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奇安
卢奇安
古希腊讽刺散文作家卢奇安代表作品是《赫尔摩提摩斯》。
人物简介
古希腊讽刺散文作家。无神论者。又译琉善。出生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境内的萨莫萨塔城。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他年轻时曾被送去学习雕刻,后来致力于研究演说术,曾在小亚细亚半岛希腊意大利等地周游和讲学。在演说术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就之后,他对这种职业感到失望,转而研究哲学。约公元 165年以后,他在雅典居住过一段时间,晚年移居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曾任本城的法官,卒年不早于公元 180年。相传他的作品多达84篇,其中《卢奇奥斯》等近10篇,一般认为是伪托。
卢奇安生活在罗马的奴隶制度开始衰败、但罗马帝国仍然保持着表面平静的时代。当时希腊的宗教、神话、哲学和各种文学体裁,甚至古典时代的阿提卡方言都在复兴,诡辩派思潮广泛流行。而在罗马帝国统治下,演说术脱离生活,失去了过去所具有的社会政治意义,单纯追求艺术性和趣味性。卢奇安早期的作品,如《丧失遗产的人》、《苍蝇颂》等,完全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之下。《演说术教师》在他的创作道路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此以后,他继承古典时代的遗产,把哲学对话和希腊旧喜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主要体裁──喜剧性的讽刺对话。这个阶段的作品有《宙克西斯》、《论房屋》等有关美学的评论性著作和《普罗米修斯》、《神的对话》、《海上的对话》等以讽刺希腊诸神为中心内容的对话。以贫困和人的尊严为主题、注意心理描写的《妓女的对话》也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在探索哲学信条的过程中,他写成他的最成熟的作品,如《冥间的对话》、《被盘问的宙斯》、《伊卡罗墨尼波斯》、《梦》、《提蒙》等。在这些作品中,他谴责当时的社会制度;各派唯心主义哲学的欺骗手段以及宗教迷信、为富不仁、暴力政治、社会的不平等、道德的堕落等成了揭露和批判的对象,正面人物则多是贫苦的劳动者和自由思考的哲学家。从《尼格里诺斯》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把罗马作为万恶的中心来描写的倾向。卢奇安深受公元前 3世纪昔尼克派哲学家墨尼波斯的影响。他借墨尼波斯之口,指责各式各样的哲学家“赞美鄙视财富,自己原来却牢牢地被捆在财富上”(《墨尼波斯》)。在他的心目中,逍遥派哲学家“自私、热衷于争辩”,柏拉图派哲学家“傲慢,爱好虚荣”,斯多葛派哲学家“贪婪而凶狠”(《赫尔摩提摩斯》)。很多作品都表明作者曾赞同昔尼克派学说中的民主性倾向,但他也毫不宽恕那些简单地理解昔尼克派观点、仅仅利用它的表面特征谋取私利的人(《出售哲学》、《昔尼科斯》)。后来他转向伊壁鸠鲁唯物主义。在《演悲剧的宙斯》这篇对话里,他让一个伊壁鸠鲁的追随者把斯多葛派关于神和神创造世界历史的学说驳得体无完肤。他在后期的著作《亚历山大》中,赞扬伊壁鸠鲁创作了“所有的书中最美好的书”。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卢奇安敌视所有的宗教,不论是没落的多神教还是新兴的基督教。《佩雷格林之死》被看作研究早期基督教历史的重要文献。《应该如何写历史》是对当时为数众多的历史著作的反应,他在这篇论文中表示反对因袭和摹仿,反对不必要的修饰和夸张,提倡尊重事实。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语言生动,充满戏谑成分。
卢奇安对不合理的现实持批判态度,希望在更加公正的基础上改造社会。他同情贫苦人,理解奴隶的悲惨遭遇,却也把种种恶劣品质加到奴隶们身上(《提蒙》)。他谴责富人和权贵,有时却又站在他们方面说话;他批判过去的宗教、哲学和艺术观点,注意罗马帝国意识形态的危机,但却看不到导致这种危机的深刻原因。从整体来看,他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手工业者和贫苦农民的利益和愿望。
由于他讽刺宗教,尖锐地提出了当时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他的作品遭到很多人反对。基督教作家传说他诽谤基督,被一群狗扯成碎块而死。然而,许多手抄本和注释本的存在说明他有过不少追随者。他影响过拜占廷的讽刺作家,后来又影响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很多重要思想家和作家,如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莎士比亚伏尔泰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等人。卡尔·马克思高度评价他的《对话》对希腊诸神的喜剧式的讽刺。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伏尔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