。北帝庙现状除木构件自损坏外,其余基本保持原状。
钦州市北帝庙诞生于明朝中叶年间,时有和尚三人至此化缘布斋,建寺庙于旧圩江岸边上。然后在清乾隆年间,由地方父老乡绅布施功德搬迁重建于新圩横街云古寺。1928年,信士择址再建北帝庙,重建的北帝庙坐落于大寺圩繁苞岭山脚旁,北靠望海大岭,南扼大寺江,东为龙狗岭。
主要景观
北帝庙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是一座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庙址曾三次迁变,历经四百余载,至今香火不断。北帝庙诞生于明朝中叶年间,时有和尚三人至此化缘布斋,建寺庙于旧圩江岸边上(即今旧圩江南市场河边木棉花旁)。
历史沿革
在清乾隆,由地方父老乡绅布施功德搬迁重建于新圩横街云古寺(即今民族路大寺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当时寺庙相当宏伟、高大宽阔,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庙门排坊,刻上“北帝庙”、两侧有“精储坎德、福缘诚鉴”及正殿扁“玉云宫”,均是清乾隆年间学士冯敏昌之墨迹,寺内众多神像多为泥玩具全身,由于庙宇、神像规模大,故有“大寺”之称,因而圩镇由此得名沿用至今。
北帝庙现址坐落在大寺圩镇中心地带的繁芭岭上,迁建于清末,并经多次修缮。庙宇及场地面积达约1万平方米,坐北向南,前后两座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前大门扁挂“北帝庙”门匾后题字:云慈雨德,对联“神恩敷大寺”“帝德沛南天”。进入大门便是“天王金刚殿”,左右排列着庄严、肃穆的八尊天王金刚神像、后座正殿扁口“玉需宫”供奉真武大帝(简称北帝、亦称真武大帝),主神左右两侧分别供奉观世音、文昌、关羽岳飞、华光、韩愈等大小共十七尊神像,神像高大威严、栩栩如生。
北帝神像用精铜铸造,其余神像均用神木市刻塑(神木即香樟木)。
信仰传说
北帝庙与中国大部分的庙宇不同,其他庙宇大多是先有庙宇后有神像,北帝庙则是先有神像后有庙宇。关于北帝神像有这样一则神话传说:北帝原是天上玉皇大帝三魂中的一魂,七魄中的二魄所化而成。玉皇大帝,受封为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大将军,带领天兵天将到人间扫荡妖魔。真武不辱使命,英勇善战,镇压了六天魔王,脚踏龟蛇二怪。为纪念北帝的诞辰,人们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北帝诞”的民间信仰活动。北帝诞寄托人们的信仰,人们对北帝非常敬佩,建庙朔像,烧香朝拜,希望得到北帝的保佑。
庙会习俗
逢年农历正月初十为悬灯节日,生男性的家庭挂灯,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灯首”(即上一年生男孩子的父亲)到庙扶神(北帝神像)沿街出游,按各户储祭品供奉,龙狮漫舞伴圩,旌旗、灯笼到处舞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时还有人关灵箭、伴神游行,群众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又逢闰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大庙关圣帝诞亦按例出游,人神共乐,同样按真武大帝出游的规格进行,祈祷一年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大庙每年尚有两大庙会活动,年初正月群众“祈福”,年尾十二月群众“还福”。这两大庙会人数达到万人左右,是最热闹的庙会活动。
活动气氛非常浓厚,钦州市及周边各地许多男女老幼信士群众络绎不绝,都来来拜祭、祈还福保佑平安,享受庙神粥,希望能在一年四季平安,身强力壮。同时举行狮龙起舞或彩茶百戏演出,一般活动时间为两天。
参考资料
大寺镇镇情简介.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2024-03-27
钦州非遗③| 源远流长的民间信仰——六峰山北帝诞.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2024-08-08
目录
概述
主要景观
历史沿革
信仰传说
庙会习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