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陂镇,位于诏安县西北部,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东与云霄县和平农场相连,南接霞葛镇,西邻秀篆镇,北至平和县大溪镇,诏(安)平(和)公路过境。明朝初期,官陂属漳浦二都九图,称二都为官陂社。1984年置官陂乡,1991年改镇,下辖
龙岗区、凤狮、马坑、光坪、大边、官北、新坎、吴坑、下官、光亮、陂龙、新径、彩下、地凹、龙磜、公田、林畲17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205个村小组。全镇总人口约6.4万人,98%以上姓张,语言属客家语系,在台的官陂人后裔有20万人。
全镇耕地14687亩,山地179362亩,森林覆盖率达84%。宜果、宜林,水果种植面积5.8万亩,以种植荔枝、
梅果、茶叶为主,是县青梅主产区之一。“官陂荔枝”曾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认证,公田村茶叶多次获得省市县茶叶奖项,2014年该村被评为“
漳州市十大茶叶专业村”。聚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打造
吴坑村青梅种植基地、光坪村2000亩青梅现代园、新径村300亩孔雀园基地等产业园。其中,光坪村被列入2022年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名单,新径村被评为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扎实推进以“客家古韵,乡土风情”为主题凤狮司下线官陂段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茂兴楼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吴坑下村大坪、狮子头大桥至乾头岭环境整治项目和
诏安县客家旅游项目-官陂镇凤狮村(大边村)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一期),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客家风情线路。
地理环境
官陂镇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全镇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53天,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是理想的
亚热带水果种植带。官陂镇有耕地14687亩,山地179362亩,宜果、宜林,水果种植面积5.8万亩,以种植荔枝、
梅果、
龙眼为主,是县荔枝主产基地之一,优质
黑叶荔枝种植4.3万亩,年产量8000多吨。省道诏平线贯穿官陂镇,各行政村均通
水泥路,交通方便。
截止2011年,官陂镇有161个自然村,205个村小组,人口5.3万。全部为
汉族客家,是台胞的祖籍地之一,在台的官陂人后裔有20余万人,语言属客家语系。
历史沿革
官陂镇是革命老根据地,1928年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就在马坑村闹革命,1930年2月15日在坪坑、粟竹头二个自然村建立起红色政权—苏维埃革命政府。当地群众称坪坑府、粟竹头县。1935年,闽南工农红军独立三团政委卢胜带领武装队伍,在龙际、公田、林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乌山根据地,一直至全国解放。
行政区划
1984年置官陂乡,1991年改镇。
官陂镇设有17个行政村,分别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官陂镇水资源丰富,开发中小型水电站13个,总装机容量1800千瓦。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银、铅、锌、铋、钨、稀土等,其中地凹有很丰富的
银矿,马坑龙伞的
锌矿也已有开发,而大边村、新坎村、陂龙至彩下村的一条山脉,稀土含量高,也有待开发。
经济
官陂市场(下官陂圩),历史上是闽、粤边界和
福建省平和,
云霄县等县边界山货集散地,年贸易额达8000万元,有矿业、化工、选矿等企业、工业5家,年产值近亿元。
社会
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并有农函大、文
技工学校;有小学18所,幼儿园24所。有设备较完善卫生院,设住院、门诊等。电讯通讯联成网络,程控电话模块局,移动、联通基地站全部开通。金融体系健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在官陂都设有营业网点。
文化
在官陂一万多户人家,百分之九十七都姓张。他们既可姓张,也可姓廖,还可姓张廖。“
张廖姓”这个独特的姓氏,既不是复姓也非音译,它是父姓与
母姓的结合,在血缘上是张公廖母二姓合一。论姓氏系两姓,论血统实为一脉。
官陂张廖姓的始祖是六百多年前的“张公廖妈”,张临终时留下遗嘱:“子孙后代,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归书张,以存本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其子友来也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当书张;若移居外地,姓张姓廖或张廖合用,听其自便。”这样,
张姓也好,
廖姓也好,“张廖”姓也好,都是“张公廖母”传下的“一嗣双”的一族;从此,“
张廖姓”这一奇特姓氏也在中国出现了。
民国初期,官陂进行户口登记,情况起了很大变化:年老的写廖,年轻的写张;读私塾的书廖,读新学堂的书张;女的姓廖,男的姓张。到
新中国成立前夕,除个别妇女沿用廖姓外,其余的均改为姓张。
台湾省
云林县西螺镇居住着众多廖姓人家,他们都是官陂张姓的宗亲和后裔,到官陂“张氏大宗”祖祠祖的台湾廖姓宗亲,络绎不绝。
旅游
官陂镇是山区土楼
陆河县,全镇土楼星罗棋布,截止2008年存有大小土楼115座。可谓星罗棋布、目不暇接。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半月形、箕形,还有大楼套小楼的“楼中楼”。官陂土楼,最古老的要数“溪口楼”,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最大的要数“在田楼”,俗称“大楼”,有三百年的历史。
镇内马背山
岩画、古字,溪门山岩画,明代长林寺
洪门天地会遗址等是研究
闽南地区古文化、政治、宗教、帮会组织等方面的资料库。
在田楼
在田楼在县城
南诏镇以北55公里,属官陂镇大边村,建于
清代乾隆,坐东北向西南。近看为圆形楼寨、登高远看为八卦形结构。楼高三层,高约11米。
在田楼为八角带圆,直径99.8米,5层,气势宏伟,基本保留完好,规模居全省土楼之首。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
中原地区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寨屋有内外三围,内围为祠屋三间,外围二层,中围三层,外、中两围共房屋320间。有两个寨门。楼寨后有三角形池塘名“三元池”,池水清可见底。截止2009年楼内居住着63户三百多人。
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
长林寺
长林寺,位于
诏安县官陂镇
林畲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建。1960年被赤竹坪农场改为平房。
长林寺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门楼、两廊、天井、大殿和东西两厢组成。保存有长林寺记碑1通,重建长林寺碑1通,石柱楹联2对。还有木匾一方,上刻“
永历陆年(1652)孟夏轮山卢若骥为化莲堂,长林寺开山住持僧道宗立”。
万古庙
万古庙,位于诏安县官陂镇
下官村,明代修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祀万古师祖及其将领以及
关羽。庙占地面积254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由门楼、两廊、天井、大殿、后楼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保存有1830年(
爱新觉罗·旻宁十年)和1872年(
同治壬申年)重修碑。
参考资料
官陂镇.漳州市诏安县人民政府.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