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
榆科榆属植物
白榆,也称榆树,榆科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1m。树冠圆球形。小枝灰白色,无毛。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一边楔形、一边近圆,叶缘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齿,无毛或脉腑微有簇生柔毛,老叶质地较厚。花簇生。翅果近圆形,熟时黄白色,无毛。花3~4月先叶开放;果熟4~6月。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1m。树冠圆球形。小枝灰白色,无毛。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一边楔形、一边近圆,叶缘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齿,无毛或脉腑微有簇生柔毛,老叶质地较厚。花簇生。翅果近圆形,熟时黄白色,无毛。花3~4月先叶开放;果熟4~6月。
分布范围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可耐一40℃低温,耐旱,年降雨量不足200nn的地区能正常生长。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耐盐碱,含盐量0.3%以下可以生长,不耐水湿。生长快,萌芽力强,虫害多,在暖湿环境尤甚。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持水土能力强。对烟尘和氟化氢有毒气体抗性强。
生长繁殖
播种繁殖。种子随采随播发芽好。苗斯应注意修枝以保持树干通直。
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
榆毒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mm,翅展约24-40mm,体、翅白色,和柳毒蛾甚是相似,但触角干白色,足的胫节 和财节橙黄色。榆毒蛾蛹卵长0.8mm,椭圆形,灰黄色,表面覆有灰黑色分泌物,串状排列。末龄美国白灯蛾体长约25-35mm,体浅黄绿色,头灰褐色。各节背面具白色毛瘤,瘤的基部四周黑色,腹部1、2节上具较大的黑色毛丛。蛹长15mm,浅绿色,头顶具黑褐色毛束。腹面青灰色,复眼红褐色。
发生规律
北京、山西省年生2代,以低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附近建筑物的缝隙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榆钱刚开时开始活动,6月中旬就地吐丝作茧化蛹,蛹期15-20天,7月初成虫羽化。7月中、下旬进入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化蛹。9月初l代成虫羽化,多把卵产在叶背或枝条上,排列成串。 9月中、下旬2代美国白灯蛾孵化、为害。10月上旬幼虫钻进树皮缝处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幼虫主要以白榆,长序榆常绿榆大叶垂榆春榆大果榆榔榆醉翁榆榆科植物为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修剪枝叶,球后彻底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2)于成虫盛发的6月及8-9月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发生严重地区于5月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一、二代幼虫低龄阶段喷洒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常用药剂:灭幼1号、辛硫磷、菊·杀、敌杀死。
(4)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榆毒蛾的天敌主要有,步甲,步行螳螂寄蝇科寄生蜂胡蜂科,大腿小蜂等。
绿尾大蚕蛾
形态特征
成虫:雌性体长约38 mm,翅展135 mm;雌性体长36 mm,翅展126 mm。体表具浓厚白色绒毛,前胸前端与前翅前缘具一条紫色带,前、后翅粉绿色,中央具一透明眼状斑,后翅臀角延伸呈燕尾状。
卵:球形稍扁,直径约2 mm,初产为米黄色,孵化前淡黄褐色,卵面具胶质粘连成块。
美国白灯蛾:一般为5龄,少数6龄。老熟幼虫体长平均73 mm。1~2龄幼虫体黑色,3龄幼虫全体橘黄色,毛瘤黑色,4龄体渐呈嫩绿色,化蛹前夕呈暗绿色。气门上线由红、黄两色组成。体各节背面具黄色瘤突,其中第2、3胸节和第8腹节上的瘤突较大,瘤上着生深褐色刺及白色长毛。尾足特大,臀板暗紫色。
蛹:长约45~50 mm,红褐色,额区有一浅白色三角形斑。蛹体外有灰褐色厚茧,茧外粘附宿主的叶片。
发生规律
绿尾大蚕蛾华北地区一年2代;华中地区、华东一年2~3代;华南一年3~4代。以老熟美国白灯蛾在寄主枝干上或附近杂草丛中结茧化蛹越冬。
一年发生2代地区,次年4月中旬~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7月为害,6月底~7月结茧化蛹,并羽化为第一代成虫;第二代幼虫7月底~9月为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一年发生3代地区,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下旬~5月上旬,第一代7月上中旬,第二代8月下旬~9月上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是:第一代5月中旬~6月上旬,第二代7月中下旬,第三代9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具趋光性,昼伏夜出。多在中午前后和傍晚羽化,夜间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宿主叶面边缘及叶背、叶尖处,多个卵粒集合成块状,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50粒左右。在三个世代中,以第二、三代为害较重,尤其第三代为害最重。
初孵美国白灯蛾群集取食,3龄后幼虫分散为害。1、2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取食量占全幼虫期食量5.7%;3龄后幼虫多在树枝上,头朝上,以腹足抱握树枝,用胸足将叶片抓住取食,取食量占全幼虫期食量94.3%。低龄幼虫昼夜取食量相差不大,但高龄幼虫夜间取食量明显高于白天。幼虫具避光蜕皮习性,蜕皮多在傍晚和夜间,在阴雨天、白天光线微弱处也有幼虫蜕皮现象。幼虫老熟后先结茧,然后在茧中化蛹,茧外常粘附树叶或草叶,结茧时间多在晚上8时以后。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在各代产卵期和化蛹期,人工摘除着卵叶和茧蛹,减少虫口数量。
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效果明显。
生物防治:在各代美国白灯蛾2龄时期,喷施BT乳剂(含孢量120亿/ml)100倍液,防效可达70%~80%左右。
化学防治: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防治时可在傍晚施药,采用淋洗式喷雾法,使药液喷透树冠枝、叶,以保证防治效果。
观赏应用
冠大荫浓,树体高大,适应性强,是城镇于草坪、山坡。常密植作树篱。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列植于公路及人行道。群植于草坪、山坡。常密植作树篱。是背离北方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也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
榆毒蛾
绿尾大蚕蛾
观赏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