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霞(1920-1998)是京韵大鼓演员,出生于北京。她13岁开始学艺,先拜葛文通为师,后拜马砚芳为师深造。15岁起从艺,先在北京天桥,随后往返京津之间,是年还与
金万昌、
荣剑尘、
常连安等人赴南京演出。抗日战争期间一度脱离舞台。建国后重返曲坛,演出于北京各
曲艺场所。刘凤霞的代表作有《博望坡》和《草船借箭》等。她曾与众多名家同台演出,如在小梨园演出时位置在中场。此外,她还主要作有《
南阳关》等。
1979年,59岁,被以原和平区曲艺团为主要班底组建的天津实验曲艺
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吸纳,继续从事京韵大鼓的演唱。
同年2月,赴京参加
中国曲艺家协会、
中央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京韵大鼓演唱会”,刘凤霞演唱了《博望坡》《草船借箭》。同台的还有
骆玉笙、
阎秋霞、
孙书筠等京韵大鼓老演员及京津的京韵大鼓青年演员。
同年10月,参加第二届
天津市曲荟,演唱了最新整理的传统节目《
罗成叫关》和歌颂爱国科学家李四光的新编历史题材曲目《心向祖国》。
刘凤霞的京韵大鼓艺宗刘派,并部分吸收了少白派的演唱风格,她还能演唱联珠快书,有她与
侯月秋、
周文茹拆唱的连珠快书《草船借箭》录音存世。
常演曲目有《南阳关》《罗成叫关》《博望坡》《草船借箭》《活捉三郎》等。她演唱的《南阳关》最为观众所称道,但因此节目“托兆”情节涉及封建迷信,为保住这个曲目,刘凤霞与同事研究,调整了
瑞安鼓词情节,将托兆内容改为伍保送信,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使得《南阳关》获得了重上舞台的资格,曾在第一届“津门曲荟”上演出,
天津广播电视台也保留有她演唱的《南阳关》的静场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