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男,
回族,1964年9月出生,宁夏吴忠人,中国共产党员,博联社创始人、总裁,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外交事务专栏作家。
1988年马晓霖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同年考入
新华出版社国际部,1988年至2005年在新华社工作17年,2007年投身互联网,相继创建大旗网、博联社,为中国互联网实名制管理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2015年,马晓霖入职
北京外国语大学并担任教授。2021年6月,马晓霖应邀参加中巴建交70周年研讨会,并主持了其中一项议题。
马晓霖主要研究领域有
中东及
伊斯兰教事务、大国关系、中国外交、
恐怖主义、
能源安全、
一带一路及媒体传播。马晓霖著有《海湾战争与三十六计》《92中国大回眸》《
巴以生死日记》《穿越生死线》《
两河生死劫》等书籍,新闻纪实《巴以最终地位谈判难点问题系列研究》等及大量的中东问题学术论文。
马晓霖曾荣获浙外西溪学者(杰出人才),中国文化与宣传系统WHMJ(SGYP)首批83名专家之一,第三批中国WR哲社科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津贴国际问题专家,中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等荣誉。
马晓霖1983年以高于
北京大学录取线的分数考入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8年马晓霖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同年考入
新华出版社国际部,曾任
伊拉克战争新华社特派记者、新华社
科威特分社记者、《环球》杂志总编辑、新华社加沙分社首任记者、首席记者,也是全球媒体中唯一常驻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达3年之久的记者。被新华社派往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创建加沙分社并独自从事报道的三年,是他此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历程。那三年间,六位记者在加沙殉职、200多人受伤,他无数次穿越枪林弹雨却奇迹般地毫发未损。2004年11月马晓霖在北京第四届
亚太地区媒体、科技与社会论坛上做了《媒体如何在重大危机中把握自己的位置》的发言。次年辞职进入互联网,创建大旗网和中国第一个民间博客通讯社和实名博客社区——博联社,首倡和践行中国
网络实名制管理模式。
2015年入职
北京外国语大学并担任教授。次年9月在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大讲堂”做《中国驻外新闻机构运作——以新华社为例》的讲座。之后几年马晓霖在中国传媒大学做《驻外记者的采访机制与技巧》《若不能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等讲座。2019年4月马晓霖教授莅临意阿语系开展以《中美中东外交及热点问题》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以宏大的
世界观带领同学们用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东大国博弈总体态势与格局;并结合当今世界现状,实事求是地为同学们讲解包括“
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新时代
中原地区的
中东外交。
同年6月马晓霖应邀加盟
浙江外国语学院成为首位“西溪学者(杰出人才),创建国内唯一的环地中海研究院外,协助学校发起和筹建港澳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积极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经过共同努力,浙外
阿拉伯语专业已跻身教育部中国一流专业建设点,环
地中海研究院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中心行列。2019年10月马晓霖应邀为武汉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培训班学员做国际热点问题讲座,题目是《当今伊朗问题与美国伊朗关系走势》。2021年6月马晓霖应邀参加中巴建交70周年研讨会,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了两议题之一的“百年变局与周边形式变化”。
2023年12月马晓霖参与
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 “
一带一路共建与中国及英联邦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英国分而治之政策遗祸
中东百年”主题发言。
2024年5月马晓霖参加第六届
中原地区战略论坛会议暨“全球南方兴起与中国外交创新”高端研讨会。
马晓霖长年研究和著述领域为中东及
伊斯兰教事务、大国关系、中国外交、
恐怖主义、
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及媒体传播。除“战地三部曲”——《
巴以生死场》《穿越生死线》和《
两河生死劫》外,还著有或主编《海湾战争与三十六计》、《中国要淡定》、《
阿拉伯剧变》、《阿拉伯发展报告2013-2014》、《中东观察2011-2016》、《马晓霖纵论中东》、《动荡中东与库尔德问题研究》等著作。马晓霖除在
新华出版社工作期间发表上千万字中、英、阿新闻作品和大量摄影作品外,还发表1000余篇近300万字专栏文章,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0多篇被《
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全文转载。
马晓霖除在新华社工作期间发表上千万字中、英、阿新闻作品和大量摄影作品外,还发表1000余篇近300万字专栏文章,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全文转载。截至2023年6月9日,仍有交付待出版作品5部《马晓霖纵论大国策》《马晓霖纵论东北亚》《马晓霖纵论欧亚非》《马晓霖纵论新丝路》(中宣部人才资助项目,中华书局)和《近现代阿拉伯国家新闻传播研究》(
人民出版社)。以下收录一些已经出版的书籍作品。